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保障我国粮油供给安全

2021-05-18 13:10桑瑜
农经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

桑瑜

木本油料行业是我国经济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优质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是解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木本油料的发展。目前,我国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代表的木本油料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词:木本油料产业;粮油供给;林下经济

油料作物是人体三大营养素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各种天然活性功能成分,更是中国传统的食药同源物质,与人民健康和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在保障食物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我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油料作物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当前,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严峻,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约30%,油料产业综合效益不高,油料产业风险应对能力亟待增强。木本油料行业是我国经济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优质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解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高度重视。2021年中央1号文件又一次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育种水平的提高,我国油料油脂产量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需求的增长,食用油供给形势依然严峻。在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际贸易供应链不确定、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保障我国粮油安全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实现木本油料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提高我国食用油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必然选择。

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油料作物主要包括以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为主的草本油料和以油茶、核桃、橄榄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我国种植的油料作物品种繁多,经过国家连续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国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基本形成以油菜、花生、大豆为主的格局。2019年,我国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达到4亿亩,总产超过5600万吨。其中,油菜、花生、大豆产量占油料作物总产85%以上,是我国油料生产的主体。油菜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所产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近50%。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作物品种的不断优化,我国油料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为1313万公顷,较2019年增长1.6%;油料产量3585万吨,较2019年增长2.6%;油料单位面积产量达2.73吨/公顷,较2019年增长1.0%。

2020年,我国的油料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20年我国八大油料作物的总产量达6800.1万吨,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较2019年的6570.4万吨增长3.5%。2020年我国八大油料作物的产量全都有所增长,其中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较2019年的1809.1万吨增长8.3%,增幅最大;花生果产量为1777万吨,较2019年的1752万吨增长1.4%;油菜籽产量为1380万吨,较2019年的1348.5万吨增长2.3%;棉籽产量为1063.8万吨,较2019年的1060.2万吨增长0.3%;葵花籽产量为260万吨,较2019年256万吨增长1.6%。另外,油茶籽产量为280万吨、芝麻产量为45.7万吨、亚麻籽产量为33.6万吨,这三种油料作物的产量较2019年都略有增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数据,2020年我国利用国产油料(扣除大豆、花生、芝麻、葵花籽等四种油料部分直接食用外)榨油的油料量为3840万吨。榨得的食用植物油(含玉米油、稻米油及其他小宗油脂)预测为1233.2万吨,较2019年榨得的食用植物油1202.8万吨,多榨得了 30.4万吨。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蛋白饲料作物之一。我国的大豆消费需求包括食用大豆和压榨(油用及饲用)大豆两大类,大豆油目前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油脂。2020年,国产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48亿亩,产量1960万吨,连续5年实现“双增长”,超期完成大豆振兴计划2020年预期目标,有效降低了大豆对外依存度。我国大豆种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安徽、内蒙古、吉林、河南等省份,近年来国内大豆平均亩产有一定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大豆种植综合收益不佳。

“十三五”期间,大豆新品种的培育从以产量为核心向优质专用、抗病抗逆、资源高效、管理轻简化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大豆生态区对品种的个性化需求。2016年,华南农业大学年海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韩天富课题组发现了研究者们寻找了半个多世纪的大豆长童期基因J。研究发现,长童期基因J可促进光周期开花,且该基因突变型可推迟低纬度短日照条件下大豆开花时间,使大豆产量比野生型提高30%—50%。此外,长童期基因J上至少存在着八种功能缺失型等位变异位点,在育种中导入相关位点有助大豆品种在我国南方低纬度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缩小大豆种植的地区差距。

2020年,中国科学院田志喜、梁承志、韩斌等研究者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对全球2898份具有遗传多样性的大豆种质材料进行分析和鉴定,进而构建了世界首个大豆泛基因组。大豆泛基因组和相关自然群体遗传变异的发布为大豆育种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平台,也为推进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提升大豆产量奠定了基础。此次泛基因组研究所选用的大豆种质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和生产价值,其中“滿仓金”“十胜长叶”等种质材料作为骨干核心亲本已各自培育出“黑河43”“齐黄34”等上百个优良新品种,这些品种被各个大豆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此外,“十三五”期间,国内科研院所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基因组重测序等分子手段,鉴定克隆了一系列与大豆产量、品质、抗逆性、生育期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解析了一批新基因的功能和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构建了大豆分子育种平台。

油菜是我国第二大油料作物,菜籽油占据了国产食用植物油的半壁江山,对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约9600万亩,油菜籽产量1380万吨。“十三五”以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引领全国主产区以高产高效为目标、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核心开展链式集成创新,创建了在全国油菜主产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产高效生产模式,推广面积累计超过1亿亩,节本增效300亿元以上。全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体系成立之初提升30个百分点以上。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统计,2019—2020年度我国冬油菜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约3%、1.45%、4.5%;体系辐射区菜籽含油量相较上一年度同比上升2.12%,芥酸、硫苷双低达标率上升3.7%,菜籽品质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着国内外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种质3.5万余份,成为油料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依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建成,据了解,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自建所以来已培育油料品种230余个,为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通过聚合优异性状,该所创制出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其中含油量达65.2%的特高油油菜品系Q924创造了世界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在此基础上,该所培育出了含油量超过50%的“中油杂19”“中油39”等一批集超高油、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和高产稳产优质大豆、花生、芝麻新品种。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国产油料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国产油料自给率,国产大豆、油菜籽、花生、葵花籽、亚麻籽等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受到资源和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制约,短期内我国油料播种面积难以大规模增加,仍需要通过进口补充余缺。

