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华
(邵阳学院 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 湖南 邵阳 422000)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一直是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之一,湖南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变大、转弱为强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南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湖南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湖南民营经济同样凭借其独有的顽强生命力,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湖南民营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显示其经济总量偏低、质量偏弱、增速偏慢、规模偏小的格局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依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一块“短板”。
本文就湖南民营经济的发展从两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分析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空间聚集性和相关性;二是探究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湖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民营经济的研究,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特征、发展民营经济的机制和制度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战略与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如,李红娟和刘现伟[1]、田雪莹[2]和郭占恒[3]就民营经济竞争力评价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普遍受到家族式管理体制、封闭的产权关系、融资困难、人才匮乏、不公平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此,民营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上要建立产权明晰、权利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从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弱的现象,而且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较低的科技创新能力、过高的企业经营成本以及人才短缺是制约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4-6]。龚德华[7]、龚德华和王宗军[8]选择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等角度构建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民营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彭玉珊和周霞[9]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浙江、江苏民营企业为参照,对山东民营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民营企业技术投入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等都是影响和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范萧允[10]则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辽宁、浙江和江苏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就民营企业竞争力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本文在参照现有文献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和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分析了湖南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集聚性,以及存在空间相关和集聚性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湖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空间基尼系数最早由Krugman等构建,并用于度量美国制造业发展集聚程度。空间基尼系数表示为:
(1)
式中:n表示湖南市州区域数量;xi为区域i民营经济总量;x′是所有xi的均值;G表示空间基尼系数,G值越接近0,说明民营经济空间分布与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越匹配,即民营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分布越均匀,G值越接近1,说明民营经济空间集聚程度越高。
Moran’s I指数[11]可定义为:
(2)
选取《湖南统计年鉴》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各指标值作为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度量指标。数据来源:2016—2020年的《湖南统计年鉴》(对应2015—2019年数据)。
图1是2015—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图。由图1可知,2015—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基尼系数值均值在0.38以上,表明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一定集聚性。另外,从空间基尼系数时间序列看,2015—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空间集聚性呈“倒U型”趋势,2015年、2016年集聚性逐渐提升,2017年空间集聚性达到最强,随后两年又出现下降。实际上,2018年之前,长株潭依靠便利的交通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省政策倾斜,该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显著优于其他地区。2015—2017年,长株潭地区民营经济总量在湖南全省民营经济总量的占比分别达到42%、45%、46%。随后2018年,在党中央提出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以及湖南省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后,各市州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长株潭地区民营经济占全省民营经济总量比重出现下降。
图1 2015—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基尼系数
图2是2015—2019年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Moran’s I指数变化趋势图。由图2可知,Moran’s I指数位于区间(0.2,0.3)内,表明湖南省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有相关性。此外,从Moran’s I指数序列值看,湖南省各市州民营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呈“U型”趋势,2017年之前,相关性有减弱趋势,随后又逐年上升。结合前面集聚性结果,空间相关性提升与集聚性递减表明,2018年以后湖南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均衡”发展趋势。这除了政府政策层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外,也与其他诸如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有关。2018年怀邵衡铁路通车,加快了湖南中西部多个地区与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的往来,为物质生产要素的流通和人才要素的流动提供了便利,不仅促进了湖南中西部市州民营经济本身的发展,也增强了湖南中西部市州与长株潭、环洞庭湖区域的互联互通关系。
图2 2015—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相关系数
为了深入分析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的相关性和集聚性,我们以2019年为例,进一步也绘制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Moran’s I散点图(图3)。
图3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Moran’s I散点图
