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银幕上的包袱喜剧电影
——浅谈电影《你好,李焕英》另类叙事表达

2021-05-21 12:25姜少东
新世纪剧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焕英贾玲包袱

文/姜少东

2021年的春节档已落下帷幕,贾玲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以笑中带泪的温情路线突破了50亿票房,领跑2021年春节档,成为年度春节档最大的赢家。在创造了超高票房和超热话题度的同时,该片也收获了较好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8.1。但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这部影片无论从电影画面的美感,镜头叙事的专业度,对于场面调度等方面都略显生涩,更有甚者认为此片呈现出一种“小品化”影片叙事的另类质感,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究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侧面论述此片评价两级的深层原因。

一、非专业导演的初试水

贾玲没有接受过电影及导演专业的系统训练,但是,相声表演的学习及常年在娱乐圈工作经历也让她积累了些许电影及剧组工作经验。贾玲近几年的工作大多都是综艺小品为主,从《王牌对王牌》、《喜剧总动员》到《开心剧乐部》等,贾玲在此中积累了大量的小品导演及表演的经验,同时这也成为导致贾玲电影《你好,李焕英》频频出现小品常见的段子及电影感缺失的一大重要原因。

该影片最大的卖点来自片子的原型人物,也就是贾玲的妈妈李焕英女士,在贾玲艺考的关键时刻,妈妈的离世对贾玲打击非常大,也成了一生的遗憾。但也正是这种愧疚和遗憾让贾玲下定决心拍摄这样一部电影,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而真实事件取材于贾玲本身,正是由于贾玲对这段故事的亲身体验和共鸣,让她有更多的真情实感和表达,这也就使这部电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催泪弹。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观众的神经,虽有些煽情过度,但迎合了大众口味。

二、贾玲导演的“包袱喜剧电影”

贾玲虽然并没有专业电影以及导演专业学习背景,但是作为相声和小品演员出身同样身上也自带喜感,这也使她成了一个独立的电影风格,那就是“包袱喜剧电影”,她与卓别林的夸张动作与剧情喜剧的不同在于,她是以中国老百姓习以为常的一种小品表现形式呈现到银幕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到,贾玲更多的是用语言上的“包袱”与幽默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这种“包袱”上的设计更符合观众以及老百姓的审美趣味,但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高级的,但是什么是高级的喜剧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贾玲与卓别林在某些程度上的电影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是“含泪的喜剧”,毕竟笑中带泪,是优秀喜剧的标志,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如果说贾玲是通过语言上的“包袱”及个人喜剧风格来完成这部《你好,李焕英》的拍摄,那么他与周星驰的电影创作在某些地方不谋而合:第一,他们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换句话说,如果这部电影换一个演员,那么他们一定不会有现在这个喜剧效果;第二,贾玲与周星驰在表演上都受到观众的认可,都是出场即可赢得观众掌声的演员;第三,他们都是由演员转型的导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收获了一批观众,有了相对稳定的群众基础,也正是由于这种群众基础让他们的电影更容易收获商业上的成功,但是现阶段的贾玲在电影的艺术性上还无法与周星驰站在同一个高度。一方面,无论是在故事表达,还是镜头运用上,周星驰在电影技术方面比贾玲成熟;另一方面,相比较贾玲,周星驰在电影方面有更多的拍摄经验和理论基础,周星驰的后现代喜剧和无厘头喜剧也自成一派,所以就电影的经验来说,贾玲还有进步空间。但是,就单部电影的票房和商业价值来说,贾玲已经领先了周星驰。

电影的喜剧应该更多地落脚在通过将故事的戏剧动作放进合适的戏剧情境里,造成意外的故事性情节,也就是不应单纯地通过“抖包袱”来制造喜剧点。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不应仅仅是一部加长版的、场景变化更多的录制小品。放眼世界电影史,有非常多的电影喜剧大师,无论是从擅长银幕戏剧的梅里爱,还是好莱坞黑色电影时期的卓别林、哈罗德劳埃德、巴斯特基顿和哈莱·朗东,还有后来的憨豆先生,他们都是不断在丰富和更新电影的喜剧形式。喜剧无疑是观众更喜闻乐见的一种电影形式,贾玲的这种“包袱喜剧电影”,能否在电影史上站稳脚跟还有待商榷,但是从现阶段的商业性上来说是成功的。应该更多的将小品的“抖包袱”与电影的艺术性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稳定、成熟的电影叙事方式,得到观众更多的喜爱,毕竟在得到观众认可的前提下,也要更加有电影感,而这种电影感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制造两个观众可以笑出来的桥段就完成任务的,而是更加尊重电影作为艺术的美感和地位。

