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洁颖 林冰倩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施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化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著。化肥过量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化肥施用问题刻不容缓。2015年,农业农村部制订了《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福建省紧跟中央政策,探索化肥污染的原因,从多个方面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农户是化肥的施用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化肥的施用量,也能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研究是控制化肥施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学者都相应地对稻农化肥施用行为开展了研究,国外学者Asfaw 研究发现户主或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显著影响其对化肥的选择[1]。Nkamleu 研究表明土地所有权、耕地与家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稻农的施肥情况[2]。Abdoulaye 通过对尼日尔的跟踪调研,运用Tobit 模型分析发现化肥价格与劳动力转移是主要影响因素[3]。国内学者姜天龙等分析吉林省稻农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禀赋、施肥技术及施用肥料类型等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并从教育培育、鼓励采用深施肥技术以及使用农家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4];李志朋运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计量经济方法,对影响农户降低化肥施用量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农业劳动力比重、家庭年收入、政策认知、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对有机肥的认知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5]。
整理及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影响稻农化肥施用行为的因素具有多样性,但大致可以分为农户自身条件、外在条件两大类,而具体的影响因素因地区各方面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福建省三明市收集的106 份调查问卷,结合实证法对福建省稻农的化肥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农业板块耕地灌溉面积和农用化肥施用量部分显示,2010—2018 年福建省化肥施用量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0—2013 年趋于平稳,2013—2016 年呈缓慢上升趋势(见图1)。福建省化肥施用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与福建省深入贯彻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建省农用化肥施用量连续3 年实现负增长,从2016 年的 123.84 万 t 下降至 2018 年的 110.74 万 t,减幅 10.87%。其中,2017年福建省农用化肥施用量比2016年减少7.52万t,减少6.07%,减幅排在全国第六;2018 年,福建省化肥施用量比2017年减少5.58万t,减少4.8%,减幅高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总体上看,福建省化肥施用量在我国处于正常水平,但其仍高于国际规定的标准,施肥问题仍有待解决[6]。
为了解福建省稻农化肥施用情况,笔者设计了《福建省稻农化肥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选取福建省尤溪县作为调研地。2019 年7 月,对尤溪县开展了实地调研,本次问卷共发放120份,实际收回117份,剔除矛盾错误数据和关键信息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88.33%。问卷数据解释如表1所示。
图1 2010—2018年福建省化肥施用量
1.2.1 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基本特征包括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务农时长。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比69%,女性占比31%,男性是女性的2倍左右,说明从事耕作劳动的男性居多,男性从农事活动中得到的直接经验多于女性,因此男性可能会有更为合理的化肥施用行为。从年龄来看,分布在50~60 岁的人员最多,共有63人,占比59.4%。其原因在于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大部分年轻人前往城市打工,家里留下空巢老人到田地干活。
从文化水平来看,尤溪县稻农的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其中小学学历占比52.8%,从未上过学的有15 人,占比14.2%;其次是初中学历的有29 人,占比27.4%;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比最少,为5.6%。调研发现,被调查者的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从务农时长来看,稻农务农时间在20~30年的比重最大,占比44.3%;务农时间在10年及以下的样本数量最少,仅有11 人,占比10.4%;务农时间在10~20 年的占比为24.5%;务农时间在30年以上的为20.8%。这与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较为符合,一些稻农的年龄越大,从事水稻生产的时间越长;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稻农较早开始从事水稻生产,务农时间较长。
1.2.2 农户化肥施用量。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为225 kg/hm2,将化肥施用强度分为低、中、高3个程度,100 kg/hm2以下为低强度,100~225 kg/hm2为中等强度,225 kg/hm2以上为高强度[7]。在调查的106户农户中,25.5%的农户施用强度较低,31.2%的农户施用强度适中,43.3%的农户施用强度高。
