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颖彬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配合耳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 > 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明显的降低,同时试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明显较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 < 0.05) 。结论:针刺配合耳针治疗急性肠胃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可降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缩短各项症状的消失时间,同时可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针刺;耳针;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多发病于夏秋季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是常见症状表现。经观察分析显示,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需实施及时治疗,缓解不良症状,提升患者健康水平[1]。在常規的西医治疗中,因缺少针对性与深入性,还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利于健康[2]。目前临床中开始采取针刺配合耳针治疗方式,此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成为目前主要使用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中医治疗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3]。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1.5±0.9) 岁;发病时间为5~20 h,平均发病时间(12.5±0.1) h。试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1.9±1.1) 岁;发病时间为5~21 h,平均发病时间(12.6±0.4) h。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家属同意治疗方案。排除标准:①对治疗方案存在抵触患者;②患有其他胃肠道疾病。③检查血小板下降及凝血功能异常者;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为患者静脉滴注500~800 mL 5 %的葡萄糖盐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还需要对存在细菌感染者实施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口服诺氟沙星(国药准字H51022665,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1 g) ,每天2次,每次0.1~0.2 g,连续服用1周。
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配合耳针治疗。(1) 针刺:选取患者的中脘、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阴陵泉等穴位。若患者存在发热情况,则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再选取曲池穴;若患者存在呕吐情况,则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再选取内关穴。针刺前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对进针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采取快速进针与直刺的方式,进针深度约为1~1.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约为30 min,其间进行1次行针。(2) 耳针:选取患者的大肠、小肠、脾、胃、神门、交感等穴位,选取3~4个穴位,对进针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采取直刺的方式,深度约为0.2~0.3 c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约为30 min。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后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的变化情况,主症积分与次症积分的满分均为30分,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恢复越好。
(2) 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情况。
(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具体的判定标准如下:治疗5 d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肠胃功能为显效;治疗5 d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有所缓解,基本上恢复正常的肠胃功能为有效;治疗1周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未缓解,未恢复正常的肠胃功能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明显的降低,两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P < 0.05) ,见表1。
2.2 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比较
试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的观察比较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P < 0.05) ,见表3。
3 讨论
急性肠胃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主要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沙门菌属、嗜盐菌感染较为多见[4]。经观察发现,急性肠胃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表现为上吐下泻,同时伴有发热情况,若未及时对上述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健康。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对于西医治疗方式而言,其主要是采取补液、止吐、止泻等对症综合治疗方式,在补充电解质及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5],因此需要选择一种更佳的治疗方式。
针刺配合耳针成为目前临床中开始使用的治疗方式。在中医学中,急性肠胃炎属于“泄泻”“霍乱”范围,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脾胃虚弱是其主要诱发因素,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肠部,与脾、肝、肾等脏腑存在密切关联。脾失健运是关键,脾虚湿盛、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出现障碍是其主要病机,因此医生主要采取恢复正常胃肠功能、调节脏器功能的治疗原则[6]。针刺中脘、天枢穴位,能够对胃肠运化与传导功能进行有效的调整;针刺足三里穴位,能够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又能够对胃肠气机进行疏通;针刺上巨虚穴位,能够对肠腑功能进行调理,从而获得良好的止泻效果;针刺阴陵泉穴位,能够脾经经气进行有效的疏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健脾利湿的效果,进而使大便转实[7];针刺大肠、小肠等耳穴,可对胃肠道的传导、运化及泌别清浊的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针刺脾、胃等耳穴,可对水液代谢及脾胃的通降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联合治疗后能够使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8]。由研究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明显的降低,同时试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明显较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提示联合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西医治疗基础,联合针刺和耳针治疗急性肠胃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降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缩短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同时可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作为首选的联合治疗方式,但依然需要加强研究,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获得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黎明,陈小云,朱海杭.针刺、耳压配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661-1662.
[2]王守振.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117-118.
[3]汤培芬.针灸配合车前子金银花汤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10):181-182.
[4]王霖,葛湄菲.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66-267.
[5]王永梅,马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9,49(11):54-55.
[6]王全权,黄慧敏,陈海林,宗芳,章茂森.针刺、耳压配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現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883-2884.
[7]温惠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1449-1450.
[8]王小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4):75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