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的抗战“斗争经”

2021-05-17 03:47梅兴无
百年潮 2021年3期
关键词:豫西伪军八路军

梅兴无

皮定均

毛泽东主席“皮有功,少晋中”六个字,使初评为少将的皮定均破例被授予中将军衔。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立下的奇功亦因此广为人知。其实,这位“英勇虎将”(徐向前语)在抗日战争中就屡建功劳,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炼出一套独特的克敌制胜的“斗争经”。

靠两座“大山”

皮定均,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教导师第二团团长。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率部到晋冀交界的潞城、黎城、涉县、武安等县,带领部队运用麻雀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在邯(郸)长(治)大道沿线神出鬼没地袭击、伏击日伪军,破袭交通,迫使日伪军不得不全线退出邯长大道,保卫了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东南侧的安全,巩固了太行根据地。

1940年2月,皮定均被任命为太行军区五分区司令员,担负太行豫北地区开辟新区的重任。他在作动员时说,开辟新区就是同敌伪作斗争,取胜的关键靠两座大山:一座太行山,是我们取胜的根据地;一座人民群众,是我们取胜的基础,我们的兵源、给养都是从这座“大山”来的。他叮嘱下去开辟新区的干部战士:“你们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不仅要打仗,还要做比打仗更艰巨的群众工作,用我们的主张、行动去宣传发动群众。”

五分区开辟新区时期,也是部队和群众最困难的时候。时值大灾,群众生活极其困难,靠吃柳树叶、榆树皮充饥。皮定均和指战员们心里非常难受,他提出要与乡亲们同甘苦、共患難,带头与战士们一起挖刺儿菜,采树叶,和着小米稀饭吃,省下口粮救济灾民。

徐向前题词

皮定均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部队和群众必须开展生产自救。部队带头,五分区司令部、政治部抽出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开赴辉县西北太行山麓开荒。他对开荒人员提出:开荒不单要生产粮食度过灾年,更重要的是发动山下群众,这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政治食粮。

皮定均更是身体力行,带人到河南林县上庄村一带开荒自救。一住下他就让警卫员找来村长商量事情。张村长战战兢兢地来到司令部。皮定均给他让座倒水,说:“张村长,不用怕。八路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我们是一家人啊!”张村长毕恭毕敬地问:“您就是皮司令吧?”皮定均和气地说,“老乡,你就喊我老皮吧。我知道,你给日本人、伪军当过差,吃尽了苦头。八路军来是为了解救劳苦人的。今年天旱,群众生活困难,我们部队和群众一起开荒种粮种菜,生产自救。请你来,就是帮我们找乡亲们借些农具,用坏了照价赔偿。”没想到八路军只是借农具,张村长心里顿时轻松起来,激动地说:“好,好,我这就去帮你们借!”“皮司令不派粮款,只借农具”,在群众中不胫而走,越传越广,八路军的亲民形象树立起来了。

皮定均还组织助耕队,帮助缺劳力的农户开荒播种。为了解决浇地用水问题,他带领部队和群众一起干,修成一条1.5公里长的渠道,群众称之为“爱民渠”。在军民共同努力下,终于度过了灾荒。

皮定均还严明部队纪律。一次,两个侦察员执行任务回来,饥饿难忍,白拿了一小贩的油条吃。小贩闹到了分区司令部。正在开会的皮定均叫停会议,把小贩请进屋,问明情况后,诚恳地向他道歉,并叫人付账。送走小贩,皮定均立即让政治部调查此事。政治部张主任弄清涉事者是受皮定均器重的两个侦察员,建议从轻处理,下不为例。皮定均严肃地说:“不行!一定要严肃处理,不然会失去民心!”

八路军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受到群众的衷心爱戴。群众认定八路军是他们自己的队伍,是真正打鬼子的队伍,军民之间建起牢不可破的鱼水关系。1942年秋,皮定均率部驻在林县合涧一带。时日伪军在林县城修据点,准备对林县军民实行“大扫荡”。皮定均亲自带警卫员小陈化装潜入县城侦察,日伪军得知情报全城戒严搜捕。皮定均与小陈骑马直奔城北出城,钻进青纱帐转移到西贤城村。村民王化民将皮二人藏于地窖里,然后前往合涧给八路军送信。由王化民带路,八路军一个连潜到西贤城村附近,向围困之敌发起突袭,掩护皮定均从王帽山撤退。日军头目宏光得知皮定均逃脱,十分恼怒,追查内线。因汉奸告密,日伪军抓捕了王化民,放出风声要活埋王,以诱捕皮定均。皮定均闻讯后,将计就计,置日伪军设下的陷阱于不顾,直袭日伪司令部。留下的少量伪军一打就乱,八路军消灭了十几个伪军,成功救下了王化民。

