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现状与创新研究

2021-05-23 21:24巫英慧周广朔
科学与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创新

巫英慧 周广朔

摘要:近些年,研学旅游成为了一项新兴的产业脱颖而出,受到广大中小学大力追捧,并成为了旅游业的重点关注对象。作为新兴产物,研学旅行实现了旅游业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并且将两者的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政策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并就研学旅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分析。

关键词: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创新

一、引言

研学旅游具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所有能满足求知欲的旅游资源,暂且离开居住地,并开启异地求知的道路;其二是指学校官方进行的出境旅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汲取知识,使其感受不同的集体活动。为让学生感受社会文化的益处,拓宽自我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出境地的风土人情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二、国家政策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

中小学研学旅游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推进的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推动中小红色教育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通过国家战略政策的实施,增强多地区、多所中小学对红色研学旅游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中小学对研学市场需求的激增,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研学教育途径。研学旅游迅速的开展与中小学红色教育相融合,从2016年11月30日到2017年11月30日下发的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都在不断的推进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但是效果依旧不明显、不突出,又加上19年年底至今的疫情影响,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更是没有很大的进展。

2017年1月10日颁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提升研学旅行服务质量;三是完善监督评价机制。从“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加强组织管理、健全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安全责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总体制度框架,为各地广泛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上位依据。

各地根据《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各地各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到后期发展中指导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指导学校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中小学校常态化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三、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1.學生安全问题带来诸多困扰

研学旅行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多,每次外出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学生集体外出,在校外活动多日,学生每日的饮食、住宿、交通以及各种参观考察活动,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而每次带队外出的教师人数有限,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就要面临来自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的多方压力和责难。很多家长尽管能够认同研学旅行的价值,但是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忧,使很多学校在能否让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定,犹豫不决。

(二)重游轻学,研学功效没有充分发挥

研学旅行是带着教学目的的旅行,其主旨是研学。研学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发挥。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来看,课程目的是课程的核心,它影响着课程材料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方案的拟定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当前,虽然很多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之中,但缺乏对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准确认识,对于研究旅行的教育意义、目标、主题等缺乏系统的思考,把研学旅行等同于传统的春秋游、夏令营等,陷入了“游大于学”、“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的怪圈。

(三)规划不科学,研学导师匮乏

研学旅行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亲身观察和体验,让学生获得长足发展,它的成功开展须以精心的安排和规划作为前提。但在实际开展中,由于学校对研学旅行不够重视,在活动规划上显得比较随意。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旅行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开发了很多的研学旅行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活动策划者与组织者,但它们由于缺乏教育视角与立场、缺乏课程思维,并不注重教育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研学导师。高质量的研学旅行离不开优秀的研学旅行教师,而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教师,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地理、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导游技巧。而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状况,也愿意把研学旅行活动委托给旅行社,研学旅行基本由导游带队,虽然导游具有某一领域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作为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四、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创新思路分析

(一)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研学旅行是一项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参与进来的活动,需要各方相互监督、协同完善。首先,学校可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老师们要多培养学生群体的安全意识,并有计划的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其次,学校负责研学旅行活动的相关领导和老师要提前设计好旅行路线,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把旅行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事宜给学生们做好介绍和讲解,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最后,要提前给学生购买保险,保证出行安全和防范旅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通过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确保研学旅行有序进行。

(二)注重研学旅行体验性,深挖研学功效

在研学旅行的设计当中,其体验性是衡量研学旅行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对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要保证学生在旅行过程当中的体验度。可以依照中小学生的研学动机和中小学生们的课程安排来对研学旅行的类型进行设计,依照学生们当前阶段的学科知识、课外拓展等的旅游动机和教学目标任务等,来对研学旅行的核心主题进行深化,将研学旅行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相应的拓展。

(三)做好规划,提升研学导师整体素养

重视教师在研学旅行开发过程当中的作用,由于教师对学生有更多了解,所设计出来的路线将考虑学生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研学旅行。研学导师是教师和导游的跨界组合,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教师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加强研学导师的导游技巧,使教师在讲解革命光荣历史、艺术知识时,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研学导师在研学活动开展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都需要与基地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协调,所以平时还需要培养研学导师的活动策划、应急事件预判与处理的能力,提高研学导师的整体素质。

结语

研学旅行能实现所游、所学、所思三者的紧密结合,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领域进行学习。其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不同的感受与体验,能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加强中小学和研学机构、社会组织的高校联合,增强研学旅游的价值性,强化研学旅游的师资力量,强化研学旅游的社会认可度及世界影响力。在今后的发展中,研学旅行要秉承品质化、精准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创新研学旅行产品,实现跨领域、跨区域与跨行业的“研与学”、“教与学”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汪薇.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30).

[2]张加欣.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9(07):88-93.

[3]赵小容.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6):212.

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创新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