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研究

2021-05-19 13:48丛聪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丛聪

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 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ACI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 %高于对照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ACI患者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相关症状。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ACI) 是一种脑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偏瘫、偏盲、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存在头晕和言语功能障碍,如失语和沟通障碍,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昏迷、植物人等状态[1]。近年来,ACI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若治疗不及时,会加剧神经功能缺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该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治疗上多以溶栓为主,如尿激酶、链激酶及阿替普酶,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前两者特异性较低,出血不良反应大,后者特异性较高,出血不良反应较低,常用于急诊溶栓治疗[3~4]。本研究分析阿替普酶溶栓在ACI患者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ACI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41±2.10) 岁;发病时间1~8 h,平均发病时间(4.05±0.25) h。观察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0.82±2.03) 岁;发病时间1~9 h,平均发病时间(4.38±0.30) h。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 > 0.05,无显著差异。

纳入标准:(1) 患者意识清晰,知晓此次研究内容;(2) 依从性较好者,并自愿接受该研究;(3) 生命体征稳定;(4) 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1) 对本品药物存在过敏者;(2) 存在认知障碍者;(3) 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4) 有出血倾向者;(5) 正在使用具有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给予脱水缓解脑水肿,抗栓促进脑循环恢复正常,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功能,以维持血液、血糖稳定,以及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S20110052) 溶栓治疗,使用剂量为0.9 mg/kg,第1次静脉推注药物的剂量为总剂量的10 %,其余部分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在60 min内泵完。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意识状态、肢体及语言功能情况,若出现异常现象,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效果。基本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肌力提高 > 2级,语言功能恢复,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 下降≥91 %;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语言功能有所改善,肌力提高1~2级,NIHSS下降46 %~90 %;有效:上述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有所提高,NIHSS下降18 %~45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NIHSS下降 < 18 %或NIHSS升高。

(2) 神经功能。采用NIHSS和中国卒中量表(CSS) 评估,NIHSS量表共9个条目,评分标准,满分42分, > 16分可能出现死亡,每增加1分,预后效果下降17 %,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越严重,CSS量表共8个条目,包括意识、面瘫、言语、上肢肌力等,满分45分,轻度 < 15分,中度16~30分,重度 > 30分,得分与神经功能严重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 %高于对照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治疗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且觀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详见表2。

3 讨论

ACI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ACI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脑血管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原因形成局部血栓,使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血管疾病[5]。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且少数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质量[6]。有研究指出,脑梗死在急性期由于血液黏滞度较高,血流动力学变化,易导致患者血栓的形成和持续存在,进而损伤神经功能[7]。目前,临床多采取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用药后已出现不良反应,预后效果不佳[8]。因此,临床需重视ACI疾病发展情况,并采取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阿替普酶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溶栓药物,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型溶栓药物,具有2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脑卒中急性期救治指南的一级推荐、最有效的溶栓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这一药物,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 %高于对照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认为这一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相关症状。阿替普酶通过激活患者体内的相关的纤维蛋白,对局部溶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同时具有很强的纤维酶原亲和力[9]。该药属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在肝脏代谢,其药物半衰期大约为5 min。该药主要活性成分是糖蛋白,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静脉给予时,该药在循环系统中只有与纤维蛋白结合才表现出活性,且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且由于该药可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因而产生并发症较应用尿激酶、链激酶少,且适应症相对较宽,出血倾向小,治疗效果更好。另外,由于该药主要在肝脏代谢,半衰期短,对肝脏损伤概率低,但使用后仍建议监测肝功能,查看肝功能有无异常。

综上所述,对ACI患者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磊,黄淑芳,易芹,等.丹参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2):250-256.

[2]李艳,陈本伟.急性脑梗塞患者纤溶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和凝血因子的变化与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399-401.

[3]王立鹤,田小溪,付国强,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24):3152-3155.

[4]孔静渊,郭巧云.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急性脑梗塞与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的相关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230-232.

[5]刘文忠,王永和,符琼芳.芪归化痰消梗汤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8):120-123.

[6]郑海燕,路屹,骆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21,42(2):157-161.

[7]陈兆耀,夏鑫,姚蓓蓓,等.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溶栓后24 h內使用通脑饮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3):2147-2149.

[8]陈金金,赵宗友,杨晓莉,等.高血糖状态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对阿替普酶溶栓早期疗效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8):1764-1769.

[9]吕洋,郝立鹏,袁超,等.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4):350-355.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