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君 王佳琦
(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记者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构场合,常常被视频或音频直播,因此,顾及对方和自身的面子显得尤为重要。”[1]外交发言人常采用各种礼貌策略表达自己的观点,代表国家的态度,在展现中国礼仪之邦形象的同时,维护双方的面子,达到外交的目的。近年来,由华春莹、耿爽、赵立坚组成的“外交三剑客”在外交蓝厅舌战群国,利用外交发言回应国外记者对中国的抹黑言论,在网上被誉为“外交部天团”。其中,华春莹作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以其极高的外交能力和优秀的外交发言表现,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外交铁娘子”“外交迎春花”。本文聚焦于华春莹的外交发言,将华春莹2020年2月至7月共计17次(约12万字)例行记者会发言作为研究对象,以陈新仁提出的元语用意识及元话语分类为理论指导,对华春莹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礼貌策略进行分析,揭示礼貌策略中元话语选择背后不同的元语用意识作用。以期拓宽元语用在外交发言研究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外交话语。
外交发言是指在正式外交场合进行的演讲或发言[2]。外交发言是外交语言的种类之一,其相关研究对于丰富外交语言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外交发言的话题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及国家利益等重大问题。因此,外交发言常表现出错综复杂的语言特征。研究者常对外交发言中的模糊语、委婉语等语言使用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帮助人们理解外交发言复杂的语言特征及其功能。如魏在江分析了外交发言中的含糊现象并将其视为外交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一种语言技巧[3];翁青青认为外交发言中隐喻的使用揭示了不同利益团体的政治选择[4]。在对外交发言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常会运用一些语言学理论,如李瑞借助合成空间理论对外交发言中的模糊语言进行认知解析,将发言人的模糊表达理解为合成空间对其他空间的组合、完善和拓展。源域中具体的语义在这一过程中被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之中,从而使语言模糊化[5];蓝纯运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分析了外交部发言人的闪避回答,认为闪避回答是在发言人无法做出充分回答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关联度最高的回答[6]。利用元语用理论对外交发言进行解读也是语用学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秦小锋认为外交发言中的语用含糊在词汇、句子以及文本层面上都存在“语言痕迹”,这些“语言痕迹”反映出外交人员在选择语言时的元语用意识[7];秦小锋还提出,元语用意识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不是自发的或与生俱来的,而是为顺应不同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因素而执行的[8]。从研究对象来看,在外交发言的相关研究中,语用含糊、委婉语的研究占很大比例,而对礼貌话语的研究较少;从研究理论来看,元语用理论作为外交发言研究领域新的框架,能从不同视角帮助解释外交发言中的语用现象。目前从该方向分析外交发言中礼貌话语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外交发言中礼貌策略的元语用研究还有较大空间。
“言语交际应该是一种合作性互动,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之间的冲突或尽可能少浪费精力。”[9]388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不能将自我想法强加于对方。因此,说话人常需采用一定的礼貌策略,产出礼貌话语来缓和语气、表达意见,以减少冲突,实现交际意图。Brown和Levinson认为礼貌是说话人为满足面子需求而采取的理性行为。礼貌话语的产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礼貌策略来实现[10]68。根据面子的类型和保护面子的程度,Brown和Levinson将礼貌策略分为直言不讳、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及避免面子威胁行为五种子策略[10]69。避免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策略虽然是最礼貌的策略,但因为它不采取任何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更多的是以间接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表达含蓄暗示,不是外交发言中的典型话语现象,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前四类礼貌策略。
冉永平认为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观强调的是礼貌的功能性特征和策略性特征[9]390。礼貌话语产生的策略性,即特定礼貌策略或礼貌话语的选择,也可以用元语用理论进行解释。“元语用的关注重点不是话语使用生成的语境意义,而是如何使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来实施元语用行为,以此来更好地实现语用行为和功能。”[11]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这种自反意识会存在于语言选择的全过程[12]187。Verschueren将这种“自反意识”称为“元语用意识”[12]187。语言使用者会在元语用意识的影响下选择恰当的策略和话语形式。由于意识层面的选择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到,Verschueren主张通过分析词、句、命题等话语构建不同层次中的变指成分、话语标记语和语境化提示来揭示元语用意识的选择[12]189-195,同时,他认为元语用研究应该涉及“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使用事件方方面面的自反意识”[13]1。陈新仁也赞同Verschueren的主张,并基于语言交际事件的核心要素对元语用意识进行了重新分类[14]6,详见表1,他还强调“不同类型的元语用意识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不同类型元话语的使用。”[14]7以元话语的选择作为观察点,可以发现在交际过程中不同元语用意识的调控作用。
