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娜,何汉红,张 燕
病耻感是个体将自身感知及社会公众的歧视、偏见等内化为负性信念,并产生诸如羞愧、内疚、隐瞒、逃避等消极行为[1]。病耻感在艾滋病、癫痫、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病人中较为普遍[2]。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以血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特点要求病人长期坚持良好的自我管理[3]。若管理不佳可能引起神经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进而引起病耻感[4]。国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病人通常被认为是由于自身生活方式所致,病耻感问题更为突出[5]。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病耻感率高达19.1%,高于欧美国家[6]。病耻感会导致糖尿病病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导致自我贬低、自我管理水平减弱、治疗依从性下降等发生[7-8]。因此,糖尿病病耻感问题亟须引起广泛重视。目前,临床关于肺癌、乳腺癌、肺结核等领域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关于糖尿病病耻感的报道较少[9]。本研究旨在对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院就诊的302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0];②年龄25~80岁;③认知、表达能力正常;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或心理疾病者;②妊娠期糖尿病病人;③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器质性病变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病程、婚姻状况、家族史、并发症、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等。
1.2.2 中文版自我病耻感量表(Chinese Self-Stigma Scale,C-SSS) 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行为(4个条目)、情感(9个条目)、认知(15个条目)3个维度,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评分标准:1分=非常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总分1~112分。分值越高代表病人病耻感水平越高[11]。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由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现场发放,时间30~40 min,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采用匿名填写,发放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4.4%。
2.1 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得分情况 2型糖尿病病人C-SSS总分为(71.27±10.16)分,各条目平均分为(2.35±0.46)分。详见表1。
表1 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得分情况
单位:分
2.2 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302例研究对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族史、并发症、胰岛素治疗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因素。详见表2。
表2 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3 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多因素分析 以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总分为因变量,以以上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并发症、胰岛素治疗、家族史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相关因素。详见表3。
表3 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多因素分析
3.1 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C-SSS总分为(71.27±10.16)分,各条目平均分为(2.35±0.46)分,处于中等水平。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并发症、胰岛素治疗、家族史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相关因素。具体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31~50岁的高于其他阶段人群,发生并发症的高于无并发症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高于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无家族史的高于有家族史的。主要原因为:①女性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对较大,具有更丰富的心理活动,更容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同时,受传统文化影响,女性更容易受到不平等对待,导致女性糖尿病病人更容易产生病耻感[12]。②31~50岁人群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单位都是中流砥柱,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及精神压力,导致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相对较高[13]。③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并发症发生,加重病人生理、心理及经济上造成负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导致病耻感问题更为严重[14]。④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胰岛素治疗需要通过胰岛素笔或胰岛素泵一次性完成皮下注射,由于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容易使病人产生恐惧、抵触心理,同时也容易引发误解,从而加剧社会公众对糖尿病病人的偏见、歧视等[15]。⑤有家族史的病人对糖尿病接受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该类病人对糖尿病的了解更为充分,对糖尿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更强,家中有糖尿病病人也可以相互鼓励、监督,有利于病耻感水平的降低[16]。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对病人个人认知行为的心理治疗 由于病耻感的性质,糖尿病病人不会主动向护士诉说,这就要求护士需要更加细致、耐心工作。可通过对病人培训、讲解糖尿病知识,消除其对于糖尿病的恐惧和偏见,纠正病人对糖尿病错误理解;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询问病人自我印象、社会交际、有无被歧视等情况,引导病人说出内心深处对疾病的真实想法,全面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并针对不同病人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引导、鼓励病人正确处理与非糖尿病病人的交往,减轻病人的病耻感和社会心理压力[17-18]。
3.2.2 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家庭支持的欠缺是糖尿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之一[19]。通过对病人家属单独培训、沟通,指导其多关注病人心理动态;适当开展知识讲座、趣味游戏,鼓励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增强彼此默契,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0]。
3.2.3 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社会公众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产生并固化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是糖尿病病耻感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采取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专题报告会、科普讲堂等,宣传糖尿病知识,增加宣传媒体关于糖尿病的正面报道,增强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了解;应结合目标人群特点,针对不同人群所持有的偏见、歧视等固有观念,分别予以解释、说明,改变社会公众对糖尿病的刻板印象;宣传教育要积极发挥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的作用,并邀请糖尿病病人现身说法,打破糖尿病刻板印象,为糖尿病病人营造宽容、良好的社会环境[21-22]。
综上所述,我院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受性别、年龄、并发症、胰岛素治疗、家族史的影响。临床护理方面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关注和重视,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以减轻病耻感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