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寿贤,彭天书,熊之焰※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HS),是发生在顶泌汗腺分布较多的腋窝、腹股沟区、臀部等部位的皮肤皮下感染性疾病[1],中医又称为“蜂窝瘘”“串臀瘘”,是常见的难治性肛周皮肤病变。其多见于(20~50)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包括慢性、复发性,抗生素治疗不能完全清除病灶,特征性的多灶性皮损,窦道、瘢痕形成、真皮收缩、成对或多发性白头粉刺、结节、丘疹、流出物有恶臭等[2]。急性期感染加重可见发热、头痛等全身感染症状。目前单纯药物治疗HS临床疗效有限,且病情反复,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切除病灶治疗本病;而手术治疗存在不足之处,如创伤范围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基础上,加速伤口愈合进程,减轻患者负担,是可选的、且有价值的治疗方式或思路。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肛肠科2018年6月自2019年6月期间就诊的70例HS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21~45)岁,平均(33.3±5.0)岁,病程(1~8)年,平均(3.1±0.2)年;对照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3~52)岁,平均(35.3±4.7)岁,病程(1~6)年,平均(4.1±2.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欧洲S1的HS指南的诊断标准[3]:① 病史:病程>3个月,伴随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或化脓性皮肤损害;② 皮损:局限于肛周,临床出现炎性或非炎性结节、窦道、脓肿,并且感染症状有向周围延伸的趋势;③ 患者肛周结节、疖肿、瘘管等与肛管没有关联。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同意参加本次临床观察。排除标准:① 合并有肛周脓肿及肛瘘等肛管直肠疾病者;② 有精神疾病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③ 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④ 对本次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⑤ 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高频电刀切除术[4]:术前常规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1d;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大小,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范围大小在(2~4)cm2的切口,切开病变区的皮肤后,广泛、彻底地清除病灶,将受侵犯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完全切除,可达深筋膜或脂肪层,然后电凝止血。各切口之间保留皮桥,皮桥下放置引流膜。术后予0.9%生理盐水100ml冲洗伤口,2次/d;3%过氧化氢20ml冲洗伤口,1次/d。对照组予湿润烧伤膏纱条置于创面及皮桥下换药治疗,2次/d,直至创面愈合。观察组予硼贝九华膏纱条置于创面及皮桥下换药治疗,2次/d,直至创面愈合。
1.5 观察指标 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术后冲洗伤口及换药治疗至伤口坏死组织基本脱落干净,新生肉芽面积组织出现,记为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伤口愈合速度:分别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4d以无菌透明方格纸紧贴创面,描边测量伤口面积;手术当日所得伤口面积减去第14d所得伤口面积/14d,以cm2/d为单位计算。术后第7d、14d伤口疼痛程度对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5]测定疼痛伤口疼痛程度。治愈率及半年随访复发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及伤口愈合速度 观察组术后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术后伤口坏死组织脱落时间及伤口愈合速度对比
2.2 术后疼痛 术后第7d、14d伤口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术后第7d、14d患者伤口疼痛程度对比(x±s)
2.3 治愈率及半年随访复发率 观察组治愈率94.28%,随访半年复发率8.57%;对照组治愈率85.71%,随访半年复发率14.28%。观察组治愈率及半年随访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P治愈=0.02、P复发=0.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各有1例出现少许皮桥变黑,后期坏死等情况发生,可能与电刀切除过程中损伤组织过多,破坏了皮桥下毛细血管网,影响皮桥供血有关。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免疫失调及细菌感染,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病变部位为毛囊,毛囊漏斗部的过度角化导致毛囊的阻塞、膨胀和破裂。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可能是导致本病反复发作,向周围延伸的主要原因,也使得病情转入慢性发展阶段[6]。现代医学使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保守治疗后,虽然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复发的概率仍然很高[7]。最新研究抗白细胞介素(IL)-1α抑制剂治疗化脓性汗腺炎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突破性成果,包括不用抗生素且明显减轻疼痛[8],但仅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对原发病灶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反复发作,病变部位组织反复接受炎症刺激,则有恶变倾向,据统计其恶变率为3.2%左右[9]。因此主张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切除含有腺体的皮肤,同时阻止新皮损的出现,减少病损范围[10]。本院应用高频电刀切除术,联合中药硼贝九华膏外用,在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中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高频电刀切除过程中,由于电凝作用产生的坏死组织早期覆盖创面,可能影响外用药物的吸收利用率及创面愈合;在伤口恢复过程中,随着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坏死组织逐渐脱落,新生肉芽组织出现在创面,外用药物吸收利用率得以提高。因此,缩短坏死组织脱落时间有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及伤口愈合。本院自制药硼贝九华膏,其主要成分为滑石粉、硼砂、浙贝母、朱砂粉、冰片;其中滑石粉清热祛湿、收涩敛疮,现代药理提示有明显抗炎作用,能够减少创面渗出;硼砂袪腐生肌,解毒、消肿;浙贝母有消肿散结之功,朱砂清热解毒,冰片清热止痛、消肿生肌。本制剂有祛腐生肌之功效,明显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及新生肉芽组织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