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峻锋
小学数学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依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路径不清晰;练习不精准,学习内容缺系统,知识缺关联;课堂缺对话;学习方式无创新;学生无选择;评价无实效等。而思维发展型课堂可以一一破解,助力学生全面提升学习力。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学习者或习得新的思维技能,或拓展已有思维技能的应用情境,或将已有思维技能作为加工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更深入理解以及对思维技能的更熟练运用。它的构建,应以“生本课堂”“对话课堂”为教学样态;以认知冲突为推动力;遵循学生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将思维可视化为学习过程;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途径;以变式迁移为思维变通的手段,最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设定思维目标,为课堂精准导航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教学目标要突出课堂承载的思维目标,实现思维导学。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了提取、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的认知分类目标。提取和领会属于基础性目标,应用和分析属于拓展性目标,评价和创造属于挑战性目标。
在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基础性目标为知识系统的目标,即知识目标。拓展性目标和挑战性目标为思维系统的目标,即技能目标和思维目标。明确基础性目标和思维系统目标可以为后续环节设计提供明确方向,真正实现思维导学。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内驱力
思维发展型的问题情境创设应是一个富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思维发展。情境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的效果,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这一重要过程,思维在此过程中呈递进式、阶梯式发展。
然而,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问题情境要富有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二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问题情境应有价值,问题情境要聚焦教学目标,并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过渡,而不是为了用而用;四是问题情境应富含认知冲突。
设计探究活动,让思维过程可视化
思维发展型课堂聚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不再“一言堂”,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基础、基本的活动经验来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并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圈一圈、折一折等方法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呈现在纸上,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隐性思维可视化。
组织互动交流,促进思维进阶
思维发展型课堂最活跃的就是集体学习这个环节。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之后,与大家进行交流,思维碰撞,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对知识的理解由碎片化、散点化到整体的、系统的认识,从而形成思维的进阶。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关于展示学生成果的顺序。教师要在巡视中进行选择和排序。在解题方法方面选择学生不同方法、不同思路的作品,体现由笨拙到巧妙,或由常规到创新的发展过程;在呈现思维方式方面选择文字说明、画图、用图形或符号代替等形式的作品,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烦琐到简洁的发展过程。将这些多样性的学生成果进行有序交流,让学生在讲解、质疑、释疑、修正、分析、比较中进行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二是关于交流互動。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话术训练。即在学生讲述自己思路之后,可以自然地问其他同学“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等。这样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互动起来,实现有效的生生评价。此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引发了多次再生性认知冲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思维不断进阶。
设计变式迁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发展型课堂要以变式迁移为思维变通的手段,以知识本质或数学思想作为变式迁移的核心,设计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性变式活动,逐步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数学思维迁移到多种情境之中。通过变式练习可以使学习内容产生相互关联,形成系统,更加凸显知识的本质,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学科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以“生本位”为基本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以目标导航、问题导向、互动交流为核心要素,以自主学习、同伴学习、集体学习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力、学习力全面提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