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妆,谭冬平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芙蓉工匠”,融合了湖湘文化和工匠精神,成为湖南省职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模式。当前“芙蓉工匠”已不再局限于湖南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全国职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特别是高职人才培养中,“芙蓉工匠”能更好的体现高职人才综合素质[1]。信息时代下,社会大量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如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系统架构工程师等。“芙蓉工匠”人才模式的培养要求是立足文化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创新、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以培养出综合素质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要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有精准的定位和较高的认识,并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有所了解,才能提出针对性强、精准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芙蓉工匠”是2016年由我国装备制造业大省湖南省基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湖南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放眼望去,世界制造强国十分重视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如英国提出的“技能立国”理念为英国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德国出台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的法律地位。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敬业、专注、创新、精益等内容。工匠精神坚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是制造业发展的精神源泉。2016年《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强省”》成果一经公布,在教育领域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的政策还被纳入到湖南“双一流”总体方案中,成为“双一流”人才培养中的计划[2]。“芙蓉工匠”中融入了工匠精神和湖湘文化,既有湖南人的“吃得苦霸得蛮”的特质,也有工匠精神中的创新、技艺精湛,将二者结合应用到人才培养中,能直接体现出人才的综合素养。基于“芙蓉工匠”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接受湖湘文化熏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具备创新意识、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湖南省有70所高职院校,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不断扩招。2019年为了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的要求,湖南省70所高职院校单招人数增至9.3万人。对高职院校来讲,扩招只是第一步,扩招后如何实现多样性生源的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芙蓉工匠”提出后,已是湖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湖南省为了体现出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特征,将“湘”字精神发扬光大,特意设置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专业如湘绣、湘菜等专业,打造教育试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芙蓉工匠”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较普遍地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就基于“芙蓉工匠”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如下:
“芙蓉工匠”人才培养中,既要体现出文化内涵素养,还要有精湛的技能和工匠精神。将之落实到高职人才培养中来,即要求高职坚持文化素质教育、技能教育两手都要抓,才能真正符合“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目标。但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却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都是围绕着就业导向展开,学生就业率排在首位[3]。各项工作只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不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文化基础课课时比例不高,任课教师数量不足,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效果也受到影响。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即便教师在课堂上有互动,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操作技能性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无法满足。教学中安排的上机实验课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但这些实验课主要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没有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考核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也单一,缺乏创新性。基于“芙蓉工匠”的人才培养中,不仅需要匠心、匠艺,还离不开创新。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和“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相匹配。
人才培养中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教育力量不足是一个突出的现象。“芙蓉工匠”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匠之师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而双师型工匠之师或教练型教师更为缺乏,远远无法满足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的需要。虽然当前湖南省设置了芙蓉工匠培养基地,但具体到各高职中人数相对较少,远远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另外很多教师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对企业用人需求了解不多,也就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4]。
首先应明确基于芙蓉工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作为技能要求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及工匠精神、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较高的务实型技能人才,才能满足“芙蓉工匠”的需求。高职院校首先应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有促进作用。“芙蓉工匠”人才培养中,需要培养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文化内涵的人才,高职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模式,如以“泛在学习”模式为理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思维及“能动性+探究性”能力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翻转+混合”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假期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掌握课程的相应知识点;线下课堂主要以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培养为主,重点突破课程的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专业技术更新快的特性。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中,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情境,学生在情境中需要围绕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学习[5]。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之间互动性有了发挥空间。利用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将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实践。考核也可以结合“线上线下”基于任务驱动进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如在线考核、项目考核、创新实验考核等,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高职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参考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要求学生参与两个场所的培训。对高职学生来讲,两个场所的培训主要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即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理论知识的培训,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联系,探索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考虑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缺乏深度的实际情况,在加强校企合作时,高职院校可在充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计划,和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为学生争取到更多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吃苦、严谨、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及企业需求的人才。
很多高职教师理论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这和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好的课堂,针对芙蓉工匠人才培养中教育力量薄弱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构建双师型工匠之师或教练型教师队伍。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具体用人需求,制定鼓励政策,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的机会,丰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培养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双师型工匠之师,培养出更多的“芙蓉工匠”人才。
“芙蓉工匠”人才培养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应用时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了解“芙蓉工匠”内涵,明确“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培养出真正的“芙蓉工匠”,满足社会用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