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博(沈阳市骨科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沈阳 110044)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老年妇女、青少年等群体,发生率约占临床骨折患者总数的10%[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对其正常活动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而在治疗中,临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通过清除坏死组织及有效复位骨折端来为其营造良好修复条件,以对其健康提供保障。但是,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大多伴随软组织损伤,且软组织损伤类型较多,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干预,不仅会影响临床手术治疗效果,也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其健康[3]。因此,临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必要采取有效诊断,明确患者是否伴随软组织损伤,并明确损伤类型,及时根据其实际情况拟定治疗措施,以对其健康及疗效提供保障。本院围绕各类型桡骨远端骨折伴随软组织损伤术前诊断工作开展研究,整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4月为研究阶段,抽取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有明确外伤史,经影像学综合诊断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2)致伤原因均为车祸、高处跌落、直接暴力及老年骨质疏松症;(4)签订知情同意书;(5)均同意接受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系统或语言表述功能障碍;(2)合并严重心肾肺等脏器功能损伤;(3)合并大量失血,且预计生存期<2个月;(4)抗拒或抵触研究开展;(5)参与其他研究者。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18-90岁,平均(54.4±1.7)岁;致伤原因:车祸10例、高处跌落6例、直接暴力4例及老年骨质疏松80例,AO分型:A2型11例、A3型18例、C1型20例、C2型21例、C3型30例;合并有尺骨茎突骨折患者50例,其中22例为基底部骨折。
2 方法:均于术前实施MRI诊断,具体内容如下:采用 飞利浦Multiv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实施诊断,连接用于患者腕部的环形表面线圈,直径为100mm,对患者实施指导;指导患者取脚前平卧位,肘部关节伸展于检查床外,将需要检查的患腕置于线圈中心,手指伸展;表面线圈可放置在偏离中线成像位置,以减少运动伪影;成像序列包括冠状面、横断面的两个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和2个非脂肪抑制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其中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的TE为550/10ms,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TR/TE为4094/30ms;冠状面:视野为80×80×39.4mm3,获得分辨率Wie0.3×0.4×2.0mm3,横断面:视野为60×60×23.64mm3,获得分辨率为0.3×0.4×1.2mm3,层厚2mm,间距为10%,矩阵为320×256。
3 研究指标:对患者其伴随需要修复的软组织情况发生率进行观察,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Palmer分类IB-ID、舟月韧带SLIL及月三角韧带LTIL:Geissler分类中的Frade Ⅲ-Ⅳ;将软组织损伤发生率与骨折AO分型、受伤机制(高能量OR低能量损伤)、是否合并有尺骨茎突基底骨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18-60岁30例、60-80岁50例,>80岁20例;采用Palmer分类法[4]对TFCC损伤情况进行评定,参考指标包括TFCC整体轮廓、损伤部位、形态特征、型号强度等;将三角软骨损伤分为创伤性或退化性,创伤性(I型)分为ABCD,其中A型为中心穿孔,TFCC周围撕裂;B型为尺侧撕脱,伴或不伴随尺骨远端骨折;C型为远端撕脱,为TFCC周围撕裂;D型为桡侧撕脱,伴或不伴乙状切迹骨折;其中B和D需要修复治疗。按照Geisslre分类法[5]对患者SLIL及LTIL的损伤情况进行评定,根据损伤情况分为Ⅰ度撕裂、Ⅱ度撕裂、Ⅲ度撕裂、Ⅳ度撕裂,其中Ⅰ度撕裂:腕骨间韧带薄弱与出血,韧带仍旧完整;Ⅱ度撕裂:月-舟骨之间出现台阶并有小裂隙,裂隙宽度小于探针宽度;Ⅲ度撕裂:桡腕关节面与腕骨间排列不齐,有台阶,但裂隙宽度允许探针进入;Ⅳ度撕裂:桡腕关节面与腕骨间排列明显不齐,有台阶,但施以手法明显不稳定,腕骨间间隙>2.7mm,其中Ⅲ度撕裂、Ⅳ度撕裂需要修复治疗。
5 结果: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并发需要修复的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占20.00%。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B型和D型损伤,Ⅲ度撕裂、Ⅳ度撕裂的SLIL及LTIL损伤,其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发生率为12.00%,SLIL损伤为5.00%,LTIL损伤为3.00%,其中LTIL损伤发生率最低,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损伤;研究表明,软组织损伤发生率与骨折的AO分型、受伤机制及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情况存在一定关联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个年龄段均存在软组织损伤发生情况,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需要修复的软组织损伤发生患者均为骨折病情较为复杂的群体,其中C型骨折患者较之于A型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A2型1例、A3型1例、C1型6例、C2型7例、C3型5例;MRI诊断在C型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伴随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价值,而A型骨折合并需要修复软组织损伤发生风险较低,术前实施MRI检查的临床价值较小,不建议对其进行术前常规MRI检查。致伤原因:车祸10例、高处跌落6例、直接暴力4例及老年骨质疏松80例,20例需要修复的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均为车祸、高处跌落、直接暴力所导致的骨折,术前针对车祸、高处跌落、直接暴力等高强度损伤实施MRI有较高价值,而对于低能量损伤患者采用MRI检查应用价值较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中是指机体受外界或自身因素导致桡骨远端受损,并导致骨骼出现断裂。据临床资料[6]记载,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桡骨是机体使用频率较高的部位,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受损,其受损发生率约占临床骨折患者的10%,老年患者多为低能量因素导致的损伤,即:老年骨质疏松症,而青年则多因为高能量因素导致的损伤,即:车祸、高处跌落、直接暴力等;临床常见病因包括伸直性骨折、屈曲性骨折、巴尔通骨折等,其中伸直型骨折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导致,临床大多患者均为伸直型骨折;屈曲性骨折较为少见,主要由于骨折远端向掌心处移位,骨折近端向背侧移位;巴尔通骨折则是指骨折远端关节面纵斜型关节骨折,伴随腕关节脱位。骨折发生后,可直接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在治疗中,部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伴随软组织损伤,如忽略损伤的诊断及修复不仅会影响患者恢复,也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诸如腕部持续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及握力下降等,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7-8]。
近年来,临床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桡骨远端骨折伴随软组织损伤患者治疗及预后,在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伴随软组织损伤治疗中优先修复软组织可使其疼痛感及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后实施手术治疗可促使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结果,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并发需要修复的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占20.00%,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B型和D型损伤,Ⅲ度撕裂、Ⅳ度撕裂的SLIL及LTIL损伤,其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发生率为12.00%,SLIL损伤为5.00%,LTIL损伤为3.00%,其中LTIL损伤发生率最低,其中有部分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损伤,软组织损伤发生率与骨折的AO分型、受伤机制及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情况存在一定关联性,车祸、高处跌落、直接暴力等高强度损伤导致的骨折患者可发生软组织损伤,针对病情严重骨折患者应优先实施MRI诊断,以及时判断软组织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从而拟定治疗措施,并对其健康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各类型桡骨远端骨折伴随软组织损伤术前诊断中采用MRI诊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准确协助临床明确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