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的创新性路径

2021-05-19 09:53马海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物管理文物保护创新策略

马海燕

摘 要:博物馆收集了人类历史进程中重要的物质资源,在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都能发挥自身价值,是文化传播、学术研究的主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简便,人们要不断树立文化自信,保护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文物。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文物管理;文物保护;创新策略

文物保护对博物馆文物管理有重要影响,在文物保存过程中易受到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为操作不当、保护环境不适宜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有效收集文物信息,建立规范的文物保护制度;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充分展现文物的魅力和美感,为保护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做出贡献。

1 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意义

1.1 文物的独特价值

文物是前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烈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也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能够准确反映出我国在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文物价值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也是人们了解历史、探寻历史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能够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变革。文物能够通过本身经历的时代,向人们传达大量信息,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文物的独特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被人们发掘,经过人为修补后被送到博物馆进行保存。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的场所,在文物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保护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1.2 博物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直以来博物馆都是城市名片,也是人们了解城市历史的主要渠道,对城市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有效展现城市活力,博物馆中有大量文化产品,是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符号。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和博物馆有密切联系,博物馆的公益性、科研性、教育性也对文化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3 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及其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博物馆文物进行管理,能有效采集文物数据,传播文化,构建文物资源库,提升文物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博物馆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其中包含信息共享、信息检索、文物管理等多项功能。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同时也将非物质文明和文物保护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在文化展示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拓宽信息传播范围,提升信息传播速度,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文化。

2 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文物保护

就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重视程度不高是普遍问题,保护文物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责之一,同时也是公众和管理者需要履行的义务,人人都应该参与其中,为保护我国文物贡献力量。但是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态度散漫,消极怠工,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文物年久失修。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公益性机构,其运行的主要资金来自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这也导致博物馆工作人员薪酬水平不高,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2.2 设备设施不完善

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不均衡特点。一般来说,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会更注意博物馆的实体建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往往投入不足,不管是资源整合、后期维护等各方面都会出现较大问题。目前大部分博物馆都已经配置了空调、火灾报警系统等,安全性建设也逐渐达到理想化水平。但是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高,计算机系统、软件中漏洞较多,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空间,急需进一步完善。

2.3 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较少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博物馆也正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虽然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但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较少。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需要不断创新展览设计,提升其服务职能,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创新性路径

3.1 建立网络指导体系对文物进行保存和修复

一般来说文物年代较为久远,在被破坏之后想要通过人为修复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原材料难获取、制作工艺也较为复杂。在文物修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查询书籍和资料,尽可能恢复文物的原貌。历史文物在经历腐蚀、风化等影响后流传下来,不管是在修复还是保存方面,都需要利用到更先进的技术,避免文物遭受进一步的破坏。

3.1.1 通过网络指导机制规范文物修复保护

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信息化交流平台,将博物馆中各个部门都联系起来,针对需要修复的文物资料,组建文物研讨小组,对博物馆中出现破损的文物进行全面核查,在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对文物破坏程度进行分类,选出其中修复难度较低的文物,在远程指导下完成修复,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对于修补难度较大的文物,可以利用直播的形式,同时做好视频记录,将传统工艺更为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提供参考。不管是在修复还是保存方面,都具有一定难度,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修复知识、工艺技巧等,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不同领域的人才都能够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也有助于规范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流程。

3.1.2 提高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博物馆需要尽快落实人员培训制度,聘请专业人员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创新培训形式,例如通過举办讲座、研讨会,或是采用PPT、多媒体的方式,使培训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文物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意识,让其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保护文物是其必须要履行的职责。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不管是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是政府,都需要充分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广纳贤士,进行推广宣传,吸引和留住更多专业化人才。除此之外,博物馆需要长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让文物管理者掌握专业技能,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和员工薪酬直接挂钩,促进其主动学习,提升自我。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物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具备信息采集、整理、分析能力,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文物管理和保护的效率。