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形势严峻

食用油是人民生活必需的消费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成为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据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介绍,我国食用油消费量由1996年的1002.25万吨增长到了2020年的4071.0万吨;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已经从1996年的7.7公斤提高至2020年的29.1公斤,超过了2017年度世界人均水平的24.4公斤。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9/2020年度,我国食用油市场的总供给量为4090.1万吨。其中,国产油料和进口油料合计生产的食用油产量2930.4万吨,直接进口的各类食用油合计为1159.7万吨。2019/2020年度,我国食用油的食用消费量为3545.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为526.0万吨,出口量为20.0万吨。即我国年度食用油的消费总量为4071.0万吨(即食用消费量和工业及其他消费量之和,不含出口量),食用油年度需求总量为4091.0万吨。而2020年国产油料榨油量为1233.2万吨,与年度需求总量4091.0万吨相比,2019/2020年度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仅有30.1%,与上年的自给率持平,是近年来第一次自给率没有下降的年份。

为缓解粮油争地和食油供需矛盾,国家每年要用大量外汇进口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约70%。据中国海关统计,早在2010年,我国油籽进口量就突破了5000万吨大关,达到了5704.6万吨,随后逐年增长。到2020年,油籽进口量达到10614.1萬吨,增长了86.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18年,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体保持稳定。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在2012年达到最大,为845万吨,随后慢慢回落,在2016年降至最低,为553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额也从2012年的96.92亿美元降至2016年的41.64亿美元。2016年以后,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开始逐年递增,在2019年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迅速增长到953.28万吨,增速达到了51.55%。2020年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987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见图1)。

在我国进口的各种食用油中,大豆油进口量占了大头。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张利晨认为,目前我国大豆市场已经形成食用和饲料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国产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植物油和蛋白粕需求,20%加工成油脂,80%加工成豆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量从1995年的1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突破1亿吨,25年时间增加了100倍。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较2019年进口增加1182万吨,刷新2017年进口9553万吨纪录,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高度依赖进口。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但在大豆国际贸易中没有形成相应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油料油脂的进口中,高端油料油脂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诸如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和椰子油等进口数量也在小幅增加(见图2)。

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稳定供应面临严峻考验。一是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占进口量90%以上,大豆进口价格容易受到这些国家出口政策和产量的影响;二是大豆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大豆成为焦点之一;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市场粮食供应链,大豆进口风险增加。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我国要掌握在大豆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就要推动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提高我国对国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能力、积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种子科技攻关提高单产水平就变得迫在眉睫。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是集中有限的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油料油脂采取适度进口的战略。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严峻,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叠加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使进口不确定性增大。在此背景下,亟需增强我国油料产业风险应对能力,提高我国油料产业生产能力,实现油料作物生产综合自给,把我们国家的“油瓶子”掌握在自己手里。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建议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有效应对耕地资源紧缺、食用油油料不足的有效手段。木本油料具有产量高、收益期长、不占耕地、抗灾力强、管理简便等特点。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不仅可增产油脂,满足人民健康的更高需求,还可利用树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山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种植,“藏油于树”,建造“地上活油库”,是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增加高端优质食用油源、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在耕地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势在必行。

2015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木本油料发展的利好政策,包括《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等,凸显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在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国家粮食局发布的《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中国特色食用植物油产业体系,提升国产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脂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利用米糠、玉米胚芽制油,加快油茶、油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文冠果、梾木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代表的木本油料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油茶种植面积达447.27万公顷,核桃种植面积67万公顷左右,油橄榄种植总面积约8万公顷。

在快速发展的木本油料产业中,油茶产业欣欣向荣。据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副理事长、常务副秘书长刘志伟介绍,截至2018年,我国油茶加工企业超过2500家,实现产值1024亿元,是2009年81亿元的12.6倍。目前,茶油已经成为我国高端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在国产高端植物油中的占比达到80%,有5家茶油企业先后在新三板挂牌。特别在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油茶产业的作用和优势日益显现,全國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达到2500多家、油茶专业合作社5400个、大户1.88万个,带动173万贫困人口通过油茶产业增收。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在此基础上,构建“南油茶、北榛子、中西部核桃,仁用杏、西南油橄榄”的木本油料生产格局是具有极大可能的。姜成英测算,如果到2030年,改造老化退化油茶林,并在此基础上新增1.3亿亩木本油料种植面积,我国木本油料产能将增加到500万吨,占我国食用油需求的15%,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能的30%以上。

我国木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近2亿亩,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支撑水平低、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体量大但产能不高、油料加工效益偏低的问题。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重视不够、认识不统一,消费者对木本植物油的价值不够了解,木本植物油的品牌培育力度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木本油料的布局和发展。

木本油料产业既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农民脱贫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要实现木本油料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粮油安全的坚强后盾,就要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对此建议启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木本油料“芯片”工程,支持木本油料高产稳产种质的收集保护和原始创新,建立“高产稳产高抗优质”木本油料核心种质资源库。设立国家现代木本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以核桃、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榛子等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为抓手,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建设长期稳定的试验场站,促进木本油料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建议木本油料发展与农村二三产业融合,木本油料种植、生产与油脂加工业、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提高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多功能利用,拓展油料作物饲用、菜用、肥用、蜜用、观赏等新功能,开展以木本油料作物为主的耕读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事业相结合,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相结合,大力提升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
周宁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泸水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
邢台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浅析我国林业多元立体化生态开发和林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