表1 不同类型的元语用意识
Kádár 和 Haugh提出,交际者在进行礼貌话语选择时会受到语言、语篇、认知、交际等不同层面元语用意识的调控,这些意识会在语用层面留下痕迹[15]。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为了实现交际目的,选择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礼貌策略。不同礼貌策略中元话语的使用就可以视为交际者在不同元语用意识调控下进行语言选择时形成的语言痕迹。本文以陈新仁的元语用意识新分类作为理论指导,对华春莹主持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礼貌策略进行分析,进而解释交际者元语用意识在语言选择过程中对元话语使用的潜在调控作用。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发言人常采用各种礼貌策略回答提问或表达观点,从而维护双方或者各方面子,保证外交的顺利进行。从元语用意识视角来看,该语言选择的过程就是说话人对交际事件要素进行反思、调整并最终呈现为礼貌话语的过程。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需尽可能直接清楚地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意图,即说话人采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来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1)澎湃新闻记者:6月11日,英国政府发表了最新一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我们对英国政府定期发表所谓《香港问题半年报告》,干涉香港事务的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干预,英方对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也不存在所谓“责任”。①文中所有华春莹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均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http://www.scio.gov.cn/index.htm)。
在直言不讳的礼貌策略中,发话人元语用意识中的语境、信息和语篇元语用意识得以凸显。语境元语用意识指交际者对交际实践的时空、情景等因素的自反意识;信息元语用意识指交际者拥有的关于当下交际事件的性质、意图、难度、可信度等自反知识以及关于信息的新旧、预期情况、可理解程度等的自反意识等;语篇元语用意识指会话交际中对语篇组织的格式及清晰程度的思考[14]8。例1中,华春莹强调“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突出其发言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内政不容侵犯”。新时代的中国早已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外交上,中国相继提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的外交理念,这些理念反映了中国外交“强起来”的基本取向[16]。因此,发言人通过强调发言所在时间背景等达到警示其他各国无权侵犯中国内政的目的。这体现出外交发言人元语用意识中对于中国现状和地位的准确把握。针对发言信息,外交发言人元语用意识中对“香港事务属于内政”的信息准确性的追求远远超过“保护受话方面子”的追求。因此发言人选择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对英国政府行为的不满。华春莹用“所谓”传达出《香港问题半年报告》不仅是一个不正当的、无理的、侵害中国国家权益的报告,也是一种虚假的、不真实的报告。同理,发言人通过“所谓责任”表达英国无权干涉香港事务的态度与主张;“强烈不满”强化中国对于英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态度,从而明确地表达出中国立场。在语篇元语用意识上,发言人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最明显和最直接的态度,对干涉中国内政和诽谤中国的行为予以谴责。如使用“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三个“无...”的并列结构给人一种既直观又坚决的感受,即英国对香港没有主权、治权、监督权。因此,英国侵犯中国内政的行为应该得到阻止和谴责。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直言不讳策略中,发言人的元话语强调突出会话所在的环境及情景、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语篇的直白程度。这也反映出在保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前提下,发言人对于交际信息的准确性超越了其他追求。因此在发言人元语用意识中,语境、信息和语篇元语用意识得以凸显。
积极礼貌策略指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强调自身与受话人的相似之处,肯定受话人的需求(或由此产生的行为/所得/价值),维护受话人的积极面子[10]101。消极礼貌策略指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不干预阻碍受话人行为,维护受话人的消极面子[10]129。这两种策略都会考虑受话人面子问题,从而调整说话形式达到礼貌的效果。“言语交际一般是双向的,参加交际的一方是发话人(说话者和笔者),另一方是受话人(直接的和间接的)。”[17]在例行记者会中,发言人发言的受话人不仅包括直接的受话人记者,还可能包括间接的受话人,即记者问题中涉及的第三方甚至多方,即在场的其他记者。发言人需要综合考虑提问记者、问题中第三方等多种受话人的面子需求,产出礼貌话语,达到外交目的。
(2)新华社记者:美国军控事务特使比林斯利9日发推特称,呼吁中方重新考虑无意参加“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的决定。要获得强国地位,就应该带着强国的责任行事。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中方已经多次阐明立场。中方无意参加所谓的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这一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中方不参加三边军控谈判,这并不意味着中方拒绝参加国际核裁军努力。
