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
没有钱,就先把我的房子和地卖了吧。”
一个富裕的家庭,一夜之间在镇上没有了立足之地
刘仲莹(1911-1938),山东莱芜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莱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山东省工委书记。1938年病逝,时年27岁。
1936年4月,刘仲莹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愧疚之情,再次踏上了外出找党的漫漫征程。
他先是到了济南,后来又辗转到了上海。钱花完了,他就到工厂干苦力、在码头背麻袋。从小没干过重活的他,背上磨破了皮,手上磨起泡,一个清秀的书生,被折磨成了弓腰驼背的劳工模样。
为了找党,他毅然变卖家中财产
1911年,刘仲莹出生在莱芜鹁鸽楼村一个富裕家庭里。17岁那年,他从县城考入济南省立高中。当时著名的“左联”作家胡也频对刘仲莹影响很大。
在刘仲莹还有一个学期就要完成高中学业时,胡也频身份暴露,必须马上离开济南。刘仲莹决定立即退学,追随胡也频到上海,投身革命。
1930年下半年,刘仲莹由胡也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当时莱芜县没有党组织,1930年底,刘仲莹听从组织安排回到老家鹁鸽楼村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仅一年,他就在莱芜县建立了十余个基层党支部。1932年春节前,经省委批准,中共莱芜县委正式宣告成立,他被选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破坏,山东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极为艰难的时期。1928年11月,山东省委成立仅一年半时间,曾在省委工作过的王复元和王天生叛变投敌,带领敌人逮捕了包括邓恩铭在内的10余名省委干部和地区党组织负责人,省委机关遭到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破坏。
根据统计,山东省委从1927年成立至1933年,主要领导更迭了19次。王进仁和卢一之担任省委书记仅仅3个月即被捕,另有9位主要领导先后被捕,4任惨遭杀害。其中,1931年4月5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大开杀戒,一次就枪杀了邓恩铭等22名中共山东省委的高级干部。随着敌人的持续破坏,革命进入低潮。特别是1933年,省委内部出现叛徒,导致300多名党员、积极分子被捕,省委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全省的党组织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以刘仲莹为代表的莱芜共产党人,在坚持独立斗争的同时,对山东的革命形势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们深深体会到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迷茫和无助,渴望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明确前进的方向。于是,他们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外出找党。
1934年3月16日夜,莱芜县委在汶河滩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外出找党问题。会议最后决定,刘仲莹、鹿省三等人分头到济南、北京、上海等地寻找上级党组织。会上有的同志说:“外出找党无异于大海捞针,非常艰难,弄不好还会暴露自己、丢掉性命,而且出去以后需要很多活动经费,我们从哪里筹集这笔钱?”
面对大家的疑虑,刘仲莹坚定地说:“当前山东的革命形势非常严峻,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我们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种局面长期下去,非常危险。我们共产党员,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没有钱,就先把我的房子和地卖了吧。”
一个富裕的家庭,一夜之间在镇上没有了立足之地,一家人只好迁回鹁鸽楼村的老家。粮食吃没了,只好去挖野菜;衣服破得没法缝补了,只好系上疙瘩。
1934年4月,劉仲莹外出找党的时候,经在济南乡师上学的刘莱夫介绍,与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在济南见面。两人一见如故,各自介绍了党组织的情况。赵健民听到莱芜已建立县委,有百余名共产党员、百余名贫农团员,正外出找党的事情后,深受启发和触动。两人商定,各自独立发展,分头寻找党的领导关系,互相联系。于是,刘仲莹去了上海,赵健民去了河北。
山东共产党人的艰难寻党之路
就在刘仲莹、鹿省三等人外出苦苦找党的时候,国民党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搜捕。特务化装成小商小贩,四处打听刘仲莹他们的下落。
从上海回来后,刘仲莹白天不敢回家,只能偶尔晚上偷偷地回来。有一次,刘仲莹和鹿省三正在家里谈工作,特务找上了门,情急之下,两人从后窗户分头逃了出去。凶残的特务们三天两头来到村里搜捕刘仲莹,威胁恐吓盘问刘家人。因为长期受惊吓,刘仲莹妻子的精神受到了严重刺激,她白天不敢出门、不敢见陌生人,晚上睡觉都穿着衣服和鞋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直至去世都如此。
