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交轩 董泽银
坚持党政主导 多部门协调推进
2020年年初,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组先后两次分别向南京等13个地市政府反馈了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状况及交通安全重大风险隐患督办意见。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督导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道路交通管理等重点工作,要求把隐患排查整治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坚持“压力全覆盖、排查全领域、宣传全方位”,做到“问题清单化、整改项目化、责任具体化”,坚决彻底清除各类风险隐患。
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国务院督导组督办意见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明确工作要求。各地市公安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一线,现场督办整改措施的落实。各地交管部门积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严格落实《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的责任,牵头组织各方共同推进道路交通隐患治理工作,并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强化部门联动,共同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 细化治理方案
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对道路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多次组织深度调研,用3年时间全面开展农村道路临水等危险路段安全防护工作。总队还制定下发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整改方案和工作责任分解表,明确总队牵头部门、整治要求和时序进度。
江苏各地交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细化治理方案。南京交管部门对督导组反馈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清单化、销账式管理,特别是整改难度较大的栖霞区疏港公路隐患,对全线20公里采取“分片包干、对账销号”方式,分别由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栖霞区政府等5家单位负责整改。
徐州、南通、连云港、扬州、泰州等地交管部门针对重点隐患路段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无锡交管部门先后7次召开隐患分析整改研判会、现场会、培训会,全面排查梳理312国道、228省道風险隐患,找准问题症结,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镇江交管部门先后多次对事故多发的346国道戴家门转盘隐患点进行调研论证,最终确定对转盘进行渠化改造,并于2020年11月底前初步整治到位。
坚持全面治理 注重整治成效
江苏各地交管部门积极推动政府和相关部门分解落实责任,开展全面治理。在整治国省道重点隐患路段的同时,将整治重点向县乡道等农村道路延伸,分类别排查隐患,分隐患等级、分管理层面压实整改责任。
盐城交管部门以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载体,全面强化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除道路安全重大隐患。市县两级政府将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实施农村道路“千灯万带”工程和“五个一”平安村口建设,增设交通标志316处、交通标线102处,新建交通信号灯35处、照明设施87处、测速设备35处,精细优化75个信号灯路口,对32个平交路口实行“右进右出”渠化。截至11月底,全市农村地区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44%,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73%。
宿迁交管部门在324省道宿迁段设置了72公里的中央隔离护栏、28公里的路侧护栏以及配套科技设施;划拨6200万元用于国省道穿行集镇“四乱三非两不全”问题整改,交通信号灯、波形护栏、照明设施等配套硬件全部加装到位;启动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抓好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在农村公路安装自发光标志、LED路标、太阳能节能路灯等设备。
常州交管部门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重点路段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组织区域性集中整治行动67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万余起,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
坚持跟踪督办 闭环整治到位
江苏省交警总队注重加强重点隐患路段的跟踪检查指导,先后4次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实地踏勘22处重点隐患路段,逐段逐点现场调研督导,及时提出督办意见,督促落实到位。同时,总队每月明确专人跟踪了解掌握各地整治进度,并将专项整治情况与单位绩效考核挂钩,做到每月一通报。
江苏各地交管部门还会同交通运输部门逐一建立隐患整治档案,归集分析研判、实地踏勘、研究部署、方案制定、资金投入、施工改造、跟踪督办、验收审核等工作的文件资料和整治前后的比对照片。对完成整改的路段,提请各地政府组织验收,并递交验收销号报告,切实做到对隐患路段闭环整治到位。
南京江宁:强化“五力” 探索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
强化党政推动力。江宁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交通安全工作,专门制定《交通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整改提升行动方案》,将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政府部门和街道乡镇。
强化社会动员力。建立“警网、警企、警医”联动机制,调集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有效解决基层力量不足等问题。
强化机制驱动力。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三同步”制度,投入4亿元,大力推进“千灯万带”示范工程、“三亮一防”工程、“雪亮”工程,实现国省道路灯全覆盖、临水路段安全防护全覆盖、路口监控设施全覆盖。
强化科技支撑力。深化数据赋能,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治违、精准治堵、精准管理、精准移车。
强化管理创新力。推进勤务改革,实现棋盘式布警、网格化管控。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执法办案中心,构建执法办案“六位一体”新模式,实现了执法效能最大化,执法质量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