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煌,韦 嵩,徐 伟,李晓昊,张娴娴,刘丹丹,李 慧
(1.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风湿免疫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椎、四肢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1]。四肢关节病变中常见的是髋关节病变,晚期可以出现髋关节强直,导致关节功能丧失,是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外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现髋关节病变为17%~36%[2],我国的比例大约在60%[3]。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新的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以阻止髋关节病变的发展[4],但临床上仍存在有不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累及髋关节病变经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不明显,预后比较差。目前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的治疗除药物外其他手段比较缺乏。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发技术水筋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病变患者,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BASDAI、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屈曲和外展角度、BASFI、ESR、CRP等指标,探讨水筋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收集80例在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及门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1:1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6例,女4例,年龄18~39岁,平均(27±4.6)岁,病程2月~8年, 中位数2.8年,髋关节受累的时间1~12个月,平均(6±4)个月;入组时患者出现双侧或单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或活动功能受限。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19~40岁,平均(28±5.0)岁,病程1.5月~8年,中位数3.1年,髋关节受累的时间在2~13个月,平均(6±5)个月;入组时患者出现双侧或单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或活动功能受限。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诊断标准: 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在1984 年制定的纽约诊断标准[5]。
1.1.2 入组标准: 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西医诊断标准,Harries评分<70分,且髋关节X 线指数分级为Ⅰ~Ⅳ级破坏,AS病情是在活动期,即疾病活动度评分>3.5分,髋关节活动有轻度影响,但没有发生强直,X线检查显示仍有关节间隙。
1.1.3 排除标准: 髋关节没有关节间隙,发生骨性强直患者;合并有脑、心、肾等基础病变患者;年龄<18岁或者>40 岁患者;妊娠患者。
1.2.1 治疗方法[6]治疗组:患者行水筋针治疗,取仰卧位,双侧大粗隆尖部连线与髋关节病变侧髂前上棘垂直线交点为水筋针治疗入路点,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持取疏导水筋针在标记结点(入路)处垂直皮肤刺入,分层次疏通松解,剥离、松解增生肥厚的滑膜,清除增生骨赘、取出游离软骨瓣及关节内游离体,修整关节软骨面,治疗深度可达骨面。解除卡压,拔出疏导水筋针,置入灌冲水筋针。连接正负压数控系统,通过输注液容器的正压将灌洗液输入机体内进行灌洗治疗,通过负压吸引将灌洗后的废液从病变部位吸出,灌洗和抽吸过程通过手柄控制器进行操作,同时应用钝性剥离水筋针对经筋节点和组织通道进行疏通,将关节及软组织中的渗出液进行清理。水筋针治疗操作完毕,拔出水筋针器械,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在术后第2天改为黏贴式敷料,术后第2天可下地行走,给予适当的肌肉力量锻炼,并教导患者多行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旋转等活动,同时积极进行抗风湿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选取两侧髂前下棘股直肌起点处的压痛点、髂前下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向下外2cm的痛点、髂前上棘沿耻骨方向的腹股沟韧带上的痛点、耻骨肌的起点、髂前上棘缝匠肌的起点为治疗点,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定点处进入小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或者肌纤维方向保持相同,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后到达关节囊、韧带或者骨面,切割2~3刀,感觉有松动感时拔出针刀,术毕用无菌敷料覆盖,术后第2天可下地行走,给予适当的肌肉力量锻炼,并教导患者多行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旋转等活动,同时积极进行抗风湿药物治疗。
1.2.2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12周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疼痛VAS评分,记录治疗前后12周髋关节屈曲和外展角度,记录治疗前后12周分别采用Westergren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 ,并记录其数值变化。
治疗后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BASDAI 和BASFI 评分、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屈曲和外展角度,CRP、ESR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见表1~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BASDAI、BASF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的变化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屈曲、外展角度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指标变化比较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椎、四肢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免疫性疾病,其中外周关节受累以髋关节病变最常累及[7]。病变髋关节早期常常会出现肿胀、疼痛,慢慢发展为关节功能受影响、活动受限、最后出现骨性强直,从而导致残疾[8]。因此,为了更好维持AS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需要尽早地抑制AS髋关节病变发展。目前AS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及生物制剂等,但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胃肠道反应、感染等风险[9]。同时单纯药物治疗有时并不能很好地改善髋关节肿胀、疼痛症状,病变髋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肿胀及关节积液,最后逐渐进展为骨性强直。外治法如针刺、艾灸、火针[10,11]、推拿[12]、中药熏蒸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缓解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特别是对于脊柱病变为主的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督灸[13,14]是一种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髋关节部位深在,常规外治法疗效较局限。
水筋针技术是以西医解剖、手术操作为基础,根据中医经筋理论,利用水筋针治疗系统及相关经筋器械,疏通关节内外经筋,运行气血,祛除关节内外的横络病变,同时进行关节及软组织灌洗,清除滑液中大量的炎性渗出因子,修复关节面及软组织, 消除炎症,解除黏连,恢复关节及软组织功能。该技术具有起效快、切口小(无需缝合)、操作简化、安全、恢复快等特点,适用于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骨关节的急性及慢性损伤[15]。人体的经络组织间隙是组织液赖以流动的空间,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是最易发生堵塞的地方。目前疾病的常规治疗通过外力疏通可一时性地改善经络通道的组织液流通,但由于劳损、心理、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组织间隙会慢慢地重新瘀滞和黏连,经络通道再次堵塞。同时因炎症细胞因子仍然继续堆积在机体病变部位,所以即使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病情仍然容易继续进展。水筋针的研发应用,可以在充分地进行疏通剥离松解的情况下清除机体病变部位的炎症细胞因子,有效地解决这个治疗难题。水筋针在利用钝性剥离针进行有效的经筋松解、组织疏通的同时,应用灌洗液体的压力作用进行震荡冲洗,达到柔性松解剥离的目的。这种柔性剥离松解比原来的机械性剥离松解更精细,松解的组织范围更广,对机体的损伤更小。这种震荡冲洗也可以疏通机体内被代谢废物瘀塞的微小组织液通道,再利用负压吸引方式将机体内病变部位的炎症物质直接清理出体外,可以快速地打通瘀塞的经络。
中医学将强直性脊柱炎归于痹证、腰痛、历节、大偻等范畴,认为主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引动伏邪而致痰凝血瘀、经脉痹阻、骨损筋挛、关节变形、肢体僵曲不能自由活动,我们应用水筋针治疗可以有效地清除关节内的“痰凝血瘀”病理产物,疏通关节内的“横络”。本研究中40例AS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水筋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松解、剥离关节内增生水肿的滑膜组织、清理炎症细胞因子、疏通关节囊、修复破坏的关节软骨,治疗后患者BASDAI评分、疼痛VAS 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屈曲和外展角度均显著优于水筋针治疗前,表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病变行水筋针治疗损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应用水筋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病变能明显缓解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控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