3.2 建立科学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体系

在博物馆建设中,要合理使用国家财政下拨的资金,将其利用到合适之处,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信息化建设。要高度重视博物馆防火、防盗等安全问题,可以在博物馆入口、出口、检票口等处安装24小时监控系统以及报警器,将其和计算机进行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全天不间断对博物馆珍贵文物进行监督管理,提供安全保障。不仅如此,部分文物在保存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可以配置空调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精确控制馆内的温度和湿度,灵活调节,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恒湿系统参数,对文物进行全面保护。

3.3 利用新媒体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打破实体束缚,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帮助下,能够将博物馆中的藏品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起到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就目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互动和营销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影响力,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利用新媒体,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利用先进技术,建立博物馆官方网站,丰富网页功能,精心设计板块,最大限度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力,要及时更新信息,设置检索系统,为群众提供便利。

②可以在网站中设置和群众互动的板块,例如休闲小游戏,或设置人工客服,让公众在与人工客服聊天对话或玩小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达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③博物馆官方网站要与互联网平台、纸质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强化文物管理和宣传保护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3.4 构建藏品信息数字化建设

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主要是通过纸质和电子归档两种方式,不同的方式拥有其独有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藏品信息数据库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管理的不足。①由于博物馆文物藏品较多,人工管理难度大,在文物分类、编码、登记、入库等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很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坏。但是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就能在扫描之后详细记录文物出土的日期、材质、地质等信息,也具备检索功能,便于各部门人员及时搜寻相关信息。②在博物馆中,也需要做好藏品统计工作,藏品信息数据库就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减少人工统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人为失误,大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库中可以详细记录文物修复的信息,为管理者日后工作提供必要保障。③藏品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数据储存的基本需求,还能在数据库中设置不同的功能,对文物进行分類,提升查找效率,便于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统一管理。

3.5 建立网络共享体系

文物有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之分,为了能提升文物保护的有效性,博物馆之间很少进行文物交流,这也就决定了大部分博物馆中的藏品都极具地方特色,代表着地方特色文化。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化,博物馆的角色也需要进行适当转变,在为人们提供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利用共享的方式展现更多重点保护文物,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提升对重点文物的重视,这也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该地区、其他地区的文物裙带保护。

以大熊猫为例,在大熊猫的自然生存环境中,也存在着比大熊猫更为濒危的动物。近些年来人们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联合宣传,人们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也为保护大熊猫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在保护大熊猫的过程中,其他更为濒危的物种也得到了保护,这就是裙带保护的有效体现。博物馆应学习保护文物的先进经验和手段,建立网络共享体系。

3.6 实现博物馆文物从经济利益向文化价值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局限于使用电脑来了解社会,手机成为查找、收集信息的最主要手段。近些年来电视上不断推出寻宝类节目,增强了人们对文物的认识,有助于国家收集各种文物,创新了人们对文物的思考模式,更偏向于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这种模式其实并不健康,对文物保护造成了阻碍。在开发博物馆收集软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思想,要本着公益性的原则,在其中加入文物检索、查找功能,增加其科普性质,让人们领略到历史文物的魅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是为人们提供科学研究、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创新文物保护模式,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要利用互联网开展文物修复技术交流工作,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妥善保存。博物馆工作者要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性,并将其合理应用到文物保护中,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历史文物不受破坏。

参考文献

[1]王贝.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的创新性路径[J].中国地名,2020(6):33.

[2]王斌.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研究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136-137.

[3]李海艳.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0(6):220-221,246.

[4]王国坤.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142-143.

[5]徐驰.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4):217-218.

[6]王伟婷.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以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2):118-119.

[7]杨姣.浅析基层博物馆精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以高台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4):101.

[8]闵超娴.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8(25):120,122.

猜你喜欢
文物管理文物保护创新策略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试析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文物创新管理模式探析
关于文物管理工作的探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