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临时工”是如何产生的

2021-05-18 13:24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临时工科研工作科研人员

近日,一篇关于“学术临时工”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文中把一些中途退出科研的博士和青年教师称之为“学术临时工”,把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归咎于研究难做、论文难发、项目难申请和师生关系紧张。诚然,科研人员的中途离场令人叹息,但如果简单地将原因总结如上则未免有失偏颇。

其一,研究难做是每一个科研人员必须正视和接受的客观事实。了解科研工作的人都知道,科研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正因为如此,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才熠熠生辉。其二,关于论文难发和项目难申则需要辩证对待。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有限的论文版面和项目资金只能优先配置给更为优秀的科研人員,无论文、无项目的学者与其一味发牢骚,不如“见贤思齐”,努力提升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才能变“难”为“易”。

科研之路本不平坦,知难而退、有进有退是正常的职业选择。当然,“学术临时工”的产生也有其他内在原因。一方面,不少硕士生在报考博士时,对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即将面临的学术压力缺少认知;还有一些博士,在申请教职时,不是抱着对教学科研的一腔热情,而是将之视为谋生的手段。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又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现实预判,一旦遭遇不顺就中途退场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另一方面,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不少困难和压力,要学会正视这些问题,深挖根源,妥善解决。

如果要尽量减少“学术临时工”现象,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年轻科研工作者对科研的真理想、真兴趣、真使命。要优化招生方式,进一步推广和优化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将不具备科研潜力的学生挡在门外,将真正对科研感兴趣又适合科研工作的“苗子”发掘培养好;在招生过程中,还要加强导师和考生的沟通,注重师生匹配度;在入学考试和中期分流等关口加强考核力度,对于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应及早分流,严格博士培养的全过程管理。

当然,守护科研理想也需要净化科研风气,尊重科研规律,不断改革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尊重年轻科研人员的首创精神,保护他们可贵的创造力。

(来源:《光明日报》 曾润喜/文)

猜你喜欢
临时工科研工作科研人员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谁敢骂他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加强档案科研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定位与对策分析
临时工心态
读者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