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道士诗帖》笔迹学证伪

2021-05-17 17:32豆红桥
美与时代·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颜真卿笔法

摘  要:对于《清远道士诗帖》真伪问题,何焯、朱关田等学人首次提出质疑,但是证据似显不足。文章运用司法鉴定中笔迹学检验方法来鉴定《清远道士诗帖》,通过比对28组诗帖与同类颜字,发现诗帖笔迹特征与颜体存在诸如笔法、结构、异体字习惯写法及风格等方面的根本差异,这些笔迹特征综合显示《清远道士诗帖》断非颜真卿真迹。

关键词:《清远道士诗帖》;颜真卿;笔迹学;笔法;颜体

一、《清远道士诗帖》研究概况

根据朱关田先生考证,颜真卿《清远道士诗》作于大历六年(771年)①。此墨迹收入颜真卿最早最权威的颜真卿汇帖《忠义堂帖》中,这等于承认了《清远道士诗》为颜作无疑。对于其真伪问题,最早提出质疑者为清初何焯,他曾说:“《清远道士诗》出《忠义堂石刻》,亦宋拓本。然余疑是学颜书者因公有是诗而伪为之。结字局束,乏从容之度。公本传大历十二年元载败后始为刑部尚书,安得五年遽以结衔也?”②何氏质疑第一条理由基于对颜真卿书法概貌之认识,这一理由仅属“推测”。第二条理由以颜真卿自署書写时间的不合理性来反证,举证无可辩驳。何焯之后,朱关田先生先后五次举证质疑③。五次举证内容基本相同,而以第五次举证最为详备肯定,摘录如下:

是帖见于《忠义堂帖》,宋季盖已流传,惟其铭书崖壁上,何以仄小孱弱如是?且是诗“吟眺川之阴”,“眺川”误为“挽川”;又“虎”字二见,皆不避唐讳。其他,“本”字竖笔中断,“历”字从木,“游”字作“游”,都不类颜真卿平常书法。是帖宣和内府未收,赝迹盖出宣和之后[1]。

朱关田先生对《清远道士诗帖》提出的六个疑点,题署时间、“挽川”误写和“虎”字不避讳三处为文献内容上的显误,“本”“历”“游”三处及笔势书风皆为书法方面的推测。朱先生援证坚实,凭此基本可以视其为赝迹。虽则如此,对于一件收录于《忠义堂帖》的传世书帖而言,书迹方面的证据似乎略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已有颜真卿书法研究成果,运用司法和文件检验学中的笔迹检验方法,将《清远道士诗帖》放在颜真卿全部书法创作背景下,尤其选取颜真卿同时期可信存世碑帖《东方朔画赞》《元次山碑》《放生池》《宋璟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典型例字,在笔法、结构及书写习惯等方面做笔迹学分析与比对,以期鉴定其真伪。

笔迹学是研究书写习惯的特性及其表现的规律特点,以及鉴定、识别方法的物证技术科学[2]。笔迹学在我国发展还不到一百年,但是作为独特的物证鉴定、识别手段,在司法、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心理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笔迹学之所以能广泛且卓有成效地运用,就是因为笔迹实际上是“书者心画”④。“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⑤笔迹是人的“心迹”“脑迹”⑥,“是精神世界通过手指无意识的流露,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就没有两个笔迹一样的人。”[3]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这种个人书写技能与习惯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个人书写“笔迹总体特征性”就是笔迹检验的鉴别根据[4]81。笔迹学检验在司法鉴定中通过检材笔迹(或物证笔迹)和样品笔迹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就两者符合性与差异性做出鉴定结果。运用这一原理和方法,本文将《清远道士诗帖》(相当于检材笔迹)与颜真卿真迹(相当于样品笔迹)进行比对分析(为叙述简便,文中《清远道士诗帖》简称“诗帖”,颜真卿诸碑帖真迹统称“颜字”)。

二、笔迹特征比对分析

图1所示,诗帖和颜字中“之”字,无论是笔迹神采还是运笔技法,都有多方面显著差异。首先,“之”字第二笔横画起笔,诗帖藏锋带起,起笔动作较颜字更为重浊拖沓,而颜字(以《颜勤礼碑》为例)起笔极为迅捷果决,笔画末稍带出细而有力的牵丝,与首点上下呼应。其次,诗帖“之”字第三笔顿笔向左下方出锋,笔锋遥指第四笔捺画起笔处,几乎成一条线。颜字撇画力度轻而速度胜于诗帖字,笔锋遥指捺画内部第二个波折之处。再次,“之”字捺画的逆锋起笔上,诗帖字笨拙生硬而颜字老辣含蓄。捺画出锋,经过了之字主笔平捺中锋行笔的一波三折,最后捻转笔毫侧锋收笔,捺画末尾外缘内凹成马蹄形的行状,极为浑厚遒劲。此为颜体楷书笔法特征标志之一。细观图1中两类“之”字,颜字捺画较之诗帖字尤为深刻有力。从二者对比不难看出,诗帖字不论在笔力、运笔精熟程度、轻重徐疾的节奏变化还是在结构上,都远逊于颜字。

