胡玉莲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与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物理问题频繁出现在各类考试中,其中非线性图像问题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图像、物理与数学相结合的能力等,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笔者针对非线性图像问题,提出“三步解题法”,与同行分享。
初中学生在物理中第一次接触的非线性图像是小灯泡的U-I图像,在苏科版教材“欧姆定律的应用”中要求学生运用欧姆定律测量定值电阻。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欧姆定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理解线性和非线性图像的区别,实际上这里可以增加一个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将两个实验进行对比。
得到以上两实验的U-I图像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 根据定值电阻的U-I图像,可以求出什么物理量?(2) 为何定值电阻的U-I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3) 如图2所示,为何小灯泡的U-I图像不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而是一条偏向U轴的曲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1
图2
图3
经过以上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性图像和非线性图像的意义,接下来应该让学生深入分析非线性图像。
图4
图5
非线性图像问题的解题思路可总结为“三步解题法”:(1) 写出表达式。根据横纵坐标写出表达式,在y=kx中y是纵坐标,x是横坐标。(2) 判断k是否为定值。若k为定值,则该图像为一次函数;若k不是定值,那该图像是非线性图像。(3) 判断随着x或y的变大,k的变化情况。若x变大,k也在变大,则图像上越往后的点与原点的连线越陡,反之亦然。
例1(2014年泰安市中考):实验中绘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U-I图像如图6所示,则下列图中有关此小灯泡功率P-U2或P-I2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图6
图7
解析:先根据U-I图判断R的变化情况,(1) 写出U与I的表达式U=IR,系数为R。(2)U-I图线不是直线,所以R不是定值。(3) 连接图上的点与原点的连线,连线越来越陡,如图7所示,所以系数R越来越大,得到U、I变大时,R在变大。
例2(2019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画出小灯泡I-U关系图像(图8),该图中坐标轴上的数值已被擦除,分析图像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时,小灯泡的电阻(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8
图9
“三步解题法”可帮助学生突破非线性图像问题的难点,在以上方法中实际上用到了“斜率”概念,但是却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首先,对于初三学生而言,采用“点与原点连线”的方式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便于学生记忆与操作;其次,这也为高中物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