图3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示本地属性(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高水平与相邻属性高水平相邻,第二象限表示本地属性低水平与相邻属性高水平相邻,第三象限表示本地属性低水平与相邻属性低水平相邻,第四象限表示本地属性高水平与相邻属性低水平相邻。14个市州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聚集类型为:在第一象限分布的地区包括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和郴州市,这些市州为民营经济发展高水平市州聚集区;第二象限分布的地区包括益阳市、永州市、娄底市;分布在第三象限的地区包括邵阳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这一区域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州的聚集;第四象限包括常德市,常德处于湖南省环洞庭湖区,西边紧邻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南边紧邻益阳市,这几个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都较差(见表1)。表1和图3的分析结论进一步说明了湖南省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和集聚性。
表1 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集聚类型
本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以及Moran’s I散点图对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湖南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基尼系数表明,湖南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空间上的集聚性。作为湖南经济增长核心极的长株潭区域、交通相对便捷的环洞庭湖区域和紧邻广东的湖南南大门——衡阳、郴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湘西南地区各市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差。总体而言,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东部—西部之间的空间差异现象,而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民营经济的集聚现象,但从2015年到2019年的空间基尼系数来看,集聚程度有减弱趋势。这与湖南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基本一致[12]。
Moran’s I指数表明,湖南民营经济在空间上存在相关性,而且自2017年以来,这种空间上的相关性逐年增强。
首先,2015—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基尼系数表明,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集聚现象,但空间集聚程度在2017年以后逐年减弱,表明湖南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为此,从集聚效应角度来看,湖南应该进一步把握新民营经济发展的内涵,深入探究新时代发展民营经济的目标任务,努力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因为集聚不仅是创新因素、资源要素的集聚,也是竞争动力的放大,只有通过集聚发展,才能为民营企业带来成本节约优势,同时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势。
其次,2015—2019年湖南民营经济Moran’s I指数显示,湖南省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呈“U型”空间相关性,表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湖南各市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政府不仅要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集聚地,也要通过普惠政策的实施实现各市州民营经济的共同壮大。
第三,Moran’s I散点图表明,长株潭区域、环洞庭湖区域和衡阳、郴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湘西南地区各市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差。总体而言,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东部—西部之间的空间梯度发展。为此,要从整体上提升湖南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就要在要素保障、资源供给、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的倾斜,鼓励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四,适当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大众创业,在企业准入上落实“非紧即入”的原则,弥补湖南民营企业“数量偏少”的短板;要着力做大民营经济总量,在扩大规模上实现新突破新跨越,弥补湖南民营经济整体上存在“规模偏小”的差距;要坚持优势优先战略,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成就的民营经济大企业,弥补湖南民营经济整体“层次偏低”的不足;鼓励企业加快产业转移,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湖南自贸区建设战略等机遇,支持“湘企出海”,抢占先机,开拓国际市场。
第五,借助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紧抓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和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等重大机遇。发挥湖南在“一带一部”的“过渡带”中的优势,集聚资源要素,搭建平台,出台政策优化服务,为民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项目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科学规划引导,鼓励民企科技创新,支持民企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湖南民营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发挥湖南在全国东西、南北版图中“结合部”的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为民营企业提供产业政策解读,帮助民营经济实现战略规划、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鼓励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及挂牌上市,提高湖南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第六,推进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和大湘西四大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各区域立足特色、强化功能,实现集约发展、优化发展和适度均衡发展,努力形成多极支撑、错位互补、多点突破的发展新格局。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长株潭地区,要利用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集聚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省会长沙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城市,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价值逐渐凸显,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说,其意义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对于环洞庭湖地区,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依托天然的黄金水上通道优势对接长三角,承接长三角的优势产业转移,引导实力强大的民营企业入驻。湘南地区则要利用其毗邻广东的地理区位优势,提升与粤港澳的合作层次,力争建成跨区域合作的引导区和加工贸易的聚集区。对于大湘西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不仅“量少”而且“层低”。因此,要适当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善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政策倾斜,支持已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齐“量少层低”短板。
最后,支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运作规范的省级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获取资源、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等要素,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全球化;组织大中型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品牌建设,引导合作兼并,大力培养民营经济领军企业;通过产(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重组等方式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支持国有资本进入优势及高科技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