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三河羽扇制作技艺与传承研究

2021-05-19 00:48廖秦黄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河非遗羽毛

廖秦 黄成

(1.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230022;2.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231201)

就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在今天,它是一个集创意、艺术、文化、经济等诸多价值于一身的产业。[1]制扇是一种手指运动,这种技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优化,它是对鸟羽和木材进行再加工,用多根羽毛横向排列组成扇面,木材加工成形状各异的扇柄,再将二者进行组合。在人类历史上,扇子艺术源远流长,在明代相关文献中有着如此记载:“扇,羽扇最古。”羽扇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时间沉淀,这一过程是人类长期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完善的。远古时候,扇子因人的需求而产生,到了商代,人们信奉神鸟文化,羽毛被认为是人间通达上天的一种通道,因此羽毛脱离自然属性被赋予神性符号,后期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扇子的种类不断增多,用途也由神权器物转变成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制扇工艺也不再粗糙简单,而是更为讲究的设计。[2]我国羽扇行业主要分布在水源丰富地区,三河古镇因地处巢湖西岸,自然环境良好,养殖业发达,百姓就地取材,利用飞鸟、家禽的羽毛制作羽扇,因羽扇形象雅致、质软凤柔等特点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和追捧,由此制扇行业逐渐发展起来。但羽毛制作的扇子具有难以长期保存的特点,目前尚未发现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的羽扇实物,其制扇工艺因口口相传一直得以持续。本文从其工艺历史、人文起源两方面对其进行追溯,结合制扇工艺特点和文化底蕴及其发展现状,对其工艺的传承创新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三河羽扇工艺的人文起源与历史脉络

羽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中国古代“礼制”的语境中,代表了权威、等级、敬神等多重含义。在历史的进程中,扇子被赋予了儒家传统文化的隐喻内涵,这种内涵超越了实用功能,成为社会的象征性符号。此外,扇子在士大夫及宫廷贵族中,主要是作为礼仪赠馈用途为主,实用功能为辅。

1. 三河羽扇的人文起源

三河羽扇工艺得以发展与所处的地理、历史等条件是分不开的。三河古镇是肥西、舒城和沪江三县的交汇地带,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贯穿于整个古镇,通巢湖,入长江,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自然形成集文化、经济、商贸于一体的区域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7年冬的“鹊岸之战”。公元1858年太平军在三河东南西一线筑九垒创下了著名的“三河大捷”。据《肥西县志》记载,古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因此三河羽扇的发展受徽州文化影响颇深。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三河经商具备了很好的交通条件,素来就有“枝津回互,万艘可藏”和“买不尽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称。在三河古镇的周围地带很多小商贩手中摇着波浪鼓走村串巷收集羽毛维持生计,为羽毛工艺产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原材料,也为三河羽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

2. 三河羽扇工艺发展历史脉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扇子就已经有了“扇”的名称。[4]晋嵇含《羽扇赋序》记载:“吴楚之士多执鹤翅以为扇。”说明当时已经行世。[5]由于现存历史文献中对三河工艺品的记载甚为稀少,所以很难为三河工艺的发展历史理清脉络,需要借助肥西文化馆少量的文字记载和非遗传承人口述进行梳理。

扇子是夏日纳凉不可或缺的工具,明清时期拥有一把精美的羽扇是生活讲究的象征,因此人们对扇子的做工要求也是相当高。如一开始扇面材料采用白鹅毛和鹰毛,扇柄材料采用木和竹子,后来因社会发展、艺术审美发生变化,扇面材料开始采用野禽中的鹰、雁、鹤、鹭鸶等翅尾,家禽中白鹅和灰鹅的翎羽,扇柄则用牛角和山羊角制成,制作十分精美,可以说是集实用和审美为一体。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家开始实施保护野生动物,制扇时基本都采用家禽的翎羽。如今第三代传承人丁政权先生在对羽扇工艺传承中进一步创新,将剪纸、美术、宣纸和雕刻融入其中(图1)。在功能上,除实用以外还增加了观赏功能、文化功能,由此三河羽扇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三河羽扇工艺材料与编制特色

1. 三河羽扇材料特色

图1 三河羽扇(丁政权先生提供)

三河羽扇材料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扇面、扇柄和装饰,扇面的材料为禽类羽毛,一般选用大白鹅毛、鹤毛、鸱毛,天鹅毛、鹰毛、雁毛、孔雀毛、珍珠鸡毛等。扇炳材料分高档和一般,高档材料有牛角、红木、紫檀、黑檀、小叶紫、花梨木等,一般材料有香樟木、竹子、杉木等。装饰上用雕刻、绘画、玛瑙、铜丝、剪纸、宣纸、丝线结成的坠子、羽毛拼图等进行装饰。

2. 三河羽扇式样分类

在三河羽扇的发展进程中,不管是从样式上还是从材质上都在进行着更新,比如说古代的稚羽扇和雀羽扇,以及后来的鹤羽扇和翠鸟羽扇,发展到清代末期、民国初期的时候,又出现了雕毛扇和鹅毛扇。现如今主要的式样有平光月、汉光月、小采元、小圆扇,都是比较常见的叫法,除此之外还有小白鹿工艺扇、孔雀开屏、鹰毛扇、雕毛扇、天鹅扇、桃形扇、圆形扇、情侣扇、孔明扇等,在羽扇型号上基本上表现为仙桃型、金瓜型、圆月型、微弧型等。

