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红 薛惠英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妇科 安阳455000)
高泌乳素血症又称高泌催乳素血症,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泌乳素升高及其相关临床表现为主的下丘脑-垂体轴生殖内分泌紊乱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等临床症状[2]。 高泌乳素血症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及放疗为辅[3]。 甲磺酸溴隐亭的功能主治是分娩后、自发性、肿瘤性或药物引起的闭经[4]。 促性腺激素是调节脊椎动物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5]。 本研究探讨甲磺酸溴隐亭、促性腺激素不同促排卵方案对高泌乳素血症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研究做出参考。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2018 年10 月~2020 年3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高泌乳素血症不孕患者中选出8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44例。 A 组年龄22~39 岁,平均(29.83±5.14)岁;不孕年限2~7 年,平均(3.74±2.05)年;原发性不孕30例,继发性不孕14 例;临床表现:泌乳14 例,继发性闭经15 例,月经稀发15 例。 B 组年龄21~40 岁,平均(30.37±5.21)岁;不孕年限2~6 年,平均(3.81±1.98)年;原发性不孕29 例,继发性不孕15 例;临床表现:泌乳15 例,继发性闭经16 例,月经稀发13例。 纳入标准:(1)血清泌乳素(PRL)>25 μg/L;(2)临床表现为闭经、月经失调、不孕、带少或缺如、溢乳或头痛头胀;(3)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妇科常规检查、生殖免疫学检查均正常;(4)婚后同居未避孕,且2 年以上未孕;(5)患者有生育需求:(6)患者知情且自愿签署协议。 排除标准:(1)近2 个月内服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PRL 升高;(2)低血糖、运动、应激刺激引起PRL 升高;(3) 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肾功能不全引起PRL 升高;(4)子宫切除、卵巢切除、输卵管结扎引起的PRL 升高;(5)男方因素。
1.2 治疗方法 A 组口服甲磺酸溴隐亭(注册证号H20160030)促排卵,1 片/次,1 次/d,服用1 周后,增至1 片/次,3 次/d,当血清PRL 水平降至正常水平(<25 μg/L),可酌情减量。 B 组采用甲磺酸溴隐亭联合注射用尿促性素(国药准字H10940274)促排卵,甲磺酸溴隐亭用药方案与A 组相同,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起始(或月经第5 天开始)75~150 U 溶于1~2 ml 灭菌注射用水,1 次/d。 7 d 后根据患者雌激素水平和卵泡发育情况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可增加至每日225 U。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6]。 痊愈:血清PRL 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半年内月经恢复正常,成功怀孕;显效:血清PRL>1/2,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半年后月经恢复正常,正常性生活未排卵;有效:血清PRL<1/2, 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半年后月经量少,正常排卵;无效:血清PRL 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无排卵,月经仍异常。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激素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1 个月、治疗后1 个月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3)妊娠结局。统计患者3 个月内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4)记录两组恶心呕吐、头晕、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 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PRL、FSH、LH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RL 水平降低,FSH、LH 水平升高,B 组改善幅度大于A 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PRL(μg/L)治疗前 治疗后LH(U/L)治疗前 治疗后A 组B 组FSH(IU/L)治疗前 治疗后44 44 t P 64.89±10.67 65.17±11.54 0.118 0.906 37.54±8.13*26.18±7.96*6.623 0.000 7.55±2.23 7.49±2.16 0.128 0.898 13.22±2.75*15.78±2.86*4.280 0.000 13.46±2.17 13.52±2.23 0.128 0.899 18.95±4.68*24.78±5.47*5.372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B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A 组的7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B 组排卵率、妊娠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流产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 例恶心呕吐、2 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B 组治疗过程中出现2 例恶心呕吐、1 例头晕、1 例腹泻、1 例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458>0.05)。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PRL 升高、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 异常升高的PRL 可抑制排卵,导致不孕,PRL 轻度升高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从而导致流产。 高泌乳素血症多采用药物治疗, 通过积极治疗, 多数患者PRL 水平能够恢复正常,闭经患者可恢复正常月经。
甲磺酸溴隐亭是临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具有多巴胺能活性,可激动多巴胺受体,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抑制PRL 的合成与释放,降低PRL 水平[7]。促性腺激素可调节患者性腺的发育,是一种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可作用于垂体前叶,分泌FSH 和LH 水平[8]。 甲磺酸溴隐亭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有助于患者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排卵功能。 本研究发现B 组排卵率、妊娠率稍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 组流产率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采用甲磺酸溴隐亭可促进患者PRL 的水平恢复正常,联合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排卵功能, 患者妊娠成功后, 减少了PRL 异常升高引起黄体功能不足从而导致流产现象的发生[9]。 本研究还发现,A 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甲磺酸溴隐亭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患者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甲磺酸溴隐亭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患者, 能够明显降低PRL 水平,促进FSH、LH 水平升高,有助排卵功能的恢复,妊娠结局较好,降低流产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