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演

2021-05-24 09:26:52黄小婷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内化蜗牛动作

黄小婷

表演是一种灵动的教学形式,它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内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指出,语文课堂表演是“基于语言的表演、为了语言的表演、在语言中的表演",它的目的是“通过表演理解、内化、催生语言”。教师要通过语言和表演的相融,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深度学习,让语言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一、课堂表演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的模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表演与一般意义上的表演有所不同。教师如果不明白“表演为学习语言服务"的目的和意义,片面地认为表演只是调动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形式,就会导致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获甚少。

二是时机不当。学生如果在没有充分品读文本的情况下就开始表演,就会导致个人体验和感悟的缺失,表演往往浮于表面,无法实现语言和表演的转换。还有一些教师只要文中有角色、 有对话,就设计课堂表演,这样的表演同样无法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1.明确表演目的

语文课堂表演的目的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促进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有价值的语言点作为表演内容,并对表演的目的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1) 为铺垫勾连而演。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表达特色,恰当的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铺垫和勾连的作用。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借助对动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狐狸和老虎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演一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神采飞扬、兴高采烈、垂头丧气、有气无力、威风凛凛、神气十足等),帮助学生进入学习和表演的状态,为演好“狐假虎威”的故事做好准备。

(2)为突破难点而演。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学生常常会遇到理解的难点,如统编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中出现了“扛、扔、捧、抱"四个动作,一年级学生很难准确区分这几个字的意思,表达的时候更是经常混淆。针对这个难点,教师先出示“扛玉米”“扔玉米”“捧桃子” "抱西瓜”这几个词语,请学生分别表演,并要求其他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他表演的动作准确吗?为什么?而后,再让学生针对他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如,一个学生提出“抱西瓜”演得不好,因为表演时两只手向上托着,就变成"捧"西瓜了。学生通过“演一演、评一评、辨一辨”区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明白了"扛”是用手将东西托举起来,“扔” 是用手将东西丢出去,“捧"是用双手托着东西,“抱"是用双手将物体拥住。在准确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连贯地表演,学生进一步巩固、内化自己的学习收获。表演,为学生创造了言语实践的场所,从而促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2.把握表演时机

(1)演在语言精妙处。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题材广泛、体款多样,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在思想内容、语言规范、写作技巧等方面堪称典范。比如,统编教科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描写了小动物们在夏天快乐生活的情景,特别是“展翅飞”“捉迷藏” “造宫殿”“游得欢"“结网忙”等,准确地写出了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演儿歌,要求演出动物们的活动特点,特别要演好他们的动作。表演后,还要让学生依据文本进行评价:演出动物们不同的活动特点了吗?动词的表演准确吗?结合学生的评价,教师再次引领学生回归文本,围绕“飞、捉、造、游、结”体会儿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以演促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学习。

(2) 演在语言提升处。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借助反复的结构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教师可以先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四季的美,引导学生表演小蜗牛三次到树林以及回到家里的情景。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小蜗牛三次去树林的相同之处:一开始都是“小锅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接着是小蜗牛对妈妈描述自己见到的景色,最后是妈妈告诉小蜗牛此时的季节和要求小蜗牛做的事。这样一来, 无须教师生硬灌输,学生在表演中自然而然地就对童话结构反复的特点有了更准确的感受。

3.关注表演评价

(1)形成评价标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辨析、揣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表演的评价标准的认知。教学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读者剧场”的方式进行表演,先请两组不同水平的学生上台表演,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与讨论:精彩的“读者剧场要做到什么呢?通过比较、讨论,师生梳理出了表演的评价标准:①语音要清晰,要读准文本内容。②语调有起伏,要读出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③表情要丰富,要展现红头在牛肚子里惊心动魄的旅行。④可以添加动作,突出青头和红头的特点。学生有了表演和评价的标准,也就明确了改进表演的方向。

(2)引导多元评价。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样化的评价才能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學生既是表演者,也是观看者,同时还是评价者。他们通过表演内化文本、运用语言,有助于在多元评价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后进行分角色表演,并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仔细对照课文,他们是否演出了青蛙和其他小动物的特点?你的理由是什么?表演结束,教师还可以先让表演的学生进行自评,再让学生互相评价,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得以不断回溯文本,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猜你喜欢
内化蜗牛动作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动作描写要具体
蜗牛说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