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鸿儒 卢晓程 黄梓晴 郑炯雄
摘 要:基于2008-2018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四省份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数据,采用改进熵—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两要素耦合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耦合关系强度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关系,四省份应从自身经济产业结构特色寻找突破口,通过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契合经济社会需求、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方式提升二者协调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模型 比较视角
一、研究综述
在研究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已有比较丰富成果。国外方面,天野郁夫[1](2005)采用社会学研究法探讨了日本高等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二元二层结构”的高等教育结构;雅各布·马德森(2018)[2]构建了一个有关实物资本、劳动力、教育、GDP、创新、技术溢出和机构的原始数据库,证明了教育一直是收入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迈罗斯拉瓦·赫拉琴[3](2020)考察了乌克兰高等教育和研究结构,针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高等教育要转向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森·亨斯利(Nathan Hensley)[4]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教育理念,探索与正念有关的教育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与提高社会创造力紧密联系。国内方面,张军[5](2008)运用改进S型主成分分析法对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两大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揭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成因;杨祖宪,李东航[7](2009)通过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唐志丹,沈烈志,马晓琳[8](2010)運用共轭梯度法层次分析法证明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经济越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越好;石丽,陈万明[9](2011)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朱晓东[10](2014)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通过改进CD生产函数模型,考察了多个省区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王秀芳,周伟[11](2014)从多角度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指出安徽高等教育存在的结构层次和学科设置问题并提出对策;关新,吴伟,郭瑞,高微,唐美玲[12](2019)在研究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转型协同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提出高等教育转型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王福颖[13](20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人力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分析得出高等教育的人力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刘洋溪,刘甘雨[14](2020)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综合运用管理科学、计量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得出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核心路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结论;赵晓妮[15](2020)从陕西省高等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的现状分析,指出陕西高校必须通过主动适应产业转型的发展,优化教育布局,以实现自身的发展。
现有研究成果视角单一,缺乏多地区之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的比较分析和定量分析。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会导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作用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在众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在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方面具有代表性粤、鲁、浙、苏四省份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四个代表性省份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不同耦合协调度,寻找差异点,旨在为其他省份因地制宜、协同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设性意见。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模型建立
(一)耦合模型指标选取
1本文基于其他学者相关研究[16-20]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如下:
1)为保证三个独立系统数据能全面体现该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中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官方统计资料。本文对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保证了数据的可对比性。
2)将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分成产业经济系统、科技创新系统,多角度展开。
3)经过甄选后选取指标构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在构建的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的数据可以从相关资料中直接获取,其余指标的数据则需通过计算获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员数*100%[JY](5)
(二)构建耦合关联度模型
设U1为高等教育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2为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U3为产业经济系统发展水平,U4为科技创新系统发展水平,建立高等教育与产业经济系统、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函数如下:U1:HXi=∑mj=1ajxij,U2:NYi=∑mj=1ajxij,U3:EYI=∑mj=1bjyij,U4:FZI=∑mj=1bjyij,上式中i为子系统中指标的个数,aj与bj为指标权重,Xij与Yij、Zij分别为描述高等教育系统、产业经济系统、科技创新系统第i个指标值,即在实证过程中经过无量纲化处理过的标准化值,Ui(i=1,2,3,4)表示各系统的综合得分,子系统综合指数越高,表明该系统水平越高。在上述公式中,Ui(i=1,2,3,4)表示各系统的综合得分,说明子系统对总系统的贡献程度,可由线性加权法求出,
其中,D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关联度,T为系统综合协调系数,α,β为子系统贡献系数,且α+β=1。赋值α=β=05,即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重要性是一样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如表3,表4所示:
五、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的实证分析
(一)耦合关系实证结果与分析
1广东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结果。广东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轻度失调过渡至优质协调。2008年到2012区域经济增长主导,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逐渐磨合,形成高等教育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同步发展的优质协调关系。近年来广东省高等教育在多元办学和大学布局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与国内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区域比较,广东高校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待提升。
