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林林
摘要:“课后服务”的有效展开应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着重减轻作业负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注资源平衡,提升各地区学校教育质量;开展多样性活动,满足学生需求;聚焦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关注统筹推进。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学校教育;减负;素质教育;
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增强教育服务功能的一项具体举措。2017年,为解决“三点半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文件《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由学校组织课后服务,发挥学校的主体性以及发挥教育的服务功能。2021年7月,为了解决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以及学生课上课后负担重的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
同时,为了解决“三点半、四点钟问题”与双减政策同时落地的政策还有中小学全面的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以及家庭教育支出,同时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通过课上课后双路径尽量在校内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吃饱”。但是,一项政策是否能取得预期规划的成效,90%取决于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1]。
一,课后服务的优势:彻底解决“三点半难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贩卖焦虑的广告将人们引向了课后辅导班。一方面,昂贵的课后教育支出给家庭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剧了受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整个社会对于规范的课后延时服务的需求不言而喻。“双减”文件指出,全国各地各校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全面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2]。
三点半难题源于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条例中规定“小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大学不超过十小时”[3] 。该政策的颁布力图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但无疑造成了“三点半难题”或“四点钟难题”。学生放学时间引起了家长的另外一个需求——课后服务,最開始的课后服务形式为课后补习或课后托管班,校内出现“收补课费”现象,课外辅导班也嗅到商机,自此蓬勃发展,此为“课后服务的雏形”[4],在本阶段补课模式单一,主要进行学业补习[5]。为整顿课后托管班乱收费等现象,2005年秋季开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任何地方、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实许多行[6]。这使得许多原有辅导班被叫停。为了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在部分地区引申出家校社联合主导的课后服务模式[7]。但这只是在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实行,并未在全国得到普及。
2017年,国家出台《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8]”。这是国家第一次发出正式文件,号召学校担起主要责任,更好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解决民生问题。2021秋季开学,“双减”文件出台,文件规定各地区小学初中正式实行课后“5+2”模式,即一个星期五天都需要开展课后服务,且每次不得低于两小时。这一次政策的落实全面解决了“三点半、四点钟难题”。让不少家长输了一口气。
二,课后延时服务的问题分析
课后延时服务在各地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探索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与挑战。问题分析有利于管理层及执行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是“双减”政策的直接被影响者。“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延长放学时间,对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学校应做出相应调整提供相应的服务,尽量满足每一户家庭的要求。这使延后时长无限被延伸,给教师带来了额外的不可估测的负担。北京张校长指出小学班主任在校时间普遍在11个小时左右,并且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包括了很多隐形工作,如批改作业、备课等工作等。延时服务将教师原本的工作计划打乱,使得教师不得不另外安排时间备课,做研究。
教育生态失衡是导致学生负担重的根本原因[9]。减负是否能够奏效,并不完全取决于政策颁布的力度,而在于人们的教育观念及社会的风气。当前,一考定终生的政策没变,加之中考分流的教育发展新方向让家长们更焦虑。减负作为解决教育生态失衡的一个手段,并没有找准问题的核心,虽然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总呈现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局面。
学校发展不均衡、资源投入不均是影响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原因,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逐,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当前,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缺乏优质师资,缺乏发展学生兴趣的场地及硬件设施。这是课后服务质量差异的首要原因。一些发达地区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公共文教基础设施,如少年宫、博物馆等,使得学校课后服务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然而,在不发达的乡镇学校,唯一可供选择的非学科类活动只有体育,并且器材受限,仅局限于跑跳做体操等活动,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的积极性。也无法从发展五育的出发点开展课后服务。
三,课后延时服务对策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健全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体制,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创新课后服务模式;构建教育公平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核心素养为先,五育并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