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
公安部交管局为深入推进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扎实开展秋冬季交通安全整治百日会战,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自2020年11月上旬至2021年春运结束,在全国部署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主办单位在详尽的策划安排上,突出强调“要重点加强‘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借此,笔者就加强农村地区“一老一小”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浅谈几点个人思考。
一、农村地区“一老一小”构成了独特庞大的交通参与群体
本文所称农村地区“一老一小”特指“留守老人”(60岁以上)、“留守儿童”(儿童暨义务阶段学生)。这是我国当代农村村居生活的一个独特现象,形成一个庞大的独特群体。《公益中国》网站2018年12月曾刊登研究报告称,(截止当年)我国农村留守老人达1600万之众;而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高达6102.55万之众,占农村儿童的37.7%,同样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即便考虑到近些年来国家层面和许多地方政府一直鼓励和倡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因素,农村“一老一小”存量仍在高位徘徊亦是不争事实。“一老一小”构成了一个独特交通参与群体,他们在出行方面面臨的交通安全方面问题已成为一种社会关切,成为加强农村地区交通管理工作中迫切关注和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一老一小”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结合多年公安交通管理实践,笔者认为“一老一小”在交通出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低弱,这主要是年龄关系而导致的认知问题。留守老人因为文化普遍较低认识受限,加之反应比较迟缓,在交通出行过程中比较固执和任性;儿童则年幼无知,心理好奇,加之缺乏应有的看管引领,在交通出行过程中多表现为“顽皮”“无拘无束”“想当然”。
(二)“一老一小”在交通出行方面不同程度上呈现“我行我素”特征:无证驾驶、驾驶报废车、人货混装、随意穿行道路、在道路上打场晒粮,非机动车违法载人,违法上高速公路、乘坐超员车报废车、驾乘车辆不戴安全头盔(摩托车)不系安全带(面包车)、在道路上嬉戏玩耍等多项交通违法。这些交通违法在不同出行时段中时有表现,有时还很突出,令交管部门防不胜防。
不仅如此,上述交通违法还极易引发交通伤亡事故,成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
同加强对其他交通参与群体交通安全管理一样,作为主导部门,公安交管部门需要内外发力。进一步做好“一老一小”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他们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他们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减少交通伤亡事故,还需统筹加以考量。
美丽乡村建设为加强“一老一小”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优良契机。近年来,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制度、工作架构也得日趋完善,如乡镇一级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两站两员一长机制等,相关推进工作也不断呈现新成绩新气象。在如此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下,我们必须趁势而上,借助农村地区各相关资源,多轮驱动,提升当地对“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关注度、感应度,推进实施交通安全关爱工程,提高“一老一小”在交通出行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须知,大到一个街道社区,小到一个生命个体,安全感对于成就获得感、幸福感都是一个充要条件或不能缺失的关键要素。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相关机制建设还显得粗放、推进工作存在厚此薄彼现象。其中,对“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关爱显得薄弱,尽管许多地方在某些时间段,如寒暑假,对其中“一小”交通安全管理经常提及,但囿于诸多原因,实际进展不顺效率不高,一些地方甚至是“只打雷不下雨”,使之成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一个瓶颈和短板。“一老一小”交通安全保障孤立无援的场景时常多以个性化方式呈现,令人堪忧。属地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正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交通管理新问题,乘势而上、逆行迎难,利用交通安全管理“七进”载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探索建立村级“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关怀机制,十分必要和迫切。
三、建立“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关怀机制的途径与方法
(一)建立以村为单元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并纳入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制度体系。属地交警部门可以就关怀“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工作主动与村居委进行工作对接,建立专章规则、搭建工作平台,落实具体办法;同时对接乡镇政府将该项机制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系统,加强对该项村级专项工作的督查。
(二)建档立卡推行交通安全个性化关怀。在建章立制基础上,属地交警部门当放下身段,培训指导村居委调查统计“一老一小”交通出行资料,一人一卡。包括年龄、健康、所驾车辆、车辆主要用途、车辆检验、出行规律、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安全教育、社会关怀等项目。该项管理措施只存在工作量的轻重,不能因为一地统计立卡对象的多寡而取舍转移。
