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基于MAXQDA 软件的质性文本分析

2021-05-24 02:25茹晓阳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机体育锻炼研究生

茹晓阳

(南京大学 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6)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最高层次人才,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然而高校对于研究生体质健康问题似乎存在着关注不足的问题。外部动机不足与体育课程的缺失、 场地限制及体育社团开设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研究生这一群体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高学历似乎并不匹配。有研究指出,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健康状况较差,其原因在于锻炼次数少,强度不够;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体育锻炼总体水平低,部分研究生从不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强迫症、焦虑、偏执、恐怖等因子显著性在研究生人群当中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研究生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和意愿不能够转化为有效的体育锻炼行为,限制了其全面健康的有效发展[1-4]。针对这种情况,行为医学表明,有规律且适量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生理疾病(如高血压)或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的发生,能够起到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5]。尽管运动有如此之利好,但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乐观。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6]。动机作为行为的起点与原因,在心理学所涉及到的各学科领域当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而运动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7],进一步来说,高校研究生运动动机指的是推动研究生进行运动锻炼的动力。运动动机的强弱程度和类型,对高校研究生参与运动行为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及形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Richard 将运动动机分别定义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参与一项活动是为这种行为本身带来的满足,外部动机是指因为外部的压力、奖励和回报而参加体育活动[8]。Ryan 则提出除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之外还有无动机[9],解释了个体对体育运动不产生任何动机,导致个体不参加或停止体育锻炼的现象。此外,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可将动机划分为控制型动机和自主型动机,并提出自主型动机能够直接激发和维持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且能够对个体的情绪表现及生理健康产生间接而长远的影响,阐释了内部与外部动机在促进个体维持运动效果方面的差异[10]。从体育的基本功能看来,娱乐、提高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及健身功能能够较好地使高校研究生产生参与运动的内部动机,但随着锻炼行为的维持,激发个体产生运动的内部动机消失而缺乏外部动机的约束,锻炼行为就有可能停止。就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的运动行为来看,其运动行为的产生缺乏外部动机的约束而大都来自内部动机的驱使[11],且个体参与运动的内部动机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锻炼随机性较强而未能形成运动习惯,能够使研究生参与运动但不能够产生长期的维持运动效应。

通过查阅以往文献可知,针对运动动机的研究大多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问卷收集等形式来验证假设,研究取向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就研究对象而言,呈现“重两端,轻中间”的趋向,大多关注中小学生、大学生群体及老年人,对于22 岁之后的青年,尤其是已经成年已久却仍未迈入社会的研究生群体缺乏足够的关注;其二,就研究内容而言,集中研究运动动机分类及某种因素对运动动机的影响,近来还出现了将自我决定等理论作为主体框架的研究,但缺乏对运动维持阶段动机与动机内化的研究;其三,就研究方法而言,以实证方法为主,但由于动机问题涉及到个人心理这一主观性较强的领域,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较为困难,因而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其四,就研究过程而言,以往研究注重对资料的梳理分析,较少出现对文本呈现和结果显示的深入思考。

鉴于此,本研究尝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运动动机这一个体主观状态是如何在运动过程当中激励和指引高校研究生形成、坚持锻炼行为,而运动行为的效果又是如何进一步激发运动动机的内化。

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1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将转誊好的访谈资料用MAXQDA12.0 软件进行编码及定性数据管理和分析,试图解读高校研究生运动动机及运动行为,理解高校研究生在运动初始阶段动机、运动维持阶段动机、动机的转化以及运动动机促使长期维持锻炼行为的机制。MAXQDA 软件是一个用于质性、量化和混合方法数据分析的专业软件,主要适用于管理和分析非结构化或定性数据例如访谈文本、文献、社交媒体中的留言等。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曾将其用于质性研究[12-14]。