如图2所示,但就之字底来看,首先,诗帖字绞丝连续转弯处滞拙僵硬,而颜字绞丝则生动简捷,变化丰富,在与下边平捺连接部处理上,绞丝末梢笔断而意连,其下部平捺包住自上而来的牵丝,结合成为虚实兼有浑然一体的关系。其次,诗帖走之底部平捺急促稚弱而僵直,在力度上远不如颜字深厚有力。颜字充分体现了一波三折的曲折之美,“地载”其上部,雄深秀雅,韵味悠长。

图3所示,二者竖勾,无论在笔法上还是在审美形态上都有明显差异。竖画入笔虽然都是逆锋入笔顿挫出勾,但是颜字力度强劲笔法精熟得多,形成三角钝头状。行笔颜字较之诗帖字更为劲挺坚决。最大区别在于二者勾法,前者勾法稚弱,后者较之前者多了个往左下衄挫,调至中锋后再顺势向左上方弹出笔锋,因而劲健爽利,笔法精绝沉雄,更富立体感与力度感。比较同类型之“到”“刻”“同”“刑”等字,二者高下立判,判若云泥!

图4所示,前后两者戈勾法不论在勾法上还是在戈勾整体形态神韵上都差异明显。诗帖勾法缺乏颜字特有的戈勾末端回锋调至中锋顺势挑出的一连串动作,故孱弱犹疑,笔画质量、力度、风神都减损了许多。

图5中“子”字下弧竖勾也差别明显,诗帖弯弧勾法在行笔至末端处直接挑出,缺乏颜字在行笔略微回锋调整成中锋后再顺势弹出的动作,因而在勾法运笔细节丰富性和力度上欠缺许多。此外,“子”字结体仪态上,诗帖结构由于缺乏稳定性几于倾倒,颜字则充满张力,体现出“雄秀”仪态⑦。

图6是“本”字的书写习惯问题,朱关田先生曾指出过这个问题[5]。纵观存世可信的颜真卿楷书碑帖,“本”字写法概率不出图示《元次山碑》两种,很少见到前者之写法。根据笔迹学理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虽然有差别,但稳定性是动力定型之后自家区别于别家的内在根据,去基本特征的自身统一关系是鉴别笔迹真伪的基本条件[4]78。

图7中两种“坐”字结构安排特征极其鲜明地说明了问题。存世颜字中少有(除了《干禄字书》中所列“坐”字之异体书外)在“土”上头“口”字的写法。此外,诗帖“土”字竖画奇肆突兀,毫无颜体之含蓄端严之感。“土”字短横诗帖字不足盛坐两人,而颜字则余裕有容。《干禄字书》中之“坐”字,“土”上短横虽短,但是其下长横也没有如前者那般夸张,整体仍是含蓄和谐的。

图8中两组“气”字,诗帖之横折钩倾斜幅度夸张欠端严雍容之气度,颜字则悠游从容许多。在勾法上,诗帖局促孱弱而颜字笔法雍容自得,力贯毫端。横竖弯钩的形态上,诗帖显得倾斜窘迫而颜字雍容大度。此外,诗帖“气”内之“米”字撑得太满因而密不透风使人感到急迫压抑,颜字“米”字既有“满不要虚”⑧的充实感,又有足够的留白,因而大小得宜,显出落落庄严之相。在细节安排上,这种差异所在多有,如“米”字四点之呼应顾盼之姿,颜字殊胜于诗帖字。

图9中两组“江”字,三点水笔法之精微变化与呼应上,颜字第三点位置比前者更靠外,其挑出的牵丝与第一点成一条线,“工”字两横长度相差不大,且其间距姿态方面,两者差异较大。颜体结构特点归于端严正大。

图10所示,二者最大差别在于右旁“乍”字,诗帖“乍”字撇横相结位置低而颜字高,因此与竖画关系上颜字能够利用这一虚白“深入”上部,造成緊密牢固结合之态势,并为其下之两横预留了充分的空间,故结构显得优裕雍容。在“乍”字竖画上,多采用垂露竖,追求含蓄雄浑的美学境界。

