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迪/文
刷牙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就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古代人会刷牙吗?试想,一个宽袖长袍的古人,咬着牙刷,满嘴泡沫,这个画面我们真是从未见过,也很难想象。但是,想不到不等于不存在,事实上,在古代,人们早就有了清洁牙齿的意识,对于刷牙这件事,古人可是很认真的。
古代有不少描写牙齿的成语,比如“齿如齐贝”“齿如编贝”,以贝壳做比喻,都是形容牙齿洁白整齐的样子。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叫作《卫风·硕人》,其中就有形容美女牙齿好看的句子“齿如瓠犀”,意思是说,牙齿像瓠瓜子一样,色泽洁白、排列整齐。可见当时人们的审美,已经有了对牙齿美观的要求。
《礼记》中曾提到,古人应当“鸡初鸣,咸盥漱”,意思是说,在凌晨鸡鸣时分,也就是天明之前,就要起床准备“盥漱”,“盥”是洗手的意思,“漱”就是指漱口。在牙刷出现之前,漱口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最常见的清洁牙齿的方式了。漱口习惯的出现,也说明古人很早就产生了注重口腔卫生的意识。即便到了现在,漱口也是一种有效的护牙方式。与今天花样繁多的漱口水相比,古人的“漱口水”相对“质朴”了一些,通常是盐水、茶水或酒等。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讲道:“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就是说以温水含盐漱口,清洁牙齿。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也分享过他的护牙“小妙招”,那就是在每次吃过饭后,“以浓茶漱口”,以达到去油腻、护牙齿的效果。
在古代,最早的刷牙方式,其实是“揩齿”。有研究认为,“揩齿”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仪式,来源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了中国。揩齿,顾名思义,就是擦牙齿。用什么擦呢?最方便又易得的工具,大概就是自己的手指了。人们用手指蘸上盐或其他药粉,来擦拭清洁牙齿,手指也就充当了“牙刷”的角色。非常幸运的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敦煌石窟中,看到一些生动再现人们用手指“揩齿”场景的壁画,可以说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记载。
也许我们会觉得,用手指刷牙,似乎不太卫生。其实聪明的古人早就想到了更好的办法,这就出现了最早的刷牙工具——杨柳枝。唐代的一本医书《外台秘要》中记载了用杨柳枝刷牙的详细方法:“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意思是说把杨枝柳的一头用牙齿咬软,蘸上一些药粉,用来刷牙,可以令牙齿清香而光洁。佛经中概括了嚼杨柳枝的十大好处,分别是一销宿食、二除痰瘾、三解众毒、四去齿垢、五发口香、六能明目、七泽润咽喉、八唇无皴裂、九增益声气、十食不爽味。如此的“神奇功效”,简直让现代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去嚼一嚼古人的“牙刷”了。
如果说树枝等工具只能算是牙刷的替代品,那么到了宋代,已经出现了与今天的牙刷类似的、人工制作的“植毛”牙刷。在宋代的一本书籍《养生类纂》中,有这样的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看来当时的牙刷还多是用马尾巴制成。而我们也要恭喜古代牙刷,在这里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姓名”——“刷牙子”。
有了牙刷,牙膏自然也不能少。除了前文提到的盐,古人也很善于配制药物“牙膏”,宋代医书《太平圣惠方》中就记载了一种“牙膏”的制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用各种树枝熬制成膏,再加入姜汁以及细辛等中药材,这可以说是真正的纯植物配方。
为了使用方便,聪明的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牙刷和牙膏的结合体,叫作“牙香筹”。它是用香料和药材制成的固体,做成牙刷的样子,因为用料多,不会一次用完,每次清洁完牙齿,可以收纳起来,既能够多次使用,又可以随身携带,真的是古人旅途必备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