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未来怎么发展?
——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矿业发展利好

2021-05-19 06:39《中国矿业报》报社
辽宁自然资源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2020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十三五”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十四五”主要任务目标作了阐述,并提出2021年工作要求及目标任务。其中多处涉及自然资源领域与地矿行业。那么,政府工作报告为新的一年和“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利好呢?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 “十三五”时期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点评:当前,全球各行各业都在推行以技术创新促进行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当然也包括矿业行业及企业。而新一轮科学技术创新更多以是数字化来体现。矿业行业的数字化将在增加产能、减少浪费和提高安全性等领域发挥作用,矿山数字化将带动整个行业迅速发掘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和价值创造。“十四五”期间,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加快数字化发展,将推动整个矿业行业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尽快实现绿色、安全智能、高效发展。

2.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点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立足国内大循环,势必要以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传统的重大工程建设为主力。矿产资源作为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是顺利有序推进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切实保障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快、准、稳”落地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在矿产资源方面与国际市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矿产品扩大了出口空间,进一步扩大我国矿产资源市场、稳定我国矿产资源的国外供给、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采矿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促进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点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作为基础的地质、矿业工作在其中大有可为,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也有民生保障方面的。这无疑为地质矿业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目前已经在各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有价值的成果,对农业区域规划和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治理等农业农村环境问题一并都是地质矿业人的强项。

4.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点评:地质调查工作是区域经济布局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都离不开地质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不可能绕开资源型城市,也离不开矿业经济的支持。

5.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点评: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资源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推动诸如钢铁、能源、有色行业的兼并重组,解决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通过发展高端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带动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相关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为民营企业进驻相关领域打开一扇窗。

6.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

点评: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意味着包括生态修复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十四五”期间碳排放明确的指标要求就是更高级别的环境约束,也将促进地矿行业的产业转型必须加快步伐。

7.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点评: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体现在地矿行业即包括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矿山生产安全建设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等,对于地矿行业来说,相应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是永恒的主题。“十四五”时期,将所涉及的系列体系和能力建设与平安中国建设结合起来,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意义更深远。

2021年重点工作中的机遇

2021年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

1.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点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能够切实执行,精准落地,这对地矿行业和企业来说,久困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有望破解,对行业整体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持,是期待已久的利好。

2.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纵深推进 “放管服”改革。推进能源、交通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点评: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深化国企混改,都对民营地矿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推进能源、交通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降低商业电价,有助于地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发展质量。

3.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之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 “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点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基础研究”给予更全面更详细的政策指向的论述。提出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机制。从顶层设计为包括地矿行业在内的全体科研工作者创造了更广阔、更自由、更公正的科研环境。有创新能力的地矿企业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享受相关政策优待。

4.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 “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统筹新兴产业布局。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点评: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社会安全运转的“压舱石”。作为产业链供应链前端和基础的地矿行业,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抓紧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完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兴产业,实施地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尽快形成科技优势,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5.坚持扩大内需,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点评:扩大内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先行。矿产资源作为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两新一重”顺利有序建设的重要保障。顺利实施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需要消耗大量包括钢铁、水泥在内的矿产资源,进一步增加矿产品的需求。这对相关的矿山企业和矿产品加工行业是重大利好。

6.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点评:乡村振兴战略为地质矿业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农业地质调查与评价是研究优质高效农业及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离不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及相关技术支撑。地质遗迹、矿产资源富集的乡村地区,通过找矿开矿以及建设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发展当地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地矿队伍始终在对口帮扶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7.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

点评:报告提出,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对于地矿行业尤其是矿业企业来说,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机遇,积极主动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带动我国企业在全球能源资源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地位跃升。要与现代产业体系更好结合,为我国发展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提供保障。

8.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提升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点评: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水土气的“防污治污”是生态修复和保护的主要内容,是矿业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攻克的难题,也是地质行业产业转型转向的重要领域。对于生态补偿机制,此前重庆已有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落地,将对森林补偿、草原补偿、湿地补偿、水流补偿、荒漠补偿等多个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做明确安排,由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也会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9.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点评:能源消费是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成为当前包括涉矿行业在内的全社会履行我国国际承诺必须采取的行动。绿色低碳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矿业健康发展,必须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集约式增长路径。今后,涉矿类产业规划和成本核算必须优先考虑碳排放容量。而“碳排放达峰行动”对包括能源、钢铁、有色等主要涉矿行业及矿山企业的影响也会陆续显现。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