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军
(阳高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西 阳高 038100)
阳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平均海拔高度1 050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3℃,年降水量411 mm 左右。植被处于温带草原地带,主要草种有蒿微科、豆科、蒿属以及禾本科植物。据统计,目前全县有草地面积3.36×104hm2,其中山地灌丛类1.95×104hm2、山地草原类 0.87×104hm2、低湿草甸类 0.56×104hm2,分别占58%、26%、16%。
阳高县山地草原类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洞山、云门山、采凉山一带,涉及龙泉镇、古城镇、长城乡、罗文皂镇,由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阳高县造林力度加大,导致山地草原类草地不同程度减少。为合理布局样地,获取草地植被的基本特征、利用状况、产草量的准确信息,经过考察,此次监测样地位于采凉山、云门山、黑龙洞山,选择其中能够反应草地植被类型和生态状况的2块山地草原类草地作为样地。
测定时间:8 月,此时草地产草量最高,具有代表性。样方设置:在坡度小、比较平缓的区域,设置了6个监测样地,共测定18 个机构样方、54 个测产样方,单个样方面积1 m×1 m,样方间水平间距大于200 m。对样地进行密度、盖度、高度、频度和生物量的测定。测定单位:采用国际标准公制单位。补饲调查:对古城镇、罗文皂镇、长城乡、龙泉镇内15家具有代表性的草食家畜养殖户进行补饲情况的入户调查。
6个样地监测结果见表1。
表1 6个样地监测结果Tab.1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6 sample plots
对古城镇、罗文皂镇、长城乡、龙泉镇内的养殖户进行家畜补饲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全年放牧补饲养殖户饲草料补饲率为7%,半农半牧补饲农户补饲率为12%;全年舍饲圈养农户补饲率达95%,全县平均饲草料补饲率约为39%。
调查数据显示,阳高县大约66%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三化草地”—— 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的面积约为2.2×104hm2,占草地面积的65.5%,其中退化草地1.93×104hm2,沙化草地 0.2×104hm2,盐渍化草地 666.67 hm2,分别占“三化草地”的88%、9%、3%。
草地退化导致草原的草群组成和土壤性质变劣,产草量下降,载畜量减少甚至不宜放牧。造成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干旱、缺水、风蚀、水蚀、沙尘暴等,造成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成灾鼠类的增加,挖洞和食草根导致牧草成片死亡,成为次生裸地,失去放牧利用价值;二是人为原因,不合理地长期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资源,牲畜践踏也会压实土壤,导致土壤性状恶化;三是不适当开垦、毁草造林、修路等,使草地的生态与生产能力不断下降。
阳高县草地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以前对草地资源重视不足,修路开矿和土地开发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加之草地鼠虫害、风蚀、水蚀等因素,造成植被及土壤衰退、生物量降低、牧草品质下降、生态功能减弱,退化严重。自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草食畜棚圈建设等项目工程,使阳高县的草地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按照草地健康指数及退化分级标准衡量,通过此次对山地草原类草地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可以看出阳高县山地草原类草地属于轻度退化状态。全县平均饲草料补饲率为39%,虽然比前几年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管理,农牧民的科技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坚持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的原则,改良草食畜品种,推行舍饲圈养,加快畜群周转,降低天然草原的放牧强度。合理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实行阶段性的禁牧措施,草畜平衡区不得超载放牧,降低天然草原放牧强度。调整畜禽结构,以草定畜。种草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大人工饲草种植力度,增加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大力培育草产业龙头企业,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生产的原则,建立青贮玉米饲草基地,引导养殖户从天然放牧到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转变。提高草畜产品加工水平,推动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
健全草原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依法治草、完善草业政策、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手段,加大破坏草原案件整改力度。加大对草原监测、科研、灾害防治等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增加禁牧的约束性规定,明确禁牧要求。加大草地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查处开垦草地、乱采滥挖草地野生植物和非法占用草地的违法行为。
坚持自然修复、人工辅助的原则,根据《生态补偿条例》规定,开展和完善草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及其配套政策,巩固和扩大草地承包面积,保持草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落实管护责任、发放补偿资金、开展效益监测,形成保护、建设、利用草地的良性循环。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保护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实施草原围栏、补播改良、鼠虫害防治、人工种草等措施,在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开展退化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遏制草原退化趋势,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加大草地生态修复治理、退牧还草等草地保护工程实施力度,遏制草地植被退化,改善生态环境,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要大力宣传草地资源的重要功能与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到滥采滥挖的危害性,全民参与草地资源保护和修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QQ 等媒体,或者培训班、现场会等宣传媒介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草地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林政违法个人、企业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草地资源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制止和举报违规行为,增强干部群众保护建设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加强草地资源的监测。可建立草地固定监测点,做好防火、鼠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草地资源防灾应急机制,实现草原监测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每年发布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客观反映草原植被生长、草原生产能力状况,为制定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提供重要依据。要完善监测手段,保障工作经费,改善草原监测工作条件,增加监测设施设备,完善草原监测指标,优化监测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实地参与地方开展监测,定期开展网络视频培训,编写印发通俗易懂的专业技术教材,做到现场培训、网络培训和教材培训相结合,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通过此次对阳高县山地草原类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的结果,可以预测,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阳高县的山地草原类草地将会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