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泽:用细碎美好的声音涵养心性

2021-05-24 00:45李晓恒
延安文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光泽诗歌世界

李晓恒

“杜门闲客散,摊书古人来”,这大概就是李光泽忙完工作后的基本生活状态。他最多也就是约几个能谈得来的好友,喝着自己煮出来的香茶,说一些无关闲言碎语、无关是非,能“卸掉身体里承载的废铜烂铁,卸掉所有的垃圾”的话,然后在新的一天轻装上阵。

推开光泽的居室,觉得就像走进一个老朋友的家,没有一点心理障碍。无需调整心态,无需认真打理,无需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一点也没觉得要见的是一位县纪委书记,就是觉得要见一位惺惺相惜的老朋友。

随意地换上拖鞋,走过干净的地板;随意地敞开衣袖,将整个身子投放到沙发里,摊开身子;随意地捡拾起茶几上的水果瓜子往嘴里塞;随意地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看房子的结构装饰。这一切随意,都来自李光泽诗歌传达给我的信息:他不是一个古板的人,更不是一个把权威看得很重的人。他热爱生活、关爱生命,不愿意装模作样地活,高兴时可以畅快地在草地上肆意打滚。

我的世界长满了青草

青草芳菲的时候

我就在草地上肆意打滚

作为一个草根

我热爱我的草地

热爱草地上温润的空气

还有那些纯真善良的牛羊

——《对一片草地的颂词》

在县城里,李光泽的“官位”不算小,但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的不是那种刻板的、拿腔作调的“官威”,而是一见如故的“如沐春风”。

李光泽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温杯、醒茶、泡茶、倒茶。闲散,从容,平心静气,不慌不忙。整个喝茶的过程就像是在一遍遍过滤身体的疲惫,净化心灵世界里的吵杂与琐碎。认真泡茶的他俨然是个王,泡茶的他也在一次次品味着自己的人生。

每一片茶叶都曾活在水面

最后都会选择沉在杯底

一片茶叶沉潜的过程

就是一个人慢慢长大的过程

遇见茶

就是遇见一个世界

此世界非彼世界

——《遇见茶》

不言而喻,在茶的世界里李光泽体味到与坐在办公桌前、走在名利场里、活在别人的嘴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是难得的自在逍遥,是暗自偷来的“窃喜”。不管茶浓茶淡,不管茶好茶坏,“坐在茶台上/我就是一个泡茶人/放下行囊/放下红头文件/我是个王”。每天工作之余,李光泽固执地坐在茶台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喝茶。喝茶不是应酬,不是在生意场,更不是在名利场,就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心灵放飞过程,给自己一个飞翔的状态,逃离嘈杂、多事、繁琐、憋屈和郁闷。

好的诗歌一定是灵魂对接生命现象时电光火花瞬间的闪耀,形成一种超越个性精神层面,进入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内,体味到现实世界从没有过的感受,这种创造的新生命镜像比现实生活状态更厚、更有力道、更有多维触角,阅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通道。李光泽的诗歌意象都是生活里最寻常可见的事物存在、行为可能,但他没有停留在表层的物象与事态里,无论是一把椅子、一株谷子、一片草地、一盏灯笼、一棵向日葵、一座红塔、一树玉兰、一场落雪、一株植物、一条素昧平生的河,还是生活里的一个简单事件,比如喝茶、听琴、担筐、行脚、独坐、看书、爬树、摊牌,都能成为一种灵魂存在状态,只要有撞击,必然有丰富的回音。

你住在楼上

住在高层

你看起来很高

像一棵大树一样高

但我是一个不会爬树的孩子

从小就不会

到现在也没有一点长进

——《不会爬树的孩子》

简单的生存,简单的触点,近乎纯客观的叙述,从一个物象,跳跃到另一个事态,进而进入一个生命的思辨状态,没有抽象的说教,形象而生动地画出一个不愿意与这个世界的“权威与高大”卑躬屈膝,握手言和的倔强。即便“你的脸像一盘葵花/金光闪闪/但我不会像仰望葵花一样/仰望你的脸/因为我没打算借你一点点光”。

这就是李光泽,活得不卑不亢,简单从容,爱憎分明。面对权威他不谄媚攀缘,他把更多的爱献给生活里的弱小:”我把祝福献给一棵大树/大树垂下枝头/轻声呼唤一棵小草/为它献上一片绿荫/让小草不再惧怕风雨/不在风雨中流泪”。

民办教师,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他们活得很卑微,就像路边的小草,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美好,但受到的待遇却是极其不公平的。李光泽没有忘记,在他少有的颂歌里写出他们的勤勉与酸苦、艰难与幸福。

你的痛苦是双重的

你的幸福也是双重的

你始终以鱼的姿态

从学校游到家庭

再从家庭游到學校

沉沉浮浮完成一种使命

你置身于秋风秋雨中

回望来路

来路上九曲连环

每一环都是心酸的文字

著你成书

一群人读着有声有色

一群人读着黯淡无光

一群人读着老泪纵横

一群人读着没有感觉

一群人读着修正错误

一群人读着拂袖而去

——《民办教师》

一个民办教师,真的就是一本厚厚的书,李光泽极其本色地还原给我们,让我们这些曾经沐浴过民办教师的阳光雨露,却忘记了来路、迷失了本性的人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沉下去,让自己沉到生活的最底层,远离喧嚣,更贴近生命本质,这就是我在李光泽的诗歌里读到的。

