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课堂学共体”

2021-05-23 04:03张彦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2期
关键词:预学道德师生

张彦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方式多是对学生的单向输入,学生也多是独自思考、判断或单向输出,缺乏对社会事件的多元认知。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多层面的思辨对话,让学生多元感知真实而复杂的社会现状与问题。

构建“课堂学共体”

从独自思考到多层面的思辨对话,是独学向群学的转变,是学生学习观的变化,也是以学导教的教学方式的变化。实现从独学到群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构建“学共体”。什么是“学共体”?简而来说指由学生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构成的,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目的的学习共同体。在“学共体”中,学生彼此对话,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资源;老师不再只聚焦教学流程,而是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是如何有效学习的。“学共体”的建立,让学生不再是自己闷头学,而是有了困难会求助,有了想法会分享,对别人的想法能思辨,让自己的新想法层出不穷。“学共体”让学习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实发生,让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群策群力。由此可见“共同体”与传统教学班的教学组织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强调人际的交流与沟通习惯的培养,在对话中發挥群体智慧与学习激励的作用,激发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帮助学习者形成思辨与创新的能力。因此,构建“共同体”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因学习而产生的对话习惯。

关注多元对话

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独自学习中解脱出来,学会在交流对话中集思广益,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他不仅要能耐着性子去听,还要肯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众多的意见中思辨,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独思到对话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对话习惯,还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实施让学生体会对话的好处,感知对话的价值。

生生对话—人人说,相互听,能接纳 一对一的师生对话效率低,因此将以往一问一答式师生对话,变成伙伴间或群体间的生生对话,此举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生生对话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还能通过互学分享感受彼此的尊重,不断提升学习思辨的能力。此外,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对话问题或任务设计重趣味、重交互,力争人人有机会;二是关注学习提示的设计与引导,培养“听、学、用”意识;三是引领学生学会接纳,注重赏识意识的培养。

师生对话—不怕错,会深思 深度学习,高效的生生对话虽然是主流,但高质的师生对话也不容忽视。高质量的师生对话不仅能传递教师自身特别的情感体验与价值理解,帮助学生提升对已有认知的深层次认识,同时通过对话抓住有效生成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因此在实现高质量的师生对话时,教师要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对话坚守无错原则,营造安全、民主的学习氛围。二是倾听学生真实需求,借助生成推进思辨。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为例,在遇到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群,能不能灵活处理插队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可以理解,但小张同学却竭力反对。面对孩子当时的强硬态度,我可以感受到他可能在灵活处理插队的问题方面遇到过难处,我并没有对他的看法做出评论,而是引导他说出自己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原来他曾在生病照B超时,护士因为要照顾一位身体孱弱的老先生,让老先生插到队伍的前面,老先生的加入导致他没憋住尿了裤子。妈妈批评了他,他也因为重新憋尿而延误了B超时间。面对他的实际问题,我引领大家进行了讨论,如果你是小张,当时你会如何处理?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经过讨论总结,事急优先、因事而议的原则在孩子们的回答中都到了认可,同学们的讨论让心中有怨言的小张找到问题的症结。

生本对话—会预习,会收集,会质疑 对复杂社会现象的道德价值判断受社会经验、生活经历、认知能力的限制,每个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都存在局限性,但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得以弥补,完善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生本对话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学前预习及收集资料开展有效的自学。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的法制专册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设计好的预学单,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学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网络媒体、书籍查找、采访记录,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并通过预学提出自己学习的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质疑开展对话教学。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摒弃“强调服从、缺乏创造”的独思式教学,建构一种基于独思在对话中进行高质量思辨的教学样态。教师需要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建立形式多样的对话关系,让学生在对话探究中明确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从独思到对话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样态,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探讨、实践。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本校区)

猜你喜欢
预学道德师生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跟踪导练(五)(2)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道德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