(3)深圳卫视记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又对媒体表示,中国是美国及西方国家面临的最危险对手,中国政权与美国完全不同。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中方一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同文明制度之间是完全可以和谐共存、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但对美国一些政客来讲,他们似乎越来越难容忍这点。
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体现出发话人对自身、受话方、交际双方或多方的元语用意识。发话人通过对自身及受话方的角色、观念、态度、想法等进行判断,综合选择是保护双方的积极面子还是消极面子,达到礼貌发言的效果。在例2中,发言人辨识出记者提问的目的是希望中方对无意参加“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的这一决定做出正面回应。基于这一意识,发言人表达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满足了记者的需求,维护了记者的积极面子。因此,例2中“这一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尽管是对信息的明确和强调处理,但此处并非局限于发言人对信息的准确追求,而是发言人在辨识出受话人意图后为了维护对方面子做出的语言选择。在例3中,面对蓬佩奥关于中国政权与美国相对相敌的观点,华春莹使用了“似乎”使语气显得缓和,避免完全威胁会话中涉及的第三方蓬佩奥的消极面子。这样的语言选择既可以彰显中国求同存异、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避免过于绝对,产生冲突,同时又对以蓬佩奥为首的美国政客予以讽刺,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在积极礼貌策略或消极礼貌策略中,还需要注意对发话人自身角色的调节,注意“中方”“他们”等人称代词的使用。人称代词的使用在积极或消极礼貌策略中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人称代词强调了发话人的角色认定及态度表达。“说话人的语用身份选择是由其当前语境下的交际需求驱动的。”[18]当记者希望得到中国对于某件事的回应时,新闻发言人应明确自己的发言代表的是国家态度。这时用“中方”“我们”这类词更加合适。如例2中,华春莹使用了四次“中方”回应记者要求中方做出评论的要求,表达出中国对于“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的态度和立场,强调说话人对听话人需求的知情与关注,符合交际需求和交际愿望。另一方面,人称代词能维护受话人的面子,如例3中“他们”的使用。为了避免过于直白,华春莹以“他们”代替美国的某些政客,既避免了直呼其名伤及其面子,又含蓄抨击了以蓬佩奥为首的部分美国政客。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中,发话人对于语境、信息和语篇的安排处理更加多样化。从元语用意识角度解释,发话人对于语境、信息和语篇的安排处理是发话人对自我角色、受话人期盼、立场、目的以及双方关系综合考量后做出的决策,这一过程受到发话人关于其自身的元语用意识和发话人关于受话人及双方或者多方交际关系的元语用意识的共同调控,最终产出最合适的维护积极面子或者消极面子的礼貌话语。
说话人在采用非公开礼貌策略时,常使用预设、夸张、暗喻、模糊等间接表达来降低话语的面子威胁程度。受话人需要进行一定的推断来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10]101。
(4)美国专题新闻社记者:关于中方发布赴澳大利亚旅行提醒,中方有何事实或数据说明种族主义袭击在澳呈上升趋势?为何只针对澳大利亚发布有关提醒?
华春莹:中方有关部门发布赴澳旅行提醒当然有充分事实依据。如果你关注一下澳大利亚媒体的报道,就能看得很清楚。过去一段时间来,澳国内针对中国、华人乃至亚裔的歧视现象层出不穷,澳媒体上有大量报道。比如,一些澳政客和媒体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恶毒篡改中国国旗、国徽图案;很多在澳华人华侨遭受言语侮辱甚至围攻伤害;一些华人和亚裔家庭财产遭到破坏,华人和亚裔在日常工作中遭受不公正待遇;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等多个澳洲城市出现带有对华种族歧视意涵的涂鸦或文字。
(5)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接受采访时将新冠病毒对美国的影响比作“珍珠港事件”和“911”恐怖袭击。虽然他没有明确说新冠疫情是中国对美国发动的攻击,但他的确提到了中国,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堪比“珍珠港事件”“911事件”,那么美国这次面对的敌人是新冠病毒。
非公开性礼貌策略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选择,它体现出发话人进行语言选择时对发话人、受话人、双方关系、语境、信息及语篇等各方面因素的调控意识。在例4中,美国专题新闻社记者要求中方陈述澳洲种族主义袭击证据并解释只发布赴澳旅行提醒的原因。发言人了解到美国记者这一目的和意图后,既罗列了“充分事实依据”进行回复,表明中方的决定是有理有据的,又用了一些较为模糊的数量修饰语如“大量”“一些”“很多”“多个”等,在回应记者提问,满足其信息需求的同时,也给了会话中涉及的第三方澳洲一定的面子。同样,在例5中,通过记者问题所传递的信息不难看出,特朗普是想指责中国是此次新冠疫情的“罪魁祸首”并将中国视为“敌人”,而华春莹使用了“如果说...那么...”的语篇元话语以标识和强调语篇信息,暗喻美国面对的敌人应该是“新冠病毒”,在满足记者提问需求的同时,也传递了新冠疫情是世界性突发事件,并不是由任何一个国家引起的这一信息。发言人话语形式简练,但内容丰富,风格含蓄,但观点鲜明。经过分析得出,非公开礼貌策略的语言表达体现出发话人在发言过程中需要兼顾信息、语境和语篇的表达并考虑发话人、受话人面子需求及双方关系需求,而这些需求是通过本文第二节表1中提到的发言人多种元语用意识作用下的语言选择来达成。
礼貌话语的使用是说话人在不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调控下,根据一定的社会规约、认知语境、听话人的认知期待等因素,反思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做出的元语用选择和实施的元语用行为[19]。不同的礼貌策略背后起作用并最终得到凸显的元语用意识不尽相同。直言不讳策略主要受到信息、语境、语篇元语用意识的调控,为了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发言强调信息的准确性,而较少考虑受话人的面子需求;在使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时,发言人意识中需要考虑受话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需求。因此,在这两类策略中,关于发话人自身、受话人及双方关系的元语用意识对语言选择起到调控作用并最终得以凸显;非公开礼貌策略受到的是语境、信息、语篇及发话人、受话人、双方关系等诸多元语用意识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