三、小品演员演绎的“小品电影”

就《你好,李焕英》而言,贾玲导演的选角上用了大量观众喜爱的,有喜剧基因的“流量演员”。但是有喜剧基因不等于有喜剧电影基因。贾玲与主演张小斐有多次小品合作经验;沈腾虽现在是百亿票房先生,但是出道于开心麻花的喜剧和春晚的小品,换句话说也有丰富的舞台小品表演经验;更别说恩师冯巩、许君聪、韩云云以及乔杉、潘斌龙等一系列观众熟悉的小品演员,虽然有一大部分演员也在转型大银幕,纷纷拍摄电影,但是由于观众的刻板印象和小品的表演习惯,这也使得观众有种在大银幕上看小品的感觉。

演员用擅长的表演方式来演不同的人物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一群小品演员用春晚舞台小品的方式去演绎大银幕的电影,在我看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与观众的刻板印象有关系,毕竟这些演员一出场大家就有一种大年三十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感觉,尤其是冯巩那张极具标志性的“春晚面庞”。另一方面,贾玲作为导演还不太了解电影的表演,无法正确地向演员传达具有电影感的表演指导,作为导演,贾玲自己的表演方式也还停留在小品演员的阶段。所以这也就是整部电影的演员表演方式具有强烈小品感的原因。

无论是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韩云云还是冯巩,他们都是近几年活跃在观众面前的喜剧演员,频繁地出现在综艺及小品里,观众对他们有很强的熟悉度,但也正是这种熟悉的程度,让他们跳脱不出来原有的表演方式,习惯用观众熟悉和喜欢的方式去表演,无法彻底跳脱出自己的安全区,也正是这种无法跳出安全区的表演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充斥着小品感。

四、国内顶尖主创班底制作出来的电影小品

《你好,李焕英》的电影主创班底都是业内顶尖的主创班底,但6位编剧:贾玲、孙集斌、王宇、刘宏禄、卜钰、郭宇鹏都不是专业的电影编剧,大都是贾玲公司大碗娱乐的小品编剧,这也是会让这部电影有浓浓小品感的重要原因。整个电影的故事框架是来源于贾玲的真实故事改编,作为整个电影的核心,贾玲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在电影经验上并没有十分成熟,加上小品编剧的加持,这也就导致了整部电影充斥着段子和小品“包袱”。没有成熟的电影编剧而选用小品编剧作为《你好,李焕英》的编剧团队是不好的吗?也不完全是。整部电影的喜剧节奏和煽情段落十分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而这种受众喜爱一方面是来源于多年编剧团队在喜剧一线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也大多都参加过《你好,李焕英》的小品的编剧工作,正由于前期小品被观众喜爱、推崇,让几位编剧也深知之前的作品有哪些好和不好,更能取长补短。并不是说编剧写的故事不好,只是缺少电影经验导致了《你好,李焕英》的电影感的缺失。

《你好,李焕英》在视觉表达上也有些粗糙。首先,摄影师应是对画面的把控者,但是《你好,李焕英》的摄影团队发生过变更,作为摄影指导的刘寅并没有全程拍完这部电影就离组,这也是这部电影在画面上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对美术设计方面而言,整体的审美表达略显滞后,整部电影的背景设定是在工厂,这类题材电影,除了风格化的画面构思外,很难做到出彩。因此这部戏的造型并没有十分吸睛,也是跟整个电影的设计有关系。

电影《你好,李焕英》在艺术上虽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商业上的成功和观众的喜爱才是商业类型电影成功的标志。第一次试水导演的贾玲虽有不足,但潜力十足。导演始终是一个电影艺术质量好坏的决策者和绝对权威,也希望贾玲导演可以在更多的电影拍摄中得到长足的进步,日后为观众呈现更多优秀且成熟的电影作品,这样也不辜负观众对贾玲导演的喜爱。

猜你喜欢
李焕英贾玲包袱
空包袱
你好,我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
价值和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