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阁 张 婷 吴琳琳 黄 晗 华 丽
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呼吸科,河南郑州 45000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呼吸科,上海 20009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疾病,是以气道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多数患儿经规律抗哮喘治疗,可以达到良好控制,部分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患儿仅给予抗哮喘治疗并不能达到控制良好的目的。呼吸道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及控制不佳最常见的诱因之一[1],因此,有效预防RRI 是控制哮喘的关键。RRI 的发生与儿童自身免疫功能低有直接关系,不仅影响哮喘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加重患儿的医疗负担。RRI 的防治除常规抗感染之外,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是从猪脾脏中提取的多肽、核苷酸类物质,具有显著的免疫调控作用,可有效防治RRI,利于哮喘的控制[2]。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哮喘患儿IL-6、IL-17水平明显增高,规律抗哮喘治疗后两者水平可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其可作为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之一[3-5]。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4 例支气管哮喘合并RRI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RRI 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收治就诊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合并RRI 的74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儿监护人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儿均同时符合以下三条。①患儿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且规律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1年以上,哮喘控制水平仍为部分控制或未控制。诊断标准及控制水平分级参考2016 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6];②患儿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小儿呼吸病学》[7];③患儿近半年内未使用免疫调节类药物。排除标准:①对本品成分过敏者;②正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者;③入组前半年内接受过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者;④有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⑤有肝肾功能损害者;⑥近半年口服免疫抑制剂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
性别(n)男 女组别 例数年龄(岁) 体试验组对照组χ2/t 值37 37 15 19 22 18 0.871 8.18±2.16 7.84±1.90 0.728 26.25.重(kg) 身高(cm)P 值0.5510.469 48±7.40 19±5.65 0.844 0.40 1 0.441 125.87±15.17 123.96±14.80 0.546
1.2.1 治疗方案
1.2.1 .1 试验组 试验组患儿入组后继续ICS 治疗,并于第1 个月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浙江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0216),2 mg/次,每日1次口服,自第2 个月起改为2 mg/次,隔日1 次口服,疗程6 个月,期间不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
1.2.1 .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入组后继续ICS 治疗,不使用免疫调节剂。疗程6 个月。
1.2.2 随访
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半年,每2~4 周随访1 次,若有患病,需要及时复诊,详细填写患儿药物使用情况及患病情况。
1.3.1 比较和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 以上);比较两组患儿每次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次数、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急性缓解药物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次数。
1.3.2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所有患儿入组时及治疗6 个月后,采集清晨空腹外周EDTA 抗凝静脉血3 mL,由专人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使用全自动流氏细胞分析仪(FASC Calibur,Becton Dickinson 公司,美国)检测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结果。
1.3.3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IL-6、IL-17 水平
所有患儿入组时及治疗6 个月后,均于晨起空腹抽取外周血4 mL,促凝后,于4℃,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IgE、IL-6、IL-17 水平,试剂均购自德国罗氏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急性发作次数、SABA 使用次数、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呼吸道感染次数(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次)SABA 使用次数(次)抗生素使用时间(d)住院次数(次)试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37 37 2.59±1.32 3.48±1.44 2.769<0.05 1.54±1.07 2.24±1.23 2.618<0.05 2.81±1.71 4.67±2.07 4.223<0.05 5.62±2.58 7.97±2.47 3.994<0.05 1.00±0.82 1.70±0.94 4.435<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血CD3+、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CD3+、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37 46.46±15.02 73.54±16.73 7.327<0.05 25.00±9.29 39.86±9.07 6.968<0.05 17.62±5.65 30.05±8.26 7.553<0.05 37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52.29±16.12 61.54±18.01 2.327<0.05 1.612>0.05 2.970<0.05 27.54±9.18 31.54±10.14 1.779>0.05 1.183>0.05 3.723<0.05 20.03±6.95 24.40±8.46 2.432<0.05 1.633>0.05 2.905<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IgE、IL-6、IL-17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血IgE、IL-6、IL-17 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血IgE 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IL-6、IL-17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IgE、IL-6、IL-17 水平检测结果的比较(ng/mL,±s)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IgE、IL-6、IL-17 水平检测结果的比较(ng/mL,±s)
组别 例数 IgE IL-6 IL-1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37 64.13±13.80 31.29±14.04 10.145<0.05 39.43±14.56 17.16±7.58 8.264<0.05 75.63±1 52.65±1 6.76<0.0 37 65.54±14.78 50.53±15.73 4.230<0.05 41.43±15.05 34.68±14.67 1.955>0.05 73.99±1 67.56±1 1.78>0.0 7 5.48 3.68 75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0.423>0.05 5.547<0.05 0.581>0.05 6.467<0.05 6.21 4.71 55 0.447>0.05 4.517<0.05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呼吸道慢性疾病,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异质性疾病。目前控制哮喘的主要药物是ICS,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气道高反应及慢性炎症。部分患儿应用ICS 后哮喘控制并不理想,其中大多数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反复发作。因此,哮喘合并RRI 患儿除重视规律抗哮喘治疗外,也要预防RRI 的发生。儿童RRI 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低有关,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RRI 的发生,利于哮喘的控制。
脾氨肽是以猪或牛脾为原料,提取多肽、氨基酸及核苷酸等主要成分的制剂,也称之为转移因子[2],多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的辅助治疗[2,8]。有研究发现,转移因子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放疗、化疗患者的总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CD4+T 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合并感染的概率[9]。细胞免疫缺陷合并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的患儿应用转移因子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淋巴细胞计数增高,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10]。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抗感染基础上联合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儿血IgA、IgM、IgG、C3水平,改善免疫功能[11]。有研究证实,RRI患儿应用脾氨肽后可以提高CD4+、CD8+数量及CD4+/CD8+比例,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抗生素使用次数及连续使用天数,效果显著[12]。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CD4+、CD8+数量及CD4+/CD8+比例,同时降低IgE 水平[13-14]。对于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抗哮喘治疗联合使用脾氨肽,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血IgA、IgM、IgG 水平,改善肺功能[15]。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患儿,联合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后,可提高CD4+、CD8+数量及CD4+/CD8+比例,改善哮喘临床症状评分[16]。
炎症因子IL-6、IL-17 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哮喘患儿IL-6、IL-17 水平明显增高[3,17-18]。IL-6 可以调节T 细胞分化,促进IL-4 生成,促进Th0 向Th2 细胞分化,导致Th1/Th2 失衡;同时促进IL-13 产生,促进气道粘液高分泌形成;还可以诱导Thl7 分化,促进IL-17 分泌,诱导气道中性粒细胞聚集,加重气道炎症,导致哮喘发生[19]。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17 水平明显增高,研究发现,IL-17 不仅可以诱导气道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还可以间接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的浸润[20-21]。在动物模型中,哮喘小鼠肺内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气道阻力增加,其肺泡灌洗液中IL-17 水平高于正常小鼠[22-24]。上述炎症因子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规律抗哮喘治疗后两者水平可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其可作为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急性发作次数、SABA 使用次数、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25],提示联合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以提高患儿免疫力,降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减少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次数,利于哮喘的控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6 个月后,试验组患儿的血CD3+、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26],提示联合用药有助于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失衡,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另一方面,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6 个月后,试验组患儿的血IgE、IL-6、IL-17 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27],提示联合应用脾氨肽可以降低哮喘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改善。上述结果证实了ICS 联合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在哮喘合并RRI 患儿治疗中的优势。
综上所述,ICS 联合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以减少哮喘合并RRI 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SABA 使用次数,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同时降低哮喘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荐。本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需进行多中心联合研究验证本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口服脾氨肽冻干粉的疗效、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