刘仲莹的坚定支持者鹿省三,为到北平寻找党组织,向父亲要钱,父亲不理他,他就牵走一匹骡子去卖。父亲无奈,只好叫人带上20块大洋,追到鲁西河口将骡子换回来。后来,他又折腾着和父亲分家。分家后,他一次就将土地卖了一半。他将得来的钱,一部分作为寻找党组织的经费,一部分接济了一些在外地隐蔽的党员。
为寻找党组织,鹿省三赶到北平,以电车工人的身份,四处打听党的消息,却没有任何结果,于是又辗转到上海打算进入苏区寻找党组织,但仍没有成功。这时候,他带去的钱已经花得精光,在饥寒交迫和特务疯狂搜捕下,被迫踏上了返程的道路。由于没钱买车票,他偷偷爬上火车,却被检查员轰了下来。
万般无奈,他只能边乞讨边沿着火车道从上海一步一步往回走,有时冒着瓢泼大雨走在泥泞中,有时冒着刺骨的寒风露宿在荒野。千余里的道路,他一个人孤独跋涉,鞋子磨烂了,脚掌磨破了……当他回到村里的时候,整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很多顽皮的小孩跟在他身后,像看怪物一样一直跟到他家门口。到了家门口,他的老母亲觉得眼前这个人很眼熟,却不敢相认。当鹿省三扑通跪倒在母亲面前,喊出一声“娘”的时候,老人家才敢认自己的孩子,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乡亲们很难理解鹿省三为什么落了个穷困潦倒、腊月天还穿单裤子的境地,从此都喊他“鹿疯子”。
经过刘仲莹、赵健民、鹿省三等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到1935年秋,济莱党组织与淄博、泰安、鲁西等地的党组织相继建立了联系。
1935年11月,正值初冬,赵健民冒着凛冽的寒风,骑着自行车从济南来到莱芜县鹁鸽楼村,在刘仲莹家住了近20天,讨论成立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赵健民与刘仲莹、黄仲华一起分析了当时山东革命的形势。赵健民说:“在全省党的工作失去统一领导的情况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机构,把各地党的力量集中起来,开展革命斗争。”叫什么名字呢?”这时,刘仲莹提议:“当前与中央失去联系,没法建立省委,可以先成立‘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代行省委职责。”
赵健民提议就在鹁鸽楼村建立,谁担任省工委书记呢?大家认为:刘仲莹革命斗争经验丰富,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一切,信仰堅定,意志坚强,是最合适的人选。
那时候谁担任书记,就意味着谁被杀头的风险最大。刘仲莹没有推辞,毅然决然地担起了这份责任。
“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
1936年4月,刘仲莹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愧疚之情,再次踏上了外出找党的漫漫征程。他先是到了济南,后来又辗转到了上海。钱花完了,他就到工厂干苦力、在码头背麻袋。从小没干过重活的他,背上磨破了皮,手上磨起泡,一个清秀的书生,被折磨成了弓腰驼背的劳工模样。他白天下苦力维持生计,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寻师问友,走车间、进小巷,几乎走遍了上海的角角落落,却始终没有寻觅到上级党组织的踪迹。
饱受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之苦的刘仲莹寻找党组织无望,无奈之下只好返回济南,不幸又被国民党特务盯上,在济南省立图书馆被捕入狱,在历经了20多天炼狱般的折磨后,被营救出狱。
1936年4月,赵健民和北方局的黎玉取得了联系,黎玉向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刘少奇、彭真汇报了山东的情况,刘少奇充分肯定了山东省工委的工作。5月1日,山东省委重新建立,黎玉任书记,赵健民任组织部长,林浩任宣传部长。
同年秋,省委考虑到刘仲莹在莱芜处境危险,决定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派他到鲁西北特委工作。
1937年11月,根据山东省委的决定,鲁西、鲁西北特委合并为鲁西北特委,刘仲莹任特委书记,领导莘、朝、观、范、濮等23个县的党的工作。
刘仲莹在特委工作期间,肝病逐渐加重,但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一次,刘仲莹回到鹁鸽楼村老家,已经开始吐血,饮食也难进口。大家见了都很难过,纷纷劝他休息治疗,但他说:“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没几天,他又返回了鲁西北。
1938年2月,刘仲莹病危,组织上派专人把他送到济南,给他改名换姓送进了齐鲁医院,但终因病情过重已无法挽救,于1938年3月28日逝世,年仅27岁。
1998年,86岁的赵健民再次来到了鹁鸽楼村,他动情地说:“50多年前,以刘仲莹同志为代表的莱芜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遭到破坏、极度危险的状态下,不仅冒死恢复发展党的组织,还变卖家产,九死一生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这种壮举,真称得上是高风亮节、舍命担当!”
(责编/李希萌 责校/黄梦怡 来源/《刘仲莹:千里寻党,九死一生》,佚名/文,《大众日报》2018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