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研究促家校深度合作

2021-05-23 12:17卢锦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8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家长

卢锦祥

【摘要】为构建家校共育、社会协同的良好教育生态,学校在师资与需求双重困惑和压力下,试图寻找一个教育的“触点”,针对家校共育问题开展家校的深度合作行动研究,通过深度追问、聚焦关键、携手同行,强化了“根”的教育,促进学校走进教育发展的新样态。

【关键词】家校合作;行动研究

我校是一所建校近四年的小区配套小学,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近400人,教职工24人,其中临聘教师14人。由于小区居民素质整体较高,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也很高。开办初期,时有投诉教师教学或学校管理的现象发生。而学校行政和公办老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宠大的临聘教师队伍因其年轻、经验不足,而且流动性大,成为家长投诉的“定时炸弹”。“如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成为学校发展路上必须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家校共育问题开展家校的深度合作行动研究,让家长资源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一、追根溯源,摸清家校深度合作之困境

“问题”是研究的开始。开展研究的第一步,是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和卓越校长培训班的同学到学校一起会诊,用“因素分析法”在众多问题中梳理发现真问题,在整个教育链中缕清关系。

1.由表及里,找出家长对教师或学校不满的原因

观察家长的种种表现,我们发现家长对老師或学校不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如下几点:如,有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教育观念保守,对孙辈宠爱有加而教育要求较低;有的过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家长大量精力都用在赚钱上,夫妻关系不融洽,对孩子责任意识淡薄,不明白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价值等等。这一切,反映了家长虽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普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较低,并且受网络上不当教育观念影响,形成错误的教育观念。种种问题,都难以通过家长自发自觉学习而解决,急需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2.追根溯源,认识家长教育在整个教育链中的价值

通过因素分析,我们也认识到,在整个教育链中,家长教育是“根”的教育,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家校合作都是表面意义上的支持与配合,并不是发自家长内心的需求。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学生作业做得太晚而投诉老师;有的家长因为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吵而怀疑老师的管理能力;有的家长因为学生成绩下降而投诉等等。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具备家教的能力,从“旁观者”变成示范者,从“纠错者”变为实践者,使家长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石,这才是我们最终要达成的目标。

二、聚焦核心,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指导

我们开展行动研究的第二步,是针对家长进行关于“家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家庭教育的困惑点、疑难点。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家长面临的教育问题主要聚焦在“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上。由此可见,良好关系的缺失是家校不能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所在,于是我们把家长教育培训的焦点确定为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的重点上,采取了如下行动:

1.举办“家长学堂”,开展系列主题式培训

从2018年7月至今,我校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向阳老师,围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对家长做了15场次的系列培训:

第一学期课程重点在亲子关系,目标是引起家长对营造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视,针对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一味追求分数而忽略亲子关系的误区,通过实在有效的方法,让家长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重新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如陪伴、倾诉、接纳等科学的育儿方法。

第二学期课程重点在家庭关系。在第一学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互助家庭小组,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等活动,让家庭成员更加注重自己言行和沟通方式。家庭关系涉及夫妻、亲子、婆媳等,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良好的家庭关系,将有力助推孩子形成爱的能力,懂得珍惜和感恩。

为了更大化发挥家长学堂的作用,造福更多的家庭,追求“小学大教育”的宏大愿景。学校家长学堂并不仅限于本校学生家长,而是面向整个社区、外校,甚至外镇家长,通过网络报名都可以来参与学习。这个学期,已经有部分外镇的家长慕名而来,坚持每周听课。剑桥郡家长学堂已经成为剑桥郡家长们的自豪。通过家长学堂的开展,促进了家长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意识的转变。这一活动拉近了家校的距离,融合了家校共同育人的思想,集合学校、家庭的力量共同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与此同时,学校也根据教师需要,制订教师培训计划,接受同样的教育信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让孩子在相同的频道里接受教育。事实证明,这让一些有偏差行为的孩子得到了纠正。

2.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多方位多举措了解家长需求

我们通过100%入户家访、开设网络平台、建设学校微信公众号、建立班级微信群、设置家校联系卡、开展问卷调查、举办常规家长会、设立校长有约接访日、鼓励家长不定期访校等多种形式,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需求,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将各种可能发生的家校问题遏止在萌芽状态;尊重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让家长也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人,沟通、尊重、信任成为家校沟通的三把“金钥匙”,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组建三级家长委员会,搭建立体网络管理平台

我们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在校长室旁边设立了家委办公室,由家委根据自己的时间自愿报名,轮流安排值班。并根据学校活动的不同内容、范围、组织形式等分别发挥三级家委会的作用。比如:学校的“护安护畅”队轮值,由校级家委制定方案,年级家委统筹,班级家委负责发动班级家长逐日落实,一是分担了学校上学、放学交通管理压力,把老师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教学研究与管理。二是家长的广泛参与,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也增强了家长对老师工作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