1943年4月,日军再次向太行山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大扫荡”,国民党驻豫北部队纷纷投敌,广大地区沦为敌占区。太行军区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命皮定均率部挺进林南,开辟新区。4月24日,五分区主力一部在皮定均率领下到达林县城关,在民兵独立营的配合下,驱走日军的警戒部队,侧击日军的补给线,俘日军第四混成旅团军官一人。

1943年8月,在司令员李达的指挥下,太行军区发起林南战役。参战部队分为东、西两个集团,同孙殿英、庞炳勋的伪军作战。皮定均等负责指挥东集团,8月19日攻克林县城及其周围据点,歼灭伪前敌总指挥刘月亭的第七军和太行保安司令李同秀部;22日连克原康、临淇、东姚等据点。是役共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攻克和收复据点80多处,40多万人民获得解放,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林南、汤阴、淇县等五个抗日县政权。

挥两只“拳头”

林南战役后,太行军区命令五分区从林县北部向新乡发展,开辟创建太行军区第七分区,同时成立了太行第七地委。皮定均担任七分区司令员,为建立发展包括林县、辉县、获嘉、安阳、汤阴、淇县、汲县、滑县等县在内的豫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皮定均一到新的地区就指出,我们想在新地方站住脚跟就得靠斗争,斗争靠武装,但武装单靠分区两个团的主力部队这只“拳头”远远不够,必须靠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两只“拳头”,挥两只“拳头”才有力量。

当时,地方武装的“拳头”还是“画饼”,如何使地方武装的“拳头”迅速长出来、强起来?皮定均和政委高扬商定,派得力干部下去,发动群众,建立武装。皮定均说,新区好比刚开垦的土地,需要播良种,需要施肥料,让种子生根发芽,长出壮苗。我们把干部撒到下面去,就是播撒红色种子。

干部从哪里来?皮定均提出,向“精兵简政”要干部,即“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把有能力的干部派到县、区,独当一面,组建起文武双全、军政兼备的县、区领导班子,使之成为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瓦解敌人、发展新区的骨干力量。

皮定均首先按照“机构要简,干部要精,班子要小,效率要高”的原则组建七分区机构,分区领导只设司令员、政委(兼地委书记)和政治部主任三人。他自己掌握的司令部未设参谋长,只设作战、侦察、军务三个股,作战股没有股长,只有两个参谋,侦察、军务各设一个股长。政治部设组织、宣传、保卫、敌工科,科长三人,干事也很干练。供给、卫生更是精简,粮食供给主要靠地方,伤员主要靠群众。地委代号叫“黄河部”,除地委书记高扬外,专职地委委员只有三人,专员公署也很精简,地委、专署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在一起还凑不齐两桌人。

经过简编的一团、三团都未设机关,各编四至五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一个特务连,给团、连配备了精干的班子,重点加强一线战斗部队。

这样就节约下来一批干部。皮定均把能力比较全面的干部派到林县、辉嘉、淇县、汲县、安阳、汤阴等地当县长、书记,再调配几个得力的工作人员,县委班子的架子就搭起来了。县长、书记同时分别兼任县大队大队长、政委,又从部队抽调一批营、连干部充实到县大队,由他们专门从事地方武装的组建和发展。

皮定均把大量精力放在“白手起家”的地方武装这个“拳头”的建设上,亲自抓县大队建设。为了便于开辟新区,皮定均和高扬商定,将物产丰富、粮秣充足的辉县薄壁以南的辉县、获嘉二县的部分区域析置为辉嘉县(以二县各取一字为名)。皮定均将熟悉地方工作的干部刘方生派到辉嘉当县委书记,并挑选了几个武装骨干,组成了一支武工队。

皮定均告诉他们,先靠山建立立足点,再积极向平原地区拓展。这支武工队很快在斗争中发展成为第一个连队。同时,几个武装骨干在上八里、褚丘等地组织了两个区干队,这两支队伍加在一起又成了一个连队。接着,他们集中两个连的兵力消灭了秦宝仁的伪军30多人。辉嘉县大队经过由小仗到大仗,边战斗边发展,开辟了活动的根据地,逐渐把敌据点薄壁孤立起来。

