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启,华东师范大学开了一门“活色生香”的通识课——《家常菜》。教学内容既包括天南海北家中常做的“青椒土豆丝”,又包括极具地域特色的海派菜八宝辣酱、粤菜菠萝咕咾肉、川菜干烧大虾等菜品。
这一课程的开发,其实也反映了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转变: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家常菜》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一种既接地气又攒人气的操作。
其实不唯“家常菜课”,早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各类通识课,可谓精彩纷呈。比如,西北大学一直开设有爬树课,据说这能增加地質学、生物科学等学科学生的研究深度;厦门大学开设一门特色体育课——桨板运动;在南京农业大学,则连续多年开设“减脂课”,教学生如何科学减肥;而浙江大学更曾因“吃货课”网络走红。(资料来源:《新京报》)
微言大义:大学之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课程内容之丰富与全面。如今,年轻人踏入社会,愈发需要更全面的能力与素质,作为国民教育链条的关键一环,大学也有必要充沛其精神,强健其体魄,培养其能力。
适用话题:劳动最美;难忘的一堂课;舌尖上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