2山东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结果。山东省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表现出高的耦合度,两系统相互作用,配合一致,具有高关联度。从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来看,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间,两系统处于失调衰退阶段;复合系统处于过度协调阶段;,处于协调发展,结合其综合因子得分得出结论:山东省两系统发展处于较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3浙江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结果。从协调度计算结果来看,样本期间浙江省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表现出高的耦合度,两系统相互作用,配合一致,具有高的关联度。从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来看,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间,两系统处于失调衰退阶段,在此阶段区域经济系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复合系统处于过度协调阶段;,浙江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同步。样本期间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速度要高于区域发展速度。除2011年外,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相对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4江苏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结果。从协调度计算结果来看,观测期间江苏省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表现出高的耦合度,两系统相互作用,配合一致,具有高的关联度。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D来看,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2008-2009,两系统处于失调衰退阶段,在此阶段区域经济系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2010-2012年复合系统处于过度协调阶段;,江苏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其综合因子得分高于区域经济系统得分,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速度要高于区域发展速度。
六、粤、鲁、浙、苏四省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比较
(一)粤、鲁、浙、苏四省U1与U2子系统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比较
在耦合关联度方面,四省份高等教育子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见图2),耦合关联度相近(见图1),说明随着两系统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也不断提高。江苏省耦合协调度最优,浙江省次之,广东省耦合协调度最低,山东省耦合协调度介于浙江和广东之间。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不同政策工具在不同区域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适用性各有不同,四省份在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扶持力度的不同影响着二者协调的速度。综合比较四省份具体情况,均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从区域经济发展层面分析,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山东省缺乏地理优势和政策扶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及其他三省。从综合比较角度分析,四省存在不同的改进空间。目前广东省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技术革新和加工贸易未得到升级转型;浙江省受益于地理优势,物流业和“电商经济”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较好,但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对外贸易仍处于较低水平,应积极利用其优质港口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对外经济的发展。
七、结论及建议
结合各省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情况,依据国家政策、区域特点等,针对现阶段粤、鲁、浙、苏四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浙江省、广东省产业经济发展的效应大于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并出现了高等教育水平与产业经济实力不匹配的现象。因此,广东省政府应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培养、引入高素质的教育人才,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在经费的投入上应当更加偏向于粤北、粤西、粤东等地区;加强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高校间的互相交流,增加人才培养的合作。浙江省在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过程应引导科技创新,鼓励高校科研成果直接落地,直接服务于产业。江苏省、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高等教育结构较为完善。江苏省、浙江省应继续围绕六大层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凸显各省特色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优秀的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HT5”SS][1] 天野郁夫,陈武元高等教育制度论:日本模式的摸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5(04):27-36
[2] Jakob B Madsen, Fabrice Murtin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since 1270: the role of education 2017, 22(3):229-272
[3] Myroslava Hladchenko, Michael Dobbins, Jens Jungblut Exploring Change and Stability in Ukrainia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Through Multiple Critical Junctures 2020, 33(1):111-133
[4] Nathan Hensley Educa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creativity through mindfulness 2020, 243
[5] 张军对建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考——兼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03):108-112
[6] 邹阳,李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08(03):44-48
[7] 杨祖宪,李东航,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学术论坛,2009,32(4):202-205[8]唐志丹,沈烈志,马晓琳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03):31-34
[9] 石丽,陈万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8-2007年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26-28[ZK)]
[10] 朱晓东,张忠家,王利军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02):82-86
[11] 王秀芳,周伟转型期安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4,16(01):132-137
[12] 关新,吴伟,郭瑞,高微,唐美玲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转型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3):75-77
[13] 王福颖高等教育人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12省区市面板数据[J].智库时代,2020(16):67-69+84
[14] 刘洋溪,刘甘雨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01):1-6
[15] 赵晓妮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陕西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01):248-249[ZK)]
〔本文系2020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粤、浙、苏、鲁四地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pdjh2020b0641)阶段性研究成果〕
(蘇鸿儒、卢晓程、黄梓晴、郑炯雄,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