3. 三河羽扇工艺流程

三河羽扇具有整套工艺生产流程,每一道工艺加工流程中都有优良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上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才能够完成,其中配料、剪修以及缝线和上缀等,都有着十分精巧的传统工艺:

①分检:市场上收购回来的羽毛第一步要进行挑选分检,第二步将花色相同的羽毛归纳并除去上面的杂质和灰尘。

②配料:在配料前要将分检好的羽毛进行熨烫,让羽毛更加平整,再对羽毛进行分配,分配时按照左右、大小分配,左右分配是将羽毛的朝向进行分配,左边翅膀的羽毛归左边,右边翅膀的羽毛归右边。然后按照扇子的形状进行配毛,配毛要按照中间长、两边短的特点进行配置,让左右两边形成大小对称,使整个扇子看起来完整。

③冲洗:收购回来的羽毛大多数是动物园的动物自然凋零的羽毛或者是饲养场兑换的羽毛,上面都会有黄斑、血渍和异味,为了更加健康和安全,收购的羽毛需要用专用的清洗液进行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冲洗的时候一定要对水的冲力进行控制,以防将羽毛管子折断,洗干净的羽毛要铺在太阳底下晒干,才能成为成品的羽毛扇材料。

④染色:收购的羽毛分为自然纹理羽毛和纯白色羽毛,若是自然纹理羽毛,这一步就可以省去,如果是纯白色羽毛,则可以选择性地将白色羽毛染成其它色彩,从而表现出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⑤刷整:用刷子将羽毛刷整,目的是将羽毛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先用硬毛刷,后用软毛刷,刷好的羽毛光泽度很好,再用手指不停地梳理羽毛,每根羽毛最少要梳理数十遍及以上,当羽毛被梳理好之后,不仅看起来更加整洁,而且光泽度也比较高。

⑥剪修:用加长的龙花剪刀对单根羽毛进行修剪,通过剪掉一些细小的绒毛,能够使一根羽毛的造型更具特色,使羽毛看起来整洁。如果是花色羽毛,则需要更加小心地修剪,让它的花色看起来衔接更加自然。

⑦扎把:用锥刀将一根根羽毛管子依次凿孔(当地人称为“打眼”),凿完孔后用竹签将所有的羽毛串在一起。

⑧串丝:将清洗、梳洗后的羽毛按形状毛色用铁丝或铜丝进行捆绑。

⑨包角:其实是对扇柄和毛管接头处进行包裹,包裹的材料一般是无用的羽毛管,用剪刀将其剪开,再用开水煮软,用软管对接头处进行包裹,使其看起来更加牢固和美观。之后用棉线将毛头连接在一起,使其固定住,增强整体感。

⑩相绒:用绒毛对其进行装饰,方法是将羽毛管割开小口子,再用钳子将绒毛塞进去,从而固定住,这样做好的羽扇既可遮挡羽毛管嫁接部位的痕迹,又起到美观和环保的作用。

⑪装饰:可用绘画、上缀、装潢进行修饰。绘画有自然绘画和颜料绘画,前者是将零碎羽毛拼接成一些吉祥图案,后者是使用绘画颜料绘制,因羽毛上有羽脂很难附上,所以在绘画的时候需借助酒精混入颜料中,这样颜料就会长期附在羽毛上。上缀是将木柄的底端打个孔,用一根丝线结坠作装饰,让整个扇子看起来更加灵秀,赋予扇子更多的魅力。装潢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做好的羽毛扇添加扇座,一般用于展示和收纳。扇柄和扇座一般使用相同的材质,这样看起来更加统一,更好地展示羽毛扇的古朴之美。

三、三河羽扇工艺发展困境

扇子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一种生活器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三河羽扇工艺极具代表性。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很多民族文化都受到了冲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需要进行口传和身教,受到的冲击更甚,因此在快速发展的文明中决不能忽视对文化的保护工作。三河羽扇工艺不仅有专业性,还有审美性。专业性是由于它的制作需要由专门的匠人经过长期的训练对其进行传承;审美性是指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对其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必要的。

表1 三河羽扇传承谱系

三河羽扇工艺的传承主要依托实物存在才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通过依托市场,以完整的产业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更好地适应和传承。目前,虽然工艺上有所突破,但是传承人数逐代减少(见表1),又加上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审美水平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它的发展和传承岌岌可危。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其发展的困境和难处,对三河羽扇的发展和传承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1. 原料难得,产品价格高

经实地考察得知,如今三河羽扇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原料难得。在古代时,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是比较弱的,羽毛比较容易得到,后期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因而国家出具各类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所以现在的制扇材料羽毛比较难得。据三河古镇当地手艺人讲述,现在羽毛一般都是从动物园里收购少量的野禽自然脱落的和死亡的野禽羽毛,另外收购的渠道也很困难,羽毛难得且价格昂贵,直接导致了羽扇价格上涨。