皮定均又从一、三团给辉嘉抽调几个骨干,加上县大队的十几个警卫员,组成一支武工队,趁渔村、师庄、三位营伪军集中到南靳村看戏之机,奔袭得手,夺取轻机枪二挺,又拉起一个连队。这样,辉嘉县大队有了三个连,编成了一个营。县大队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站稳了脚跟,辉嘉县在辉县南部、获嘉北部和新乡县西北部,建立了县政权和八个区政权。

皮定均发现身边一个叫郭兴的通讯员十分机灵,就给他三个人,长短枪各一支,还有五发子弹,让他到敌后组织武工队。郭兴带领武工队飞车抓鬼子、夜炸洋桥、火烧城隍庙、西王庄截粮、攻打高家庄,一次次偷袭敌人成功。后来,以郭兴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塑造了李向阳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皮定均对下去的干部工作非常满意:“这些干部是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军政兼备,能办事又可靠,既精干又灵活,这是我们创业的本钱,发展新区的根本。”

各县县长、县委书记放手发展地方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到一年各县大队都发展壮大起来。到1944年秋,林县、辉县县大队的规模都相当于主力团开始的规模,地方武装这只“拳头”长了出来,强壮起来。与此同时,两个主力团连队也增加到七个或九个,每个团的兵力增长了一倍以上,由原来的小团变成了大团。七分区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到了8000余人。各县不脱产的民兵总数达到近三万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齐头并进,两只“拳头”愈来愈大,挥动起来也愈来愈有力量。

皮定均则可以游刃有余地调动主力部队对付主要敌人,部署一团向北向东,三团向南,“屁股靠屁股”分别向外发展。一团全力支援林南、水冶、汤阴、淇县、汲县地区的斗争,到1944年春,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开辟了安阳、汤阴、淇县和汲县,打下了杨闾川地区,成立了新辉县。三团开辟了辉北、辉嘉、修武等地区。最后,皮定均集中分区主力部队和几个县大队,进行著名的林水战斗、安汤战斗,整个新区开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开创和发展了豫北抗日根据地。

拜两个“老师”

皮定均认为,要更多地消灭日伪军,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就要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怎么学?要拜两个“老师”,一个叫“胜仗”,一个叫“败仗”。打了胜仗,要及时总结出几条经验来,在下一次战斗中发扬光大,仗才能越打越精;打胜仗往往是从打败仗开始的,从败仗中汲取的教训最宝贵,记忆最深刻,对提高自己和部队的战斗水平最有帮助。

他时常提起1942年5月在反“扫荡”中的一次败仗。那次他带着一支队伍游击到涉县、磁县交界的老爷山。一队鬼子兵从此地经过,皮定均一个伏击把日军打蒙了,日军往山下溃逃。皮定均正高兴,日军神速地反攻上来,冲垮了八路军,皮定均身边只剩下警卫员小刘,他俩一口气跑上山顶,脚下却是万丈悬崖。鬼子紧追不舍。危急中皮定均发现崖下有条石缝,两人便攀着藤条藏身其中。鬼子在崖头上折腾到下午三点才离去。皮定均脱险回到部队,第一件事就是总结经验教训,说此仗先胜后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轻敌,把训练有素的日本兵当成国民党军了。

1943年9月,七分区成立不久,盘踞在林县城的李同秀伪军经常出城抢粮,甚至把手伸到七分区控制的合涧地区。10月初,皮定均命令一团袭击伪军据点灯山。但一团偷袭未果,只得转为强攻,第二天虽攻占了灯山,但一团伤亡了70余人。皮定均认为打了一個败仗,并亲自帮助一团总结教训:一是战前对敌人加固工事、增加兵力的情况心中无数;二是指挥员轻敌,认为伪军一攻即破,一冲即散,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帮助部队从作战准备、战斗过程、战后处理等存在的问题上进行整改,确保在败仗中犯的错误以后不再犯。他还举一反三,带着司令部、政治部的干部到三团检查、整顿,要求三团也要从中吸取教训。

1943年冬季,辉嘉县大队和几支武工队通过游击战,向敌占区挤地盘,逐渐把薄壁镇变成了一个孤立的敌人据点。皮定均决定两个主力团长途奔袭薄壁。按照皮定均的命令,1944年1月11日夜,一团经林、辉山区进入离薄壁不到五公里的上八里,隐蔽待机;12日晚,三团穿过盘山险路也抵达上八里,与一团会合。皮定均亲自作战前动员说:“薄壁伪军好比一口大肥猪,已经被我们圈了起来。现在我们要打开圈门捉猪过年。这一仗一定要打好!”当晚,两个团就按预定计划行动。由于八路军隐蔽、神速,战斗仅进行两小时即告结束,俘敌200余人。当东方破晓时,八路军的队伍满载缴获的大批物资开出薄壁镇。过春节时,皮定均在和指战员们一起享用战利品的同时,认真总结了这次胜仗的经验:一是攻其不备,敌人忙于准备过年,疏于防范;二是突然袭击,八路军远在百里之外,敌人做梦也想不到会受到攻击。

