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233000)
胫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现代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的普及,胫骨骨折发生率日益增加。胫骨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丧失,影响其身心健康。相关研究[1]指出,在胫骨骨折治疗期间配以康复训练干预,以强化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了解早期康复训练对胫骨骨折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于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间收诊的80 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女比例为48:32,平均年龄(48.4±3.8)岁。按入组顺序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对比一般性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加强生命各项体征的检测,术后重点检查创面恢复情况,并嘱咐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1.2.2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具体为(1)术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将患肢适当抬高30°,并用冰袋冰敷患肢。术后1d,每隔1h 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时间不得超过0.5h。术后6h~8h,护理人员在旁引导患者进行伸缩患肢股四头肌的训练,每次伸缩至少十分钟,每天累积训练2h;(2)在使用石膏托和支具固定患者的过程中,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鼓励患者尝试将大腿后侧肌群进行收缩,并屈伸裸关节。护理人员在旁指导患者不停地收紧股四头肌,并对膝部进行小幅度运动。当肢体功能有所强化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开展拄拐训练,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内收、外展膝关节及踝关节,促使踝关节、膝关节、腓肠肌肌力等尽早恢复。(3)患肢固定解除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开展强化肌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开展被动屈曲膝关节及踝关节的训练,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尽量将下肢伸直,并将髋关节予以屈曲,然后双手抱着大腿开展膝关节屈伸训练。(4)术后三个月,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可开展适量的负重训练。例如,可双背紧紧地靠着墙壁,分开双足,缓慢地蹲下,尽量伸展膝关节,然后再缓慢地站直。术后半年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患肢抗阻力训练。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评价项目采取五级(0~4 分)评分法,具体标准如下:0 分:无症状;1 分为轻度;2 分为中等;3 分为重度,4 分为特别严重。
1.4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内科学》中关于胫骨骨折临床疗效标准(1)痊愈:患者恢复正常,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其幅度>90%;(2)显著进度:患者稍微残疾,残疾评定为Ⅰ-Ⅲ级,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其幅度处于46%~90%;(3)进步:残疾,神功功能评分降低幅度较小;(4)无变化: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并未任何改变,甚至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 对本研究所收集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效果评价指标以(s)、%予以呈现,以t、χ2进行全面验证,其中(P<0.05)证明了观察对象差异较为明显。
2.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2.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HAMA 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HAMD、HAMA 情况
对于胫骨骨折而言,骨折诱发因素较多,然而大多数都是高能量损伤所引起的,因患者膝盖所承受的重量较大,所以骨折后应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予以有效固定,以此来促使患者早日恢复。相关研究指出,如果治疗不恰当,则会诱发关节炎、关节不稳等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而且还会影响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
目前,康复医学备受关注,其中早期康复训练是重点内容,其存在的价值在于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基于患者具体病情开展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活动,促使其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强化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骨折愈合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HAMD、HAMA评分更低(P<0.05),这一结论同黄木春研究结果[2]相一致,表明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突出。术后,患者因关节与肢体比较僵硬,再加上活动被限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同时患者不了解康复训练,也未认识到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术后康复效果较差。所以,护理人员通过一系列康复训练活动,加快患肢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症状,避免肌肉进一步萎缩,促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总之,早期康复方式对于胫骨骨折患者而言是可行的,值得其它医疗机构参考并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