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活动过程,让深度学习发生

2021-05-20 21:55王菁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经验材料

王菁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让幼儿通过个别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在与环境和材料的充分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学习活动。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直接经验,开展多样化学习。这类活动对幼儿的自我建构与自主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随着“深度学习”的理念进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对我们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何启示、如何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等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注并经常讨论的话题。

1976年,费伦斯·马顿和罗杰·萨尔乔在《论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概念。在此之后,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何为深度学习进行了界定。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强调的是批判性思维,即学习者能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指的是个体将学习到的知识经验从一种情境应用到另一种新情境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深度学习发展的是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积极地、批判性地学习理解新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从一种情境迁移应用到另一种新情境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建构了经验,发展了高阶思维能力,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那么,怎样通过个别化学习活动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呢?下面结合话题中的案例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从提供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风格偏好

个别化学习活动体现的是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教师应考虑通过活动内容和材料的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幼儿的需要。例如,有的幼儿愿意独立思考、独自探索,在学习过程中不依赖成人或同伴,喜欢自己做主来选择玩什么、怎么玩以及玩多久,他们或许更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幼儿爱刨根究底,喜欢选择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会令其感到满足和愉悦,他们或許乐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有的幼儿喜欢参与群体活动,他们享受与同伴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他们或许更愿意与同伴结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以本期话题中教师提供DIY造纸材料包为例,如果教师在区域中投放包含说明书的材料包,或许会吸引那些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独自学习的幼儿;如果教师投放了没有说明书的材料包,或许会吸引那些喜欢接受挑战、能持续探索的幼儿;如果教师创设的区域中可容纳多名幼儿同时开展学习活动,那么这份没有说明书的材料包或许会吸引那些喜欢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幼儿。有吸引力的环境和材料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幼儿的主动学习正是引发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2.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意义

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是几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个体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目标是自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独立性是其主要特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学习者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发现是其主要特征。而合作学习是学习者采用小组形式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群体协作是其主要特征。自主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者探究发现未知世界的能力,合作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者协作分享的能力。三种学习方式对幼儿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同时,这些学习方式之间又是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

比如,教师在区域中提供了附有说明书的DIY造纸材料包,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这份材料包的使用方法,提升了文本阅读、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坚持性等学习品质。教师若只提供材料包,不提供任何说明书或提示,幼儿可能很难在一次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时间里成功完成造纸,而需要一人或多人花费更长时间,甚至利用个别化学习活动以外的其他时段(包括家庭亲子活动、自由活动以及其他碎片时间),在询问成人或搜索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材料包中的材料造纸,这一过程有助于发展幼儿主动收集信息、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关注活动结果转向关注活动过程

1.在活动过程中适时发挥引导作用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个别化学习活动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阶段目标,以及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来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成分较多。但即便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我们也应关注过程中幼儿生成的行为。比如,当幼儿表现出对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缺乏兴趣或兴趣消退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并调整活动内容或材料。二是,个别化学习活动也可以是幼儿围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的持续探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适时给予支持。这类活动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环境、材料、持续时长等,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兴趣消退、投入感下降,教师应在保持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不影响幼儿活动连续性的情况下适时介入、予以支持。这是因为幼儿在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对学习的任务不够明确时,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情况,这会影响幼儿积极体验的获得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回到本案例,如果教师要求幼儿按照说明书有步骤地完成造纸,过程中幼儿阅读说明书的能力及精细动作等都能得到发展,但由于整个过程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的,幼儿有可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教师让幼儿自己造纸,不提供任何材料,幼儿也没有前期经验,那么即使幼儿最初对这一活动抱有一定的兴趣,也很可能因为问题情境过于复杂、挑战太大而选择放弃。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案,教师都需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和程度。

2.支持幼儿延展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

作为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基于实践探究的学习,低结构、开放式的材料,不确定的情境,复杂的问题及相关因素等,都会影响幼儿探究的时长。教师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若能给予幼儿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有助于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比如,随着某大班“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提出想要自己建造一个动物园。于是,教师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图书、丰富的材料,并将一块区域留白。幼儿自己翻阅图书了解相关知识,接着选择合适的材料布置动物园场景,设计动物园内标识,制作各种动物(教师不提供范例),根据动物的特点将它们分类陈列,并为其中一些动物录制了视频简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信息资源、适宜的环境、多种材料等,支持幼儿探索和表征。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多样的活动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在观察幼儿活动过程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后续支持。

