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爱群
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把浦东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到自贸区、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无不如此,要努力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链创新和开放创新,不断推进上海市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并为其他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
一要坚持理论创新,坚定政治站位,深化对建设自贸区、增设新片区重大意义的认识。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中国推动全方位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增设自贸区新片区,不能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简单扩大,也不是原有政策的简单延伸,而要举全市之力,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面貌,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和根本性的理论创新,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独特优势,推进新片区建设。
二要坚持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开放政策和制度的高起点探索。上海市围绕新片区定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特征,开展了积极探索,在工作任务清单、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 个,制度探索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体现了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今后,要进一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争取更多的“特别地方立法权”,用好洋山这一特殊综合保税区,开创性地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窗口”作用,推动贸易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运输高度开放、资金流动便利、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开放平台加快建成,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实现跨境金融集聚发展;开放型制度体系框架渐次完善,形成依法经营的特色片区。
三要坚持技术创新,提升关键领域的前沿产业技术水平和聚集功能。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针对开放度要求高的重点领域,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产业集群,形成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培育发展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等创新型经济业态。鼓励企业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持续推进“两机专项”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要进一步通过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聚集创新资源、关键要素,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稳定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作用。
四是坚持产业链创新,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要素。要充分发挥高标准、全方位开放的先导作用,构建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制度环境。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本外币跨境资金池等金融服务方面赋予新片区先行先试权限。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上海出台了各类人才政策20 多项,但求所有,不求所有,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开港,已有外籍人士申办“中国绿卡”,或获得居留许可,众多国内外专业人才享受到人才落户、购房等优惠政策。未来,要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浦东新区的引擎、引领、示范和服务作用。加快国际数据港建设,打响在线新经济品牌;更多地投入关键技术的创新,增强创新的协同,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中的策源功能,促进技术转化形成生产力,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五是坚持开放创新,加快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上海已出台了支持新片区建设的50条特殊政策,千余项市、区、镇三级经济管理事项由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涵盖人才、规划、知识产权和建设交通等领域。新片区管委会也已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集成创新。如授权不是换一个人审批,而是系统化的流程再造。开放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投资项目一站式办理施工许可、一站式办理综合竣工验收“两个一站式”机制,开展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水许可的“两证合一”等,一系列综合性改革陆续铺开。长远看,要以世界标准,国际眼光,增强开放创新的紧迫感、使命感,打造国内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海外人才踊跃汇聚目的地和人才综合服务栖息地;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提高用动态数据优化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