1.2.3 农户化肥选用方式。调查发现,尤溪县稻农在化肥选用方面主要有听取化肥店销售人员的建议、根据自己的经验挑选以及跟随亲朋好友、邻居及种植大户进行购买3种方式。其中,63.2%的稻农表示选用化肥主要听从销售人员的建议,22.6%的稻农跟随亲朋好友、邻居及种植大户进行化肥购买,14.2%的稻农完全依据自己的经验挑选化肥。
表1 问卷数据解释
1.2.4 农户有机肥施用情况。有机肥中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条件,而且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有机肥的选用能侧面反映农户对化肥面源污染的认知。在调查的106 份问卷中,有36 户农户施用有机肥,占33.9%,其中施用农家肥的农户较多,少部分施用商品有机肥;其余66.1%的农户没有施用有机肥,主要原因是有机肥成本高、原料缺乏。如果政府能加大补贴力度,大部分农户都愿意施用有机肥,减少环境污染。
经问卷分析可知,稻农的施肥行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农民的年龄、教育文化水平、收入、家庭基本情况等客观个体特征,也包括稻农对化肥产品的了解程度、购买渠道、化肥施用量等主观特征。
2.1.1 稻农个人基本特征影响。稻农的个人基本特征对化肥施用量有显著的影响。稻农年龄越大,其种植经验越丰富,会更加科学合理地施肥,能避免过量施用化肥。但受到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文化水平越低的稻农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因而不能合理施肥[8]。
2.1.2 稻农家庭基本情况影响。通常,种植水稻所获得的家庭年收入越高的稻农,耕地面积越大,往往会更加科学合理地施肥。但大量农户的耕地细碎化,其施肥更倾向于保证农业收入,易造成过度施肥,从而对环境产生污染[9]。
2.1.3 稻农化肥施用因素影响。关于化肥施用行为及认知,稻农对化肥产品的了解越多,知道过量施肥会导致化肥面源污染、对环境产生破坏,就会减少化肥施用量。但由于稻农选择化肥产品的方式有限,购买产品的渠道较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指导,仍然有许多稻农施肥不够合理[10]。
2.2.1 整体变量回归。根据上文分析结果,以化肥施用强度作因变量,将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务农时长、选用化肥的方式、种植水稻所获得的年收入以及对化肥产品的了解程度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合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利用SPSS 软件进行模型求解,具体求解结果见表2。
从模型的标准化系数可以看出,化肥施用强度与性别数据呈正比例关系,即女性较之于男性倾向于使用大量的化肥;年龄增长、文化水平提高对化肥施用强度起负面作用;务农时间越长,会导致化肥施用强度增加;听取专业人员意见选用化肥,则化肥施用强度越低;种植水稻所获得的年收入增多,会加大化肥施用强度;对于化肥产品的了解越深,化肥施用强度越低[11]。
从P值来看,除去常数项外,还有文化水平、对化肥产品的了解2项的P值在0.05以下,说明这两项对于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这两项的标准化系数均为负值,表明文化水平越高、对化肥产品的了解越深,越不会出现滥用化肥产品的情况。
2.2.2 显著变量回归。从上文分析可知,“文化水平”与“对化肥产品的了解”这两个自变量对于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故仅保留这两项自变量,同样以化肥施用强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结果见表3。
该模型的结果与整体变量回归的结果基本一致,模型可以描述为:化肥施用强度=3.622-0.415 文化水平-0.276对化肥产品的了解。
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文化水平越高、对化肥产品的了解越深,则滥用化肥的可能性越小。
表2 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表3 显著变量回归结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化肥和农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大量化肥和农药施用到农田中,并在土壤、作物中残留,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而且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体与土壤污染等[12]。因此,针对问卷得出的稻农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针对福建省稻田施肥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稻农的受教育水平即其自身知识水平对化肥施用行为有重要影响,提高稻农的知识水平,提升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同时,政府应加大科学施肥的宣传力度,通过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普及科学施肥方式[13]。并通过宣传教育,使稻农加深对化肥相关知识及产品的了解,选用最佳的施肥方式,引导稻农做出更加理性的施肥决策。
由于大量农户都维持着小规模的兼业经营,生产面积有限,导致化肥施用过量、施用结构不合理。对此,需引导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流转,合理扩大耕地面积,引导农户实现规模经营,并加大生产技术投入力度,通过采用先进科技、生产手段,减少化肥的施用,优化施用方式及结构[14]。
有机肥有着化肥无法替代的保持土壤养分等功能,但化肥在提高作物产量上又比有机肥更具优势,在开发有机肥的过程中应注重两者的结合,取长补短。另外,福建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可适当种植、开发绿肥。绿肥是一种养分全面的生物肥源,对改良土壤有很大作用,可引进适量的符合福建省自然生态条件的绿肥,如紫云英、苕子、木豆、毛蔓豆等,有利于当地农业朝优质、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政府在化肥生产、销售环节应严格把关,规范相关企业、人员的生产及销售行为。
本次针对福建省稻农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收集的数据仅涉及省内部分区域,在此基础上的分析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改进。但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为福建省化肥施用量控制、面源污染控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