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2021-05-19 20:08周志奇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

周志奇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多学科協作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两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评分(CN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ICU;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CNS评分

在临床上,重度颅脑损伤为常见的神经外科危急重症。对于人体而言,大脑组织脆弱且精密,一旦受到颅内高压、外力重击等作用,极易发生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广泛性脑挫裂伤等严重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而且重度颅脑损伤发生后极易并发肺部感染,加重病情,故针对该类患者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多学科护理模式则是一种结合经验化、个体化,并将其转化为多学科小组合作护理模式,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全面化、规范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对此,此次研究主要纳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为例,分析实施多学科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1.55±6.27)岁;病发到入院时间为0.5~4 h,平均病发到入院时间(2.45±0.37)h;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8例、脑挫裂伤10例、脑干损伤分别7例;肺部感染类型:细菌性肺炎27例、化学性肺炎5例、病毒性肺炎2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41.34±6.31)岁;病发到入院时间为0.8~5 h,平均病发到入院时间(2.39±0.41)h;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8例、脑挫裂伤11例、脑干损伤5例;肺部感染类型:细菌性肺炎26例、化学性肺炎6例、病毒性肺炎2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 > 0.05),可比。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1)经头颅CT及磁共振等影像学辅助诊断为重症颅脑损伤,出现胸闷气短、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经胸部X线辅助诊断为合并肺部感染;(2)对研究知情,在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严重内分泌或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施病房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促进排痰;采取饮食干预及营养支持,定期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完善呼吸机护理管路护理等内容。

观察组采取多学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多学科团队:团队中纳入神经外科医师、护士长、护士,呼吸科医师、营养师、心理师,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科医师,以及ICU护士等成员。选取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且具有带教能力的护士长(神经外科及呼吸科各1名)担任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联合制定管理制度,明确护理目标,制定工作内容并汇总护理清单,每周汇总,持续改进护理方案,强化各学科人员交流,提升护理质量。(2)统一管理:由组长负责制定护理计划、培训计划,对各项护理措施加以规范。同时,选择ICU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任协调人员,对第一现场进行监督,汇总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周总结、整改。(3)分工合作:①基础病专家负责病情评估,结合病情状态提供护理指导;②神经外科医师结合患者实际生理指标,对患者颅内情况进行个评估,进而指导护士控制静脉输液、盐摄量;③呼吸科医师对患者肺部感染、呼吸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病情用药,并指导护理人员以专业手法帮助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④糖尿病、高血压专科医师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制定降压、降糖方案,交代注意事项;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制定专业、全面的护理方案;⑤营养师对患者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此外,予以外源性益生菌促进肠道菌落调节,修复肠屏障;⑥心理咨询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树立治疗信心;⑦ICU护理人员结合日常护理内容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并统计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

护理效果:结合患者病症进行评估,以痰量、肺啰音减少明显,胸片下显示肺炎吸收超过70 %为显效;痰量、肺啰音有改善,肺炎吸收介于30~60 %为有效;病症无改善,且肺炎吸收不足30 %为无效。总有效率 = 显效率+有效率。

神经功能: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评估患者预后神经功能,总计0~45分,评分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预后指标

CNS评分对比,护理前差异不明显(P > 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血清C-反應蛋白、降钙素原水平

CRP、PCT水平对比,护理前差异不明显(P > 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疾病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病症,对ICU重症患者疾病特点分析可见,其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3]。同时,相关研究显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伴肺部感染,合并发病率可达到20 %以上,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则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大大降低,进一步加重脑缺氧,促进病情发展[4]。基于这一情况,临床上,针对ICU重度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者的护理要求十分严苛,而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多以患者病情为主要护理内容,护理行为多遵医开展,存在内容单一、被动性强的不足,故难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护理要求。多学科护理则是一种能够将经验化的护理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小组共同参与决策、配合的护理模式,从而确保临床重症护理实现多学科的全面融合、交叉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严谨、全面的护理服务。通过多学科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病症的改善,进而提升管其生活品质。

结合此次研究可见,在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CNS评分、血清CRP、PCT水平对比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 < 0.05)。提示多学科协作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病症缓解,改善其神经功能。张文婷、高媛媛[5]在相关研究中也发现,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下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分别为(45.26±4.12)mg/L、(0.51±0.16)ng/mL,对比对照组的(67.26±4.36)mg/L、(1.26±0.19)ng/mL降低明显(P < 0.05),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可见,CRP为常见炎症标志物,PCT则为降钙素前体,对细菌感染敏感性极强。故在重度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发生后,患者血清CRP、PCT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能够用于重度颅脑损伤及肺炎感染的预测。结合此次研究能够看到,在多学科协作护理下,各科室医师及ICU护理人员能够在小组护理计划制定下各司其职,从而对患者颅内损伤情况、肺部感染程度、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等进行多维度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控制疾病发展。

综上,予以ICU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学科护理模式干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梅义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21-23.

[2]汪亚菊.研究ICU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护理的应用效果[J].科学养生,2020,23(10):142-142.

[3]罗雁,占凌辉.高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于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1,40(6):60-63.

[4]张成汉.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措施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4):97-98.

[5]张文婷,高媛媛.多学科护理在ICU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4.

猜你喜欢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
亚低温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作用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研究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