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摘要:脱贫攻坚工作是全国基层当前重要的工作,2020年也是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胜之年,而大量的且持续不断产生的水库移民也在其中。贫困水库移民的多重身份,导致对其帮扶工作中既有普通贫困户的共性,又有其专属的特性。本文从贫困移民户角度出发,在分析移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更好的将脱贫攻坚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结合,使贫困移民户更早脱贫,稳定脱贫。
关键词:水库移民、贫困、脱贫攻坚
1、研究背景
贫困问题始终伴随人类发展进程,反贫困始终是各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全球减贫奇迹。
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确定了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国家在大力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工程移民,这部分人群大部分生存环境恶劣,受教育程度较低,抵抗贫困的脆弱性大。在移民安置之后,容易致贫,由于移民不同于其他贫困户的特性,其致贫原因更加复杂。
2、致贫原因分析
(一)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特点有关
水库移民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产物,也是当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库区和安置区的社会稳定,历来被称为世界性的难题[1]。
水库移民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2],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失去土地、原有社会关系网络断裂、补偿标准不到位、生活方式转变不适应以及心理上的失落都可能导致移民贫困和边缘化的风险 [3]。
(二)多维贫困因素增加贫困发生的可能性
以前,人们习惯于用收入型贫困和支出型贫困来界定。实际上,贫困是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阿玛蒂亚·森创立的能力方法被视为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 [4]。贫困不局限于收入或消费单维标准,多维贫困具备更好的瞄准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及应用。Alkire[5]和Foster提出了多维贫困的识别、加总和分解方法。
就业、生产资料的拥有情况、居住条件、收入水平等往往是评价水库移民安置效果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常常被忽略的教育、健康和生活环境等多维因素,很有可能成为移民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这些因素也是移民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移民自身内生抵抗贫困原动力不足[6]。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部分都是选择环境艰苦的山区,因此,移民在搬迁之前,基本都是生活在交通不便和教育条件较差的环境之中,大部分移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只有很少比例的年轻人毕业于大专或者以上。另外,移民搬迁之前拥有的生产资料较多,耕园地、种畜场和鱼塘等基本可以满足移民自给自足的生活。同时,日常生活消费很低。因此,即使不外出打工,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可以保障,而在搬迁之后,生产资料减少,生活成本增加明显、就业难以及故土难离,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移民的不适应,尤其是对于缺少劳动力的移民户。
3、贫困移民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扶贫对象“精准”识别难。
脱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精准识别贫困户 [7],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以下两个层面:首先,如何精准识别出贫困,农民的收入来源特点是多杂小,统计非常困难。同时民主评议很强的主观性强,评议结果争议往往比较大,甚至出现“比穷”的现象。其次,精准识别贫困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才能尽快帮其脱贫,稳定脱贫。
(二)产业帮扶难度大。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但是由于贫困户技术水平和认知限制,很难找到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一方面,养殖、种植业周期较差,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短平快项目受市场影响较大,难以快速脱贫;另一方面,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差,总是依靠政府的帮扶。另外,贫困户家庭大多是老弱病残,抵御风险能力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舆论引导上宣传政策的较多,引导群众自主脱贫的较少。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挖掘不够,宣传氛围不浓。致使部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自信心缺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4、建议
(一)脱贫攻坚工作与后期扶持政策相结合
对于建档立卡的大中型水库移民贫困户同时受到精准扶贫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帮扶,两者的帮扶方向和帮扶目标大体一致。后扶政策已经实施15年,经验丰富,移民干部了解移民户的情况,可以将脱贫攻坚资金和移民后扶资金共同发挥效益,达到更好的脱贫效果。另外,后期扶持政策连续实施二十年,在贫困移民脱贫后,可以继续关注和追踪这部分群众的发展情况,减少返贫。
(二)“精准”对接帮扶措施。
(1)加大技能培训。无论打工就业增收还是产业扶持增收,都需要加大職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民众自我创收能力。加大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移民更加注重教育,提升整体文化素质。针对不同的生产安置方式,可以设定多种培训模式,加大农业,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那些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不但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还要定期组织进行技术培训。
(2)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宣传政策,引导群众自主脱贫。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深度挖掘,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使群众增加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长期稳定脱贫和发展的道理。
(3)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帮扶措施。不同时期的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条件不同,80年代以前的老水库移民安置条件较差,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仍需继续改善。因此,在精准扶贫和后扶时,建议优先解决群众切身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水平。而对于近年来新建的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居住和基础设施条件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平均水平,对于这部分群体,应优先考虑如何对其更好的产业扶持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军,刘玉珍.水库移民社会冲突的双重功能[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18(1).
[2]吕志均,方亮.脱贫攻坚期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思考[J].人民长江,2019,50(1):337-341.
[3]孙良顺.水库移民贫困成因与反贫困策略:基于文献的讨论[J].河海大学学报,2016,18(3):77-83.
[4]杨帆,陈玲珠,庄天慧,等.可持续生计视阈下县域多维贫困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以四川藏区行政区划县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
[5]Alkire,S.R.,Majumder,A.Measuring.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7-8):476~487.
[6]王强.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农村困难家庭2014~201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1):90~99.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