再回到本案例中利用DIY造纸材料包造纸的活动,教师可以不提供详细的说明书,但应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根据他们的行为表现提供他们需要的相关资源,比如,与造纸有关的视频,同伴在造纸过程中对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记录等。这样的活动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相关资源的支持,对于幼儿来说不至于难度过大,同时教师还给予幼儿持续的探索时间,营造宽松的探索氛围,这样,深度学习更容易发生。

三、从重视知识经验的习得转向重视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1.引导幼儿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自然整合多领域的经验,同时,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引发幼儿通过多人合作持续开展研究,而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最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引发幼儿的参与。

例如,在某中班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听到有幼儿提出阅读角太拥挤了。于是,教师组织幼儿就“阅读角太拥挤了怎么办”展开讨论,有的幼儿表示把书轮流借回家,有的幼儿提出每天定人来看书……经过投票,班里超过三分之二的幼儿希望再建一个宽敞舒适的阅读角,其中有4名幼儿对建新阅读角这件事特别感兴趣,他们组成了合作探究小组来研究这个问题。探究过程中,对于阅读角的選址问题,小组成员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有的希望阅读角安静、温馨,有的希望阅读角宽敞、明亮。后来,他们迁移了之前讨论“阅读角太拥挤了怎么办”的问题时采用的统计方法,通过全班投票的方式确定了新阅读角要建在什么位置。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4名幼儿经历了从计划、研究到建设阅读角的全过程。他们先后经历了搭建书架、收集图书、设计图书摆放方式、设计标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这既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幼儿体验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这种体验直观且深刻,将持续影响幼儿今后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2.帮助幼儿建立各类活动之间的经验联系

幼儿的经验是连续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积累的探索经验,又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梳理提升、迁移运用。同样,其他活动的开展也可能引发幼儿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并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开展深入研究。因此,建立各类活动之间的经验联系,有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经验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例如,某大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我自己”的过程中,有幼儿提出“为什么我有时候会拉肚子”,教师进一步调研发现,班上有超过40%的幼儿曾经有过排便困难,由此,有11名幼儿对研究臭臭(大便)产生了兴趣。教师判断这一研究活动有助于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鼓励这11名幼儿自主分为2个小组开展研究。有小组成员发现自己吃了红色的火龙果后拉出了红色的臭臭,引发了大家讨论“怎样才是健康的臭臭”“怎样才能拉出健康的臭臭”。为了找到答案,小组成员去一位医生爸爸那里寻求帮助。教师通过组织集体学习活动,以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这之后,幼儿依然兴致勃勃,主动提出要向更多的家长和同伴宣传关于“排便与健康”的知识。于是,小组成员开始分工合作,甚至自发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拍摄了一段宣传短片,从编剧、挑选演员、准备道具、设计旁白到拍摄等,都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整个研究持续了一个多月,集体学习活动、个别化学习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等多种活动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幼儿经验的多样性和连续性。

那么,仍然回到利用DIY造纸材料包造纸的案例,在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妨先通过集体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制造过程,一方面,让幼儿知道造纸术是中国人发明的,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激发幼儿想要自己尝试的兴趣。然后,教师将DIY造纸材料包提供给幼儿,并告知说明书找不到了,需要幼儿自己想办法造纸。由于之前已对造纸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信心就会增强。“没有说明书,我们也能造纸吗?”这或许能让幼儿带着好奇以及对自我的挑战投入到活动中。当然,过程中幼儿是一人研究还是多人组队共同研究,以及研究时间的长短,都要视活动本身对幼儿的难易程度而定。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幼儿可能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就能解决;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部分问题能通过自主学习加以解决,部分问题则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持续研究来解决;而对于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可能仅仅凭借个体研究已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解决。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是否为幼儿提供了现成的材料包以及幼儿是否造出了大同小异的纸张来判断这个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否有价值,而是要分析幼儿在使用材料包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学习,这些学习的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意义,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重新审视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这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首先,幼儿应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幼儿都能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无论幼儿是加入还是退出活动,都不受教师或外在的规则左右,而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的选择。唯有有趣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其次,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即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合理地迁移运用知识经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还应重视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自信心、坚持性、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猜你喜欢
学习者经验材料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