2. 利润薄,缺乏年轻传承人

三河羽扇由于技艺的特殊性,有“言传身教”和“生动鲜活”的特点,而传承人是活着的文化精髓。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目前从事羽扇制作和传承人数过少且年龄偏大,整个工艺传承岌岌可危。通过访谈当地手艺人程萍女士得知,由于原料价格高且制扇耗时耗力,利润空间较低,又加上销售渠道并不宽泛,导致年轻一代不愿意从事制扇工艺学习与传承。

3. 运营方式老套,局限于线下市场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被创造出来,并得到了有效的传承,这是值得我们中华儿女骄傲的事情。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营销方面进入瓶颈期,三河羽扇也不例外,通过田野调查了解三河羽扇销售渠道也是相当狭窄,只有厂家直销和实体店铺销售两种。当地政府为此也极力宣传,也有不少当地媒体对其进行报道,但宣传方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

4. 羽扇产品发展单一,缺乏创新

三河羽扇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不仅拥有着十分厚重的人文历史内涵,同时也极具民族特色。如今社会产品更新速度快,非遗产品若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融入生活,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只局限于扇子,并没有突破传统,汲取现代设计理念、管理模式和品牌策略等。

四、三河羽扇工艺传承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三河羽扇工艺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连接式”传承模式,分别是连接合作方、高校、新媒体、当代生活等,从高校专业化优势角度对羽扇工艺技法、视觉化方面进行创新,再从新媒体方向宣传推广羽扇工艺,提出创新非遗,拓宽应用领域,具体方法如下:

1. 拓宽原料供给渠道,建议合作机制

原料是三河羽扇工艺传承的生命之源,没有原料的供给,传承则无从谈起,若要改变原料难得的困境,必须建立合作机制,比如跟动物园或者饲养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这样动物脱落的羽毛就可以直接供给合作单位,也可以进行合作营销机制,将制作好的羽扇返回合作原料单位进行售卖,从而得到最大化利用。

2. 与高校合作加快产学研商一体化发展

高校是人才汇聚的地方,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播知识的义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拥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资源,聚集着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把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教育基地,对于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河羽扇作为传统工艺可与当地高校艺术教育融合,这不仅关系到它是否能继续传承下去,还关系到我省高校艺术工作能否突出地方特色。三河羽扇与高校艺术专业合作是彼此互助,也是共同的需求。把羽扇技艺嵌入到课程体系中,融合专业课程,建立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一条适合合肥地区文化产业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比如《包装设计》课程,采用小组式“堆叠式”学习法,课程一开始发布学期总任务,针对目前三河羽扇包装问题,划分成多个子任务,如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材料筛选、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版式设计、色彩搭配等,将知识点嵌入到每个子任务中,之后在实训室将草图转化为效果图,最后工作室进行市场投放反馈和方案优化。这样一门课结束时,学生既掌握了包装设计的知识,又帮助羽扇包装提升整体形象,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三河古镇政府可组织传承人成立技艺研究所,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技艺传承人定期组织高校艺术学院开展非遗传承讲座,这样既可以提升三河羽扇的知名度、品牌度,又可以培养高素质传承人。

3. 拓宽营销渠道,推进品牌化媒体运营

充分挖掘三河羽扇文化内涵,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建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形成地方标识和名牌效应,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三河羽扇品牌推广主力军还是靠线下销售,这种营销模式相对于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来说是落后的,因此必须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将品牌进行推广。三河羽扇可尝试建立网上销售点,如微信、微博、抖音、App、淘宝等新媒体营销,在此基础上聘请合肥具有影响力的名人加入媒体带货,定期举行线上和线下直播展销会,网络平台因传播速度非常之快,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在宣传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将羽扇品牌背后的故事,如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转化成影视、动画、游戏在网上进行公映和推广,将羽扇文化潜入游戏行业,既可以达到文化宣传,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 创新非遗,融合当代生活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三河羽扇因位于旅游风景区,基于实用和市场驱动创新,采用“三方开发”方式创新非遗,一方开发是保留工艺,改变新式材料与造型,如扇柄材料可以用柳编,扇面形状可根据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设计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形;二方开发是挖掘羽扇文化元素和视觉元素进行文创开发,如羽毛扇可以开发成灯具,羽扇故事以插画的形式表现并赋予学习用具上;三方开发是结合传统文化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引导游客手工体验制扇过程,制定个性化专属羽扇,或者配备好材料包和组装视频,游客可带回家进行组装,享受手工的乐趣。

五、结语

中华民族灿烂的非遗文化是由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地域非遗共同构成,羽扇工艺从最早有文字和图像记载至今已经历上千年,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它的兴起和发展不单单只是单纯的制作技艺,更是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审美习惯、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活”的显现,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三河羽扇工艺在延续实用基础上,向具有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创新性商业价值等方向发展,转变传播方式与互联网科技接轨,通过此方式让传统的羽扇工艺能够与时代结合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猜你喜欢
三河非遗羽毛
不同外血比例对三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让羽毛变成“无价之宝”
羽毛项链
吹羽毛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上城:全市唯一“清三河”达标城区
内奸
内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