图11所见,诗帖“非”字右侧竖画是悬针竖,而颜字“非”字右竖用垂露竖,而且两竖画长度几乎相等,在一条底线上,较之于前者更为含蓄凝重。

图12所示,诗帖“常”字下部之“巾”较之颜字更宽更大,显得笨拙僵硬,颜字“巾”中竖画更短更含蓄,形成上放下收的结构特点。此外,颜字“冖”字与“口”字间距与“口”字高度几成等分距离,“巾”字宽度与“口”字宽度差不多等距,这样严整的比例配置体现了唐代书法“尚法”的普遍美学企求。颜体“常”字头上的左点有挑丝造成左右映带顾盼的生动关系,这点诗帖是不具备的。

图13中对比所见,颜真卿鲜有横画如前者之抗肩耸起之横法,诸竖勾也生硬板滞,此外,颜字“静”下部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而非如诗帖所示之左高右低。二者既有笔法差异又有字势结体之明显不同。

图14所示,就存世楷书中鲜见颜真卿有诗帖之写法,颜字这样的写法造成一种高古的意趣。

图15颜字“及”字主笔在捺画上,是一字中最为深刻有力之笔画,显示了颜字典型笔法特征。此外,颜字中撇与捺画交错搭配,撇画直如利箭,弯撇柔中带刚,直线和曲线交错结合形成的空间切割关系,避免了造成诗帖中由于虚白太多而导致的沉闷呆板之感。最后,撇和捺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保证了字心的稳定。如此在一个字内,成功解决了曲直粗细虚实奇正等矛盾关系,不能不说这是颜真卿的得意之笔。

图16“来”和“东”字对比无论在笔法还是在结构、整体观感上都有很大差异。“来”“东”主笔竖画是关键,诗帖竖画歪斜欠挺拔,勾法也弱。在整个字形中竖画太长,撇捺因而位置太高而其下虚白太多,以致字空间切割失调而显得突兀生硬,勾法也疲弱拖沓。相比之下,颜真卿则完美地处理了这些问题,故而字显得敦厚沉稳。

图17中,诗帖“始”字中女部结体由于首笔撇折斜度不够(太直)出现了失衡,遂用长撇来补此缺陷,接着为了矫正女部偏差,又企图用拖长厶部撇画加重厶部之点来“拽下”失衡的字心,怎奈留给口字的空间太过促狭,而造成字右下部拥堵而左下部疏空,又左右两部结合的太紧导致“始”字结体失败。两者对照,高下立见,显非一人所书。

由图18所见,“今”字两种写法差异明显,考察颜楷书“今”字内上点皆为短横,下点化为垂露短竖与横衔接,而且“今”字内上下两点间的横画较短,这些用笔和结构特点,诗帖皆不具备。

