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林 付炳金 孙广超 孟祥林 朱晓东(通讯作者)( 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56600;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多发于成年女性,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加重[1]。根据在X 线片上测量的数据,重度拇外翻是指HVA>40°,IMA>16°,重度拇外翻患者常伴随疼痛和行走困难,保守治疗通常无效,需手术治疗。目前,在治疗拇外翻方面,手术种类繁多,但没有形成通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中重度拇外翻常常保守治疗或者单纯的软组织手术效果差,需合并截骨手术[2-5]。重度拇外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术式:(1)scarf截骨,ludloff截骨,第1跖骨基底部弧形、楔形、V形截骨;(2)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或置换术。本研究就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常规基底部截骨术对重度拇外翻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治疗对象为我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45.2±1.3)岁;对照组年龄(44.9±1.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拇外翻角:观察组48.7°±7.1°;对照组48.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跖骨间角:观察组18.2°±4.3°;对照组18.5°±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全部符合重度拇外翻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有12例存在转移性跖骨痛,5例患者存在吹风样畸形,6例患者合并扁平足,6例患者合并第2趾骑跨。
2 方法:观察组给予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后,于第1、2跖骨头之间,第1趾蹼背侧取一长约3cm切口,暴露关节囊,松解关节囊,于此间隙以远延伸,暴露拇收肌,将拇收肌切断于近节趾骨基底部的止点,并从腓侧籽骨的外侧切断拇收肌,向近端松解,直至暴露拇短屈肌;可于近节趾骨基底近侧2-3mm处垂直切开关节囊,切除内侧部分关节囊;在拇长伸肌腱表面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游离伸肌腱,暴露跖骨干,并确认跖跗关节,在跖骨位于跖跗关节远端1cm处打入1枚4.0mm空心钉导针,划线笔于截骨处标记新月形截骨弧线,用小锯片截出新月线,并完全截断跖骨干(截骨前保持患足于屈伸及内外翻中立位),沿截骨线向外旋转跖骨远端,维持力线后将导针穿过截骨部位直到打穿跖侧皮质,选取长度合适的空心螺钉,拧紧螺钉后活动骨块,检查截骨处的稳定性;维持拇趾位于中立位,修复内侧关节囊;透视见矫形满意,内固定牢靠;依次缝合皮肤皮下,无菌辅料包扎。对照组给予常规基底部截骨。见图1-4。
图1-2 手术入路
图3-4 术中截骨
3 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参考AOFAS评分标准;对患肢给予影像学检测,统计治疗前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变化情况。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伤口均已愈合,未见骨不愈合,无拇外翻畸形复发、拇内翻、截骨部位背屈畸形、骨不连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中3例存在轻微疼痛,对照组中存在2例轻微疼痛,2组患者均无重度疼痛,均获得正常行走功能。
5.2 AOFAS评分标准:随访结束后评估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OFAS评分,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AOFAS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2组AOFAS评分对比分)
5.3 影像学结果:手术前后,进行组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2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对比(°)
拇外翻为比较常见的足部畸形,主要以女性患者居多,目前考虑其最主要的发病因素为遗传因素,其他非遗传因素包括经常穿高跟鞋、尖头鞋等也占有很大比例[7-8]。拇外翻的主要病理及生理学变化:(1)第1跖骨内收造成第1、2跖骨间角增大;(2)在穿鞋时由于局部的压力增大,第1跖骨头内侧骨突隆起,演变成拇囊炎,慢慢进展为痛性拇囊;(3)第1跖骨负重的减少可导致转移性跖骨痛或者外侧足趾畸形;(4)拇趾负重能力减弱,负重区常常转移移到第2跖骨头[9-11]。
拇外翻早期症状轻,大部分不影响其正常生活,患者因拇外翻就诊的第1原因为疼痛及行走障碍,这时候拇外翻基本都发展到中重度,保守治疗常常无效,需手术治疗,而我们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为:减少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其正常行走功能。拇外翻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非手术治疗主要分为4部分:(1)减轻局部压力,避免穿尖头鞋,以穿宽松的鞋子为主;(2)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3)应用矫形支具,对于轻度畸形的拇外翻患者,可使用矫形支具来维持治疗;(4)进行功能锻炼[12-13]。就目前来说,拇外翻手术方式已经超过100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1)软组织手术(Siler、McBride等);(2)拇趾截骨(Akin等);(3)第1跖骨远端截骨(Austin、Mitchell、Chevron等);(4)第1跖骨干截骨(Ludloff、Scarf、Wilson、Glickman等);(5)第1跖骨基底部截骨(Juvara、新月形截骨等)[14-15]。但是并没有一种能够治疗所有拇外翻的通用手术方式,其基本治疗原则都是紧缩薄弱的关节囊、切除增生的骨赘和根据不同程度的拇外翻来进行相应的截骨矫形术,达到纠正畸形、减少疼痛及恢复跖趾关节功能的目的。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的主要适应证:(1)有行走疼痛或穿鞋等症状的拇外翻患者,特别适用于HVA>40°同时伴有IMA>20°的严重拇外翻患者[3]。(2)合并有第1跖趾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新月形截骨的禁忌证:(1)严重的关节炎;(2)重度的跖骨内收畸形;(3)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患者;(4)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在大量的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手术中,发现其以下优势:(1)对于重度拇外翻来说,拇趾常伴有中、重度的旋前畸形,而新月形截骨后,第1跖骨远端旋转自如,有效的调整了拇趾的旋前畸形。(2)新月形截骨可以很大限度的减少第1跖骨长度的短缩情况。(3)新月形截骨术中骨量减少较少,而且其截骨面为松质骨,可以达到早期愈合稳定的效果。(4)新月形截骨时,截骨面比较宽,有效的增加了截骨面的稳定性,截骨处较小的变化就可使第1跖骨远端产生较大的变化。(5)新月形截骨内固定可采用Herbert螺钉双头加压固定或克氏针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空心螺钉来讲,有易固定和减少骨劈裂的风险。在应用中,新月形截骨存在以下缺点:新月形截骨中需要特定摆锯,目前在国外应用的新月形截骨手术有特定的截骨摆锯,而目前在我国专用摆锯较少,基本都是手术医师根据经验摆出需要的截骨样式,这就大大限制了新月形截骨的应用,手术医师的经验常常决定了手术的效果。
结合文献资料及我们大量的临床经验,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可应用于重度拇外翻患者,可显著改善重度拇外翻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其正常行走功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