李光泽一直对这个世界上夸张的热情持警惕甚至抗拒的态度,但他绝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也有爱。在他的诗歌里,有爱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兄弟、姐妹、朋友,他也给予足够的爱。李光泽说,“我是一个经过苦难捶打的钢铁战士,属于浑身通透的导体,人间真情就是一股高压电,一旦触电,我就会变成软体动物”。可见,李光泽的桀骜不驯只是面对流俗,面对侵蚀才有的。即便在现实世界里活得没有底气,被现实世界的应酬、关系、政务折腾得力不从心、心底发虚时,他都不愿去投机,不愿去攀缘。亲情、爱情、友情,还有来自土地的供给,都能成为他最坚实的支撑:

心虚的时候

我就去寻找柴草垛子

看见那些玉米等待秆子葵花盘子

那些高粱穗子红薯蔓子

那些杏树枝子枣树叶子

我就会变成一个饱满的人

心凉的时候

我就去投靠柴草垛子

把眼睛一闭

就看见一个搂柴的女子

看见一个煽风点火的风箱

就感觉自己是一个烟熏火燎的人

是一个温暖的人

——《柴草垛子》

诗人是这个世界的良心,尽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许多诗人为了名利恣肆喧嚣,李光泽还是能守得住自己的这方净土。在他的心性世界里,底色是透亮的,他不愿做一个不明不白的灰色人,他的价值观、是非观泾渭分明,他能活得从容自在,那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适度调节自己的心态,在他的世界里,即便有一点小小的光,他都觉得是亮堂的。他坚信“心中有菊花/路上就会有花香”。他是他自己的中药师,让自己成为一个血脉畅通的人。

我闭着耳朵也能听到风声

还能听出风朝哪个方向吹

重要的是

风声再大

也大不过我内心的声音

风朝哪个方向吹

也吹不乱我行走的方向

——《我是自己的中药师》

翻阅李光泽的诗歌,你能读到的是真诚、性情、本色;不功利,不势利,有良心,守正道。他知道这世界上有一条路叫“套路”,走的人很多,但他走不了:

套路并不光明

但绝对是一条大路

一群人把头低下来

再低下来

沿着套路行走

我低不下头

我的颈椎增生

多了一块不服软的骨头

我的那根骨头

的确受到了惩罚

但他依然不屈不挠

支撑着我的头颅

——《套路》

李光泽有着朴实的平民情怀,“面对万家灯火/我在彻头彻尾地颤抖/装模作样这么多年/直到而立之时/才发现平头百姓/是一个很好的角色”。

在清淡的雨水中滋滋润润

就像一个平头百姓

在素淡的炊烟中

把玩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从庄稼地里出来

背对浮名与势利筑就的城堡

我看见了万家灯火

看见了灯火丛中的家园

还有妻儿的笑脸

一如老家的苜蓿花花

成为我今生今世的另一种干粮

——《平头百姓》

浮躁早已成为这个世界的专利,天下熙攘者皆为名利,李光泽喜欢独处,看书、喝茶、听音乐,心平气静地过活。名利场不过是养家糊口的方式,必须尽职尽责,再无他求。他喜欢拥有风一样自由的时光,在这样的时光里,自己可以不用“装模作样”。忙完公务,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关了窗户/拉上厚厚的窗帘/把浮躁的世界一把推开/随手点亮窗台上的红灯笼/让它照亮我的茶杯/照亮我半开半合的诗集/还有铜香炉/让它照亮我的世界”。“独守高地/伸出十指,奏响凯歌/琴纯正的品行将深入我的骨髓/生根发芽,长成一片美丽的草原”。这就是李光泽的心性世界,在这个人格很容易异化的世界里独自守着一份宁静与美好。

沉淀、过滤、审视、觉悟,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李光泽尽量让自己活得简单、安静、低调,不张扬,不轻狂,像一株谷子学会适度低头,在细微的生活中寻觅“一粒小米的香”,“一寸绸缎的柔与滑”;“听花开的声音”,“虫子鸣叫的声音”,还有“月亮掉到水里的声音”,让这些细碎的美好涵养自己的心性。

不如归去,这才是他内心世界最强烈的诉求。在李光泽的诗歌里,他直言不讳。

兄弟,我想回家

朝圣的路上流氓出没

在圣殿里我遭遇了男盗女娼

梦中的光环

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圈套

塑料质地的花朵

和虚假的掌声

早晚会变成一堆破烂

——《回家》

李光泽厌倦了曾让自己羡慕已久,以身相许的“椅子”,这“椅子”有“太多的规定动作,必须低声细语地说话,从来不敢改变坐姿”。“坐得久了还心慌气短,腰酸背疼”。他羡慕自由自在,像风一样过活的人。

風声响过的瞬间

我已置身南山

和远方的陶渊明

一前一后走进淡泊人生

——《淡泊人生》

就这样,在李光泽的茶香里,诗歌里,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难得的放飞。

因为诗歌,我们从来就没有陌生过。

责任编辑:贺延东

猜你喜欢
光泽诗歌世界
诗歌不除外
《the revision of subjunctive mood 》教学设计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丝柔尽现
诗歌岛·八面来风
蓝莓的光泽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