颜字“山”右竖基本不出头,而诗帖山字出头许多,没有颜字浑厚含蓄风致。

颜字“千”竖画力贯毫端,收笔斩截有力,形如钢枪。诗帖竖画力度远逊。颜字用笔率横细竖粗,而诗帖此法殊乏。

颜真卿“崇”字山部扁平,三竖几乎等高且与下部诸横等距,下部小字柱竖极短,其左右点顾盼呼应,此诸特点诗帖俱无。可知颜字有敦实朴厚、绝去姿媚、愈老弥坚之特色。

颜字“川”字三竖几乎等长,字形或方或扁,而诗帖则第三竖显长,此非颜体法度。翻检颜字鲜见诗帖之写法。

颜体“皇”字下面王字前两横与白字等宽以显敦厚,而诗帖有违此法。

颜字“阝”部横画较平,竖画用力均匀,字上点与横相接较紧,字中横画较短,诗帖明显过长,点位置高,皆非颜氏笔法。

颜体“心”字中点与卧勾起笔几乎居同一条线,中右两点顾盼神飞,而诗帖“心”字中点太高,三点无呼应之势,卧勾失于急促,较之颜字神采殊乏。

由图26对照可见,颜体字“虍”部顶上竖画突出较少,横撇衔接含蓄,“虎”末笔竖弯钩笔锋暗收不出勾。诗帖皆不合此法。

通过图示①②③可见,《清远道士诗》帖中有三处违反了颜体的习惯写法,造成“姿媚”之态,此颜体不取。

如图28图,经检索[6],颜诸碑帖中之“游”常写作“游”,鲜见“游”之写法[7],这点朱关田先生早有指出,另外诗帖中“异”字之异体写法,颜体中中竖贯通下来的,这点也可并作为字迹检验之一例。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28组诗帖显例与颜体同类字笔迹纵横交错比较分析可知,诗帖与颜字在基本笔法上,有竖(中竖、川、千字等)、勾(直竖勾、戈勾、挑勾、心勾)笔法之根本不同。在字法结构上,有“川”“始”“皇”“声”等字之规律性显著差别。在异体字习惯写法上,有“游”(颜真卿写作游)、“年”“本”等字异体习惯写法之差异。在书法风格上,颜体在大历六年前后大体上清雄圆劲,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颜体”风格⑨。而《诗帖》则力弱调俗,远逊颜体。总之,《清远道士诗帖》与颜真卿书法存在着显著而根本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笔法、结构、异体字、风格等诸多书写特征和书写习惯上。颜体明显的笔法特点如以中锋行笔为主,横细竖粗,用笔沉雄浑厚,具有篆籀笔意(篆籀笔意愈老愈着,尤以《颜家庙碑》为典型),结构外拓,富有阳刚正大、雄壮端悫之气格,而且愈老弥壮。颜真卿在33岁时书丹的《王琳墓志》犹不脱浓郁的初唐清丽气息,38岁时书丹的《罗婉顺墓志》与42岁时的《郭虚己墓志》清雄之气越来越明显,比之在44岁时书丹的《多宝塔碑》和46岁时的《东方朔画赞》,笔力更为沉雄阳刚,基本代表了中年时期清健端严风格。56岁时的《郭家庙碑》、63岁时的《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及64岁时的《宋璟碑》《元次山碑》《裴将军诗帖》则越来越具有“颜体”气象,笔力也愈老愈辣,此时期已与中年时期的清雄风格有明显不同。颜真卿71岁时书丹的《颜勤礼碑》和72岁时的《颜家庙碑》等作品则标志着颜体风格的完全成熟和确立。正所谓人书俱老。纵观颜真卿书法之师承渊源与嬗变趋势,其基本演变路线是由“清”向“雄”,由“媚”向“拙”演进,这既是他自觉追求的结果,也是他忠贞守正、磊落拔俗、体道合玄之全部心性修为的真实反映。然而《清远道士诗帖》这些规律性的书写特征和习惯总和,都与颜体特征格格不入,这显然不是偶然和表面的差异,而应该是必然和本质的区别。基于以上大量笔迹比对分析,两者笔迹存在诸多根本区别之实情,由此不难得出《清远道士诗帖》断非为颜真卿所书之结论。后人敬慕颜真卿为人,当然亦不排除冒名求利的企图,于是伪造临仿开来,留元刚将之收入《忠义堂帖》中或系失察所致,但是颜真卿书法至此已然成为其伟岸人格与政治节操的象征符号[8],留元刚收录《清远道士诗帖》或许正是这种敬仰心理的表证。

注释:

①朱关田.艺术巨匠颜真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1:206,标明《清远道士诗》作于大历六年(771年)。又见朱关田.颜真卿年谱[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201。朱关田主编.颜真卿书法全集珍藏版(第八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165. 相关系年考证。

②何焯.义门先生集(卷十):杂着[M].清道光三十年姑苏刻本。

③朱关田先生先后三次提出质疑分别是在其三部论著里:第一次见朱关田.颜真卿传[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118;第二次见朱关田.唐代书法考评[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163-164;第三次见朱关田.唐代书法家年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489;第四次见朱关田.颜真卿年谱[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211-212;第五次见朱关田.颜真卿书法全集珍藏版(第八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165. 五次所指疑点基本相同,朱先生在后三次时举证语气肯定,基本认定为赝鼎。

④见杨雄《法言·问神篇》。

⑤见刘熙载《艺概》。

⑥见普莱尔《笔迹心理学》。

⑦《东坡集》卷二十三,明成化本《书唐氏六家书后一首》:“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⑧欧阳询《三十六书法》,见《新刊唐荆川先生稗编》卷七十八,明万历九年刻本。

⑨2020年11月在西安出土,详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刻文献研究信息”公众号2020年11月13日发布《陕西新出颜真卿书天宝五载〈罗婉顺墓志〉》新闻。

参考文献:

[1]朱关田.颜真卿书法全集珍藏版:第8卷 [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165.

[2]贾治辉.笔迹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3.

[3]汪昌禹.笔迹神秘现象破译[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2.

[4]贾玉文.笔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内部发行),2011.

[5]朱关田.唐代书法考评[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163-164.

[6]朱关田.唐代书法考评[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163-164.

[7]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61-169.

[8]杜浩.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20:33-34.

作者简介:豆红桥,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颜真卿笔法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最强大脑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飞白与枯笔的区别
颜真卿拜师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劝学诗
《左传》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