1.2 研究步骤

1.2.1 收集资料

1)确定访谈对象:为了解高校研究生参与运动动机及运动行为维持等问题的看法。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当中的目的性抽样,选择13 位硕士研究生及2 位博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所有访谈对象均曾经或正在参与体育运动并符合体育人口的锻炼时间、 频率、 强度特征,其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Guest 等人通过研究得出,不低于12 个访谈对象是针对主题进行分析的充分样本[15]。本次访谈样本数量为15 人,访谈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16]。

2)访谈大纲设计:在访谈之前根据相关文献及研究目的等设计半结构式访谈大纲作为访谈的基本方向,设置4 个大类如“参与运动的动机是什么?”“运动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何种运动动机对你维持运动最重要?”“维持运动的动机构成是单一的吗?”等问题。在正式访谈之前进行预测试并对一名博士研究生进行预访谈,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在正式访谈之前,提前预约访谈对象,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访谈。

3)访谈资料收集:半结构式访谈是一种按照访谈者确定基本框架与方向,由受访者初步回答后,访问者再针对其回答的具体情况展开进一步追问的访谈方法,能够使访谈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关键问题。

表1 访谈对象信息汇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归类并结合进一步的分析,提炼出影响高校研究生锻炼行为的10 个动机范畴 (分别见表2、3),并就访谈对象对运动动机驱使锻炼行为的看法做出归纳。

2.1 高校研究生参与运动内部动机

2.1.1 能力导向

能力需求具体分为运动表现及学习能力两个动机倾向,受访者J 表示“在身体年龄逐渐增加的同时,学业压力也渐渐重了起来,论文工作的事都要操心”“目前的锻炼实际上更倾向于通过锻炼身体来获取更高的学习能力”。受访者A,O 更希望通过体育来提高体能与注意力,更好地应对长时间的久坐与实验;K,J 则更希望通过体育来“换换脑子”“避免记忆力的下降”。运动表现的行为倾向集中于通过运动来提高自己在某项运动上的水平,但更多体现在比赛前后,此时“把球打好是出于一种荣誉感”,荣誉及责任感成为了促使个体参与锻炼的内部动机。

2.1.2 自发投入

生活习惯、喜爱运动及自我成就构成了自发投入范畴。当运动成为了“固有的生活方式”,促使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已经渐渐模糊,参与运动成为了一种“习惯”,此时,运动所带来的锻炼效果成为个体参与运动的主导因素;I 认为当运动成为了“发自内心”喜爱的行为,个体便会自发地参与运动,并能够自觉地克服许多限制性因素。持有自我成就动机的高校研究生B,E 在参与锻炼时认为“很有成就感”“很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研究生健康的运动观念与价值观。

2.1.3 社交需求

高校研究生认为运动是与朋友保持联系,维持乃至增进同学友情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由于高校研究生社交范围较小,活动范围集中于校园,因而运动成为其结识新朋友的重要方式。

2.1.4 愉悦自我

高校研究生对释放情绪,愉悦身心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在平日面临就业、 毕业与学业等多重压力的影响下希望通过体育去消化与排解压力的诉求。然而不同的人应对压力的方式有所不同。E 认为,促使其参与运动很重要的动机就是开心,“能让人的情绪活跃起来”,不仅如此,G 还认为运动还可以使人“暂时忘却压力”。这些原因同样也是将运动作为消遣的高校研究生参与锻炼的重要原因。

2.1.5 追求健康

在访谈中大多数研究生都表示自己有过规律运动的意愿“养成一个运动的好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健康良好的运动观念与价值观。有研究显示,多数学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以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状况,这种内在的动机是长期的、持续的、在主观意识中难以动摇的[17]。但受访者E 指出,“健康是那种人人都知道它很重要,但很少会有人专门为了健康而去进行锻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高校研究生会更多地把健康作为促使其参与运动的辅助性因素。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追求健康” 会成为访谈对象提及次数最多的动机但很少有人将其作为参与运动的主要动机。

