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①

2021-05-25 08:11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根治术胆囊出血量

张 欢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以及体检的普及,结直肠癌的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也是消化道恶心肿瘤的常见病。结直肠癌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当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通常已属中晚期,疾病死亡率高[1]。临床根治结直肠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有传统开腹根治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虽然技术成熟,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因其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用于代替传统手术,在临床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得到越来越多重视和应用[2,3]。本文通过对我院外科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讨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1~2020-06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1~73岁,平均(57.37±13.84)岁,按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按部位:直肠癌11 例,右半结肠癌8例,横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8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8岁,平均(56.84±14.93)岁,按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1例,Ⅲ期13例;按部位:直肠癌12例,右半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患者诊断为结直肠癌,且经过病理检查确诊;(2)患者未进行过放、化疗等辅助治疗;(3)未出现远端转移,符合手术指征;(4)患者资料完整,本次研究取得患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患者有腹腔手术史。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脐两侧10cm处开孔,建立气腹后,腹腔镜下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和形态并决定切除方案。离断供应肿瘤的血管并夹闭,离断肠系膜根部动静脉并结扎,切除肠系膜,游离病变组织并提出体外切除,清扫手术区域淋巴结,结肠癌患者需建立体外消化道,直肠癌患者进行吻合器吻合。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根据肿瘤部位,全麻下于患者中上腹或中下腹正中切口进入,暴露手术区,探查病情组织周围情况并行肿瘤切除根治术,清扫周围淋巴结,使用吻合器吻合结肠断端,逐层关闭腹腔并放置引流管。

观察组全麻后采用四孔法放置套管针,分离胆囊及胆总管后暴露胆囊三角,夹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并游离胆囊,内境下切开胆总管前壁取石,确认胆总管内无结石后移除胆道镜,用4-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胆管切口,于胆囊近端距胆总管0.5cm处结扎闭锁,切除胆囊,取出胆囊后于文氏孔放置引流管。对照组同观察组进腹、取石、切除并取出胆囊,放置T管,并确认T管四周无漏胆,用4-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胆管切口,于文氏孔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术前24h和术后72h的CD3+T 、CD4+T、CD8+T淋巴细胞,计算 CD4+/CD8+比值;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根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CD3+、CD4+、CD8+及CD4+/CD8+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

组别CD8+ (%)术前术后CD4+/CD8+术前术后观察组30.82±4.64 32.21±5.27 1.36±0.41 1.22±0.27对照组 29.22±3.65 35.92±5.65 1.33±0.38 1.02±0.21 t值1.484-2.6300.2943.202P值 0.1430.0110.7700.002

2.3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例,低于对照组6例,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30,n(%)]

3 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手术治疗是根治结直肠癌的常见手段,在手术术式的选择上,除了要求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和清扫周围淋巴外,如何保证患者免疫功能及促进术后恢复也是重要考虑因素[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应机体免疫调节能力的重要指标,临床通过检测CD3+、CD4+、CD8+这几种T淋巴细胞亚型的含量来判断机体免疫应答水平,一般认为CD3+、CD4+指标降低,CD8+指标升高以及CD4+/CD8+下降都不利于肿瘤患者的预后[5,6]。

本研究显示,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CD3+、CD4+、CD8+及CD4+/CD8+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3d复查显示,两组患者CD3+、CD4+、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D8+均有上升,说明两种术式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手术创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部分抑制。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的观察组的CD3+、CD4+下降幅度及CD8+的上升幅度均小于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细胞免疫程度抑制较轻,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较少,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在手术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所需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既有研究[7,8]显示手术时间比较上结论不统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术者手术流程和熟练度导致;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易恢复;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中,观察组出现2例,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6例,发生率20%,其中观察组未出现切口感染和尿潴留。

通过对比可见,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如下优势[9,10]:(1)手术切口小,手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2)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应激反应不强烈;(3)通过腹腔镜下操作,对机体创伤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缺少部分免疫功能指标及营养指标,缺乏长期跟踪随访数据,研究样本量不足导致并发症对比虽有差异,但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使结论更严谨全面。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切口小,手中出血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较轻,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符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推广。

猜你喜欢
根治术胆囊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哪些胆囊“要不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