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各方因材施教、分类施策,合力在“一老一小”交通出行上给予前置性关照,共同提携引领“一老一小”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交通习惯。路径主要有:建立关爱联络员制度、定期或随机走访看望交通事故受害者、组织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或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片区阶段性交通形势报告会、交通安全宣传大篷车、乡村大喇叭广播、交通出行先进事迹讲用会、交通安全维权、交通安全法律援助等等。其中每一个路径都值得进取和开拓。
(三)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一长”的劝导作用。目前许多农村地区建立和推广“两站两员一长”机制。“两员一长”在村头路口劝导村民谨慎驾驶、文明乘车、安全行走,可以及时发现并劝阻各种不文明甚至是违法交通行为,成为农村交通源头管理的轻骑兵、也是属地交警部门的一支有益的协助力量。属地交警部门在指导和监管“两站两员一长”工作中,有必要细列“一老一小”交通出行方面的职责内容,加以实质性绩效考评,坚持耕耘必有收益。
(四)“刚柔相济”加强“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关怀。这其实涵盖了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方面与内容。“刚”即刚性执法硬,亦为执法必严。农村地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依法管理交通秩序过程中,对“一老一小”交通违法不能一味迁就,一批(批评教育)了之。要根据违法情形依法裁量处理,比如驾驶报废车上路,则要依法扣车;驾驶电动车违法载人,就要依法罚款,等等。违法人可能生活境况不好,但我可以通过定向走访看望、甚至视情辅之于一定捐资帮助。此类例证在各地并非鲜见。笔者在此注重的是,应将这一管理方法以一种链接形式有意识地运用于针对“一老一小”的交通管理中,在必须的处罚之后还必须向违法人所在乡村反馈情况,汇入“建档立卡”施以个别化差异化帮教,形成一种闭环型管理模式,彰显公安交通管理中所蕴藏的人文关怀。柔即热情服务。以細致柔和的方式,宣传引导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放弃交通陋习、抵制危险交通方式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相对于严管重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交通参与者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无疑体现了交通管理中一种以柔克刚的力度。
笔者认为,这就是交通管理中的一种软实力。结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现状,长期坚持加强对“一老一小”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引导和养成教育,就必须张扬这种软实力。笔者简述其中的两个环节。
第一,加强交通管理警营文化建设。虽是一个老话题,但仍有推陈出新的必要。警营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搭设平台尽可能多地发现、培养和使用警营中的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比如写作、新媒体运用等等。实事求是地说,警营中是不乏其人的;只是可供人才展示能力的载体少之甚少。比如,在不少地市交警部门内网上很难找到相应的栏目,更枉论培育和激励。狭义上看,这或许并不影响警营人才的自我修炼和提高,而广义上分析,主管部门可能会因此缺少一个“信手掂来”工作抓手。搭建平台,除了让警员自主登台亮剑,再设置交通管理(话)选题,鼓励并发布警员创新创作公安文学作品(课件),这其实就是软实力要素的一种储备。如此一来,当要开展类似“***巡回宣传”,或是“***课件评比”之类活动时,在组织创作或是作品备选上可能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至于临时抱佛脚,甚至请枪手出场。而搭设平台只需在划出区区空间,应乐而为之。
第二,加强交通安全形象记忆教育。眼下已是寒冬季节,2021春运冬季大幕即将拉开。以此为契机,讨论进一步做好“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宣传,引导和启迪他们在交通过程中“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十分必要。鉴于目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作报告、发传单、看展板、放视频等同质化情形,有必要挣脱同质化的窠臼,尝试形象化宣传方式,让受众身临其境、触目惊心,争取形象记忆效果。曾读过二则报道,值得深思和举一反三。某地交警曾组织过一次中学生乘车“走街道、看交通、讲法规”教育活动。针对行人闯信号通过斑马线、骑车人下坡骑车、骑自行车违规带人、非机动车违规骑在快车道以及骑车人斜着通过机动车道、未成年人骑车抛接物、行人翻越道路隔离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一一细说相关交通法则和案例,并进行相应的温馨提示。某某地交警曾与当地“亲子活动群”联合开展交通安全“亲子”活动活动。多名同学及其家长在路口体验文明交通劝阻“中国式过马路”,一些骑车的大人们看到举起的小红旗放平时,老远的就刹车减速并在路口停下。以上案例的可取之处在于,当地交警部门没有生搬硬套交通案例交通法规,而是另辟蹊径,利用街道交通实景、室外演示教学、亲情联动体验等方式,在一个个交通安全知识点上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前一个例子优点在于突出强化了形象记忆;第二个优点是触及了部分学生家长的软肋。现在不少家庭过于疼爱孩子,疏于向孩子讲述必要的自我安全知识,有的家长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还违反交通规则,给孩子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
农村地区“一老一小”交通安全是公共安全的一个敏感组成部分。提升和强化此类群体远离交通事故伤害的自我防护能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承载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和数以万计的家庭关切。我辈当为之不遗余力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