2.1.6 身体追求

高校研究生对身体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对于减肥、减少体重的需求。“想要降低体重,让自己看起来更瘦一点”“跑步可以减肥”,这方面的诉求体现了研究生对于自己身材管理的需求,当然,这可能与研究生受社会传媒导向的影响,普遍接受以瘦为美的导向有关[18],G,L 认为“减肥是促使其参与运动的主要原因”,因而对于身体的追求是促使部分女性高校研究生参与运动的重要动机;其二,也有研究显示,男生比女生对自己的身体更满意尤其是在身材特征方面,因而提及减肥的人较少[19],这也与本研究呈现一致的观点;但相对于“减肥、减脂”等需求,男性研究生则更趋于对身材的管理“塑造良好的体型”,但本研究并无发现性别对身材管理追求良好体型的趋向之间有明显差异。

表2 高校研究生内部运动动机

2.2 高校研究生参与运动外部动机

2.2.1 制度约束

通过访谈得到的信息,15 名访谈对象所分布的11 所学校当中,3 所学校开设了针对研究生的选修课程,K 表示“基本上能够满足想选体育课的研究生”,但是对于其他学生则缺乏制度约束。此外,选修课程的开设类型比较单一,缺乏合理完善的考勤制度,实质上只满足了本身具有运动习惯研究生的需求。一所学校在开学初安排了体育活动,但之后则缺乏后续的安排。此外,参加体育比赛也是驱使高校研究生参与运动的重要因素,“研究生院系之间有时会有篮球比赛”,部分研究生在参加比赛后形成了对体育的爱好,但更多研究生在比赛后动机消失,随之也停止锻炼。

2.2.2 他人提醒

导师提醒是他人提醒的主要构成因素。导师不仅仅是研究生在学业上的导师,也是研究生的人生导师,在访谈中,两人提到导师曾经嘱咐自己经常参与运动,J 表示自己的导师会对学生给予提醒“搞科研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身体”,而B 的导师指出“研究生三年读下来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但这种提醒多半不具有强制性,因而促使高校研究生参与锻炼的效果一般。

2.2.3 认同需要

L 表示“人人都向往自律的生活,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形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别人会认为你这个人很自律”,这种认识显示研究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与认同,更表明研究生需要通过体育去展示自己的个人形象[20]。认为锻炼行为一旦成为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从众、 模仿等心理机制促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群体修正自己的行为。J“有些同学依然能够在工作的同时保持着一个很好的运动习惯,很向往这样的生活方式” 这一观点正是出于对同学行为方式的认同而促使其产生了锻炼行为。

2.3 运动动机与高校研究生锻炼行为

2.3.1 单一运动动机引发高校研究生短期锻炼行为

没有形成运动维持行为的A,B,K 等3 人均是由某个动机引发运动行为,如A 最初参与运动“为了减肥”,B 参与运动是为了“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K 想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形成运动习惯的C,I 是出于“减肥”的目的,而M 是出于“愉悦身心,打篮球能让人开心”。两类人群在都是由单一运动动机引发的运动行为,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距。

2.3.2 单一运动动机不利于高校研究生运动维持

Ryan 认为从运动中获取愉悦体验,社会交往等心理益处能够激发和维持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且能够对个体的情绪表现及生理健康产生间接而长远的影响[8]。然而部分高校研究生面临着学业、毕业及就业等压力的情况下,单一运动动机似乎并不能克服这些强大的外部阻力。笔者认为,运动行为的激发涉及运动动机、运动效果获得及限制性因素等三大因素,而构成较为单一的动机对于高校研究生冲破阻碍参与运动的效果并不明显。

2.3.3 多元运动动机有助于高校研究生运动维持

同 A,B,K 等 3 人一样,C,I,M 的运动参与最初都是由单一运动动机激发,但运动维持了一段时间后,群体出现了分化。当A,B,C 等3 人动机得到满足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随后便放弃了运动,而C,I,M 最初参与运动的动机得到了满足,I“通过打篮球也瘦了不少”的同时,还形成了对于其他动机的需要如 “通过运动释放情绪对我持续参与运动也很重要”,C 认为“最初只是想要减肥,但后来也交到了一些朋友”。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多种运动动机的刺激与达成所引发的效果,维持了高校研究生持续参与运动的行为,正如C 与I 所说,“动机在运动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也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3 讨论

