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缃兰 谭海燕 刘军 于红刚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疾病最直观有效的方法,良好的肠道准备对于结肠镜检查的质量至关重要[1]。肠道黏膜中附着的泡沫会影响内镜医师对消化道黏膜的观察[2]。西甲硅油为目前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最常用的祛泡剂。尽管西甲硅油可有效减少肠腔内的气泡及提高内镜视野清晰度已被证实,但在能否提高息肉检出率方面仍存在争议[3]。西甲硅油的最佳服用剂量也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2,4]。本研究前瞻性地比较西甲硅油的祛泡效果与服用剂量的关系,探讨西甲硅油较优的服用剂量,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
1.对象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普通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3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 4组,每组各80例。纳入标准:(1)符合肠道检查适应证,检查指征明确;(2)无药物使用禁忌证,能耐受药物剂量;(3)既往无结肠手术史;(4)无不完全肠梗阻;(5)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充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是否便秘。
(2)肠道用药方法:所有患者检查前1天少渣饮食,于晚上7时将1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溶于1 000 ml水中,1 h内服完。检查当日禁食,检查前4~6 h将2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于2 000 ml水中,2 h内服完,之后B、C、D 3组患者分别服用西甲硅油(德国柏林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0 ml、15 ml、30 ml,A组患者不服用西甲硅油。服用完毕后嘱患者多走动,以促进肠道蠕动,直至排出无渣水样便即可接受结肠镜检查。
(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均由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资质水平相当的3位主治医师进行结肠镜检查及评分。①肠道清洁度使用波士顿量表(BBPS)评分标准[5]评判:分别对右半结肠(盲肠和升结肠)、中段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及左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进行评分,总分为3部分肠段评分总和(0~9分)。肠道清洁满意定义为波士顿总评分≥6分且任何一个肠段评分≥2分;肠道清洁不满意定义为波士顿总评分<6分或任何一个肠段评分<2分。②祛泡效果根据肠腔内的气泡量及对黏膜观察的影响分为4个等级[6]:0级为肠腔内无气泡;1级为肠腔内少量气泡,对黏膜观察无影响;2级为肠腔内气泡较多,对黏膜观察影响中等;3级为肠腔内大量气泡,严重影响黏膜的观察。0级、1级为祛泡效果满意,2级、3级为祛泡效果不满意。③息肉检出率:保证每位医师的退镜时间>6 min,记录4组患者直径>0.5 cm息肉及直径≤0.5 cm息肉的检出情况。
1.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4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是否便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2.4组患者肠道清洁满意率比较:A、B、C、D 4组患者肠道清洁满意率分别为71.3%(57/80)、67.5%(54/80)、72.5%(58/80)及68.8%(55/8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P=0.898)。
3.4组患者肠腔内祛泡效果满意率比较:A、B、C、D 4组患者祛泡效果满意率分别为48.8%(39/80)、72.5%(58/80)、91.3%(73/80)及95.0%(76/80),祛泡效果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41,P<0.001)。其中C组与D组患者祛泡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9,P=0.349),其他任意两组间祛泡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4组患者肠腔内气泡分级情况[例,(%)]
4.4组患者息肉检出率比较:A、B、C、D 4组患者直径>0.5 cm息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986);A组和B组患者直径≤0.5 cm息肉检出率低于C组和D组(χ2=19.185,P=0.001);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直径≤0.5 cm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χ2=1.114,P=0.291;χ2=0.238,P=0.625)。见表3。
表3 4组患者息肉检出情况[例,(%)]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7]。由于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腺瘤转变而来的,结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并切除这些癌前息肉,以防将来发生癌变[8]。有报道指出,32%~57%的结肠镜检查中会遇到泡沫[9]。肠道黏膜上附着的泡沫会显著影响内镜医师对消化道黏膜的观察效果[2]。西甲硅油作为一种稳定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气泡表面张力,使之分解,释放的气体可经肠壁吸收或通过肠蠕动排出体外[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西甲硅油可显著减少肠腔内的气泡含量,这也基本得到了其他研究的证实[11- 12]。但西甲硅油能否通过减少肠腔内的气泡含量而提高息肉的检出率还尚未定论[3]。有研究显示,聚乙二醇联合西甲硅油的息肉检出率与单独应用聚乙二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3]。而在另一些研究中发现,西甲硅油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息肉的检出率[14-15]。本研究中,对于直径≤0.5 cm的息肉,使用较高剂量(15 ml和30 ml)西甲硅油的两组患者其息肉检出率要显著高于未使用或使用低剂量(10 ml)西甲硅油的患者;而对于直径>0.5 cm的息肉,使用西甲硅油并未提高息肉的检出率,这和陈卓锋等[14]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说明对于直径>0.5 cm的息肉,视野观察不易受肠道气泡的影响,而直径≤0.5 cm的息肉极易因肠道气泡的影响而漏诊。既往研究报道显示,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多数息肉直径≤0.5 cm,这类息肉虽然癌变几率较小,但对其准确诊断并完整切除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重要环节[16]。
西甲硅油服用剂量也是目前尚待研究的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10 ml的西甲硅油比5 ml的西甲硅油祛泡效果好[11]。本研究结果显示,10 ml西甲硅油的祛泡效果比15 ml及30 ml西甲硅油的祛泡效果差,服用10 ml西甲硅油患者直径≤0.5 cm息肉检出率也低于后两组患者;而15 ml西甲硅油的祛泡效果与30 ml西甲硅油的祛泡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西甲硅油作为一种高效的祛泡剂,尽管其祛泡效果与使用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存在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提示,15 ml的西甲硅油用于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中其祛泡效果已经足够。由于结肠镜检查中需要常规注气以撑开肠道黏膜,便于观察,故很多患者在检查后会发生腹胀。西甲硅油的规格为30 ml/瓶,故我们建议在结肠镜检查前后各服用西甲硅油15 ml,既保证了祛泡效果,又可有效缓解结肠镜检查后的腹胀。
综上,本研究结果提示,结肠镜检查前联合服用聚乙二醇和西甲硅油可有效减少肠腔内的气泡含量,提高直径≤0.5 cm息肉的检出率,且西甲硅油常规规格(30 ml/瓶)的一半即可达到良好效果,推荐结肠镜检查前使用剂量为15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