3.1 运动动机:从意向到行动

刘丽萍[1]等人研究发现,研究生对体育锻炼行为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明显高于本科生,即拥有运动动机、想要持续规律参与锻炼的研究生不在少数,但拥有持续锻炼行为的研究生却寥寥无几。这一研究与本研究中部分内容相吻合——拥有锻炼想法者为14 人,持续参与锻炼者仅为5 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生锻炼行为受到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的制约如缺乏制度约束、运动场地、器材、研究生体育俱乐部与自身受学业、毕业、就业等因素的压力过大等。吉登斯[21]的结构化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它使行动成为可能。作为社会构成的一部分,高等院校是研究生群体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责任与使命应是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可能需要通过增加体育选修课程、加强体育社团活动、 完善研究生体育联赛及重视研究生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从而正向限制研究生运动参与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种改革应采用渐进与温和的方式,否则可能使研究生反感锻炼,从而适得其反。

表3 高校研究生外部运动动机

表4 运动动机与高校研究生锻炼行为

3.2 动机内化:从功利到本心

促使高校研究生参与运动的动机往往是单一且功利性的,诸如“减肥瘦身”“放松心情”等,均是受“外部压力”与“它人希冀”驱使,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研究生只是将锻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而非发自内心的惯习,然而当锻炼行为持续了一段时间,个体希望从运动中得到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有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的趋向[22],正如L“运动更多的成为了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Wilson[23]等人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够影响自我决定的动机,而自我决定的动机能够正向预测高质量的运动行为。因此笔者认为,运动动机的内化依赖于运动动机能否得到满足以及在锻炼的过程当中是否发现了“新的刺激”,若这种新的内部刺激得到满足,动机就有可能内化。这也是形成了运动惯习的研究生运动动机从最初的“减肥瘦身”内化为“运动更多的成为了固有的生活方式”的原因。

3.3 运动行为:从参与到维持

功利性较强的动机往往能够驱使个体参与运动,但对于长期维持体育锻炼行为效果则较差[10],参与运动但未能形成运动惯习的高校研究生最初参与运动的动机大都基于此,且在运动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的运动动机,因而退出运动,K 指出“参与运动最主要还是为了减肥这个目的,其他的原因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没那么强烈”,因而停止了运动。驱力理论重视锻炼效果对行为执着程度的影响,“过去的行为导致好的结果,个体有维持行为的趋势,过去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人们有回避这种行为的趋向”[24],因此,当锻炼行为不能够获得或达到预期效果,高校研究生锻炼行为就有消失的可能,反之运动效果持续,如I 表示“打篮球可以减肥,我已经通过运动减重很多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运动的维持,其运动动机已经不单单是“减肥”,而是发现了运动能够带来的更多“刺激”,恰如I 认为 “当前促使我去运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开心”。正如前文所提及,个体最初参与运动的动机是单一的,这完全正确,但在整个运动维持过程中,个体是基于多元动机和锻炼效果获得的交互作用才能够持续的参与锻炼。此外,内部动机的强弱,外部动机的约束及运动限制性因素的多少也能够影响运动行为的维持。

4 结论

1)外部动机虽然无法长期维持研究生锻炼行为,但往往能够促使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接触锻炼,从而为运动动机的内化提供潜在的可能。

2)当高校研究生从锻炼行为中发现“新的刺激”或原由的运动动机得到满足,有可能引发运动动机的内化,此时的运动动机往往能够持续维持锻炼行为。

3)高校研究生最初参与运动的动机往往是单一且功利性的将体育作为实现其目的或动机的工具,但在整个运动维持过程中,基于多元动机和锻炼效果获得的交互作用才能够促使高校研究生持续的参与锻炼。

猜你喜欢
动机体育锻炼研究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动机不纯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