1944年初夏,皮定均指挥部队在平汉路两侧的邢台、安阳、新乡、辉县广大地区,主动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位于辉县和汲县连接处的大王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伪军为控制这个战略据点,筑起一座15米高、容纳一个半连兵力的大炮楼。在炮楼上可监视方圆五里范围的情况,严重地威胁着七分区各县之间的联系。皮定均决定拔掉这个钉子,他指挥部队分为两路,一路控制大王庄附近的村庄,阻击增援之敌;另一路夜袭据点。日伪军利用大炮楼进行火力封锁。八路军进攻受阻。皮定均到距炮楼30米处指挥,发现硬攻难以得手,就让警卫班长把原来缴获的日军烟幕弹取出来,说:“上这个‘秘密武器,给他们点厉害尝尝!”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几个突击队员把烟幕弹朝敌堡射孔扔了进去,炮楼变成了“烟楼”,趁敌混乱之机,皮定均下令部队迅速攻上炮楼,敌人纷纷缴械投降。皮定均高兴地说,这次战斗的胜利,为部队今后攻坚作战提供经验,攻坚不能硬拼,要巧攻。皮定均率部乘胜连克日伪军在平汉线西侧设置的几个据点,巩固了太行豫北抗日根据地。

豫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但林县县城还在日伪军手里,驻有一个中队日军和三个团伪军。1944年4月,皮定均奉命指挥七分区的一团、三团和五分区的一个团解放林县城。敌我双方兵力大体相当,但八路军缺乏重武器,攻坚没有把握。皮定均决定采取调虎离山、各个击破的战术。先设下疑兵之计,派侦察员到林县城周围山头上装作看地形、挖工事;用老部队的番号挨家挨户地号房子,说八路军要攻打林县城;让“两面政权”人物向日伪军报告,八路军包围林县城,马上就要发起总攻。但城内守敌将信将疑,按兵不动。

这时,林县县大队活捉了一个带人到乡下抢粮的伪军参谋长李大用。皮定均灵机一动,要让他当一回蒋干。皮定均把李大用关在离司令部不远的小屋里,暗地通知各部队每晚12点钟后轮番派人来司令部“报告”攻打林县城的战斗准备情况,并有意让李大用偷听。又叫司令部描了一份有20多个红箭头对准林县城的作战地图,在提审李大用时,将地图放在桌子上半遮半露。皮定均向他询问城里兵力情况后问:“我们20个团攻打林县城,能否拿得下来?”李大用嘴上说“没问题”,但心里却七上八下。这天晚上,李大用彻夜难眠,趁看守战士“打盹”之际,一溜烟逃回林县城,连夜向上司报告了“八路军20个团攻城”的情报。这情报与他们得到的八路军即将攻城的各种情报相一致,不由得他们不信了。他们仓皇决定,留一个团守城,其余的两个团沿林水公路东撤。皮定均抓住战机,以少量兵力佯动追击撤退之敌,指挥主力向县城发起猛烈攻击,一举突入东门,全歼守敌一个团。东窜之敌沿途又遭地方武装袭击,夺路跑到水冶、安阳。林县成为太行豫北地区全部解放的一个县。

1944 年七八月间皮定均在河南林县上庄驻地的留影

在一年多时间里,皮定均在太行豫北地区组织大小战斗300余次,在反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的斗争中,不放掉任何一个歼敌时机,从歼敌三五人,十几人,到三四十人,积小胜为大胜,创建了有数十万人口的豫北抗日根据地。

用两把“武器”

为了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把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最终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得力干部和精锐部队组成先遣支队,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月中旬,皮定均和五分区政委徐子荣前往山西辽县上麻田村中共北方局驻地受命,组建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先遣支队,辖三、三十五两个团和一个直属特务连,共1700余人。皮、徐分别任支队司令员和政委。主持北方局工作的邓小平与他们谈话时指出:“你们过了黄河怎么站住脚,靠什么开辟根据地?光靠打仗是不行的。国民党40万大军全线崩溃,你们只有两个小团,1000多人,怎样打?你们必须依靠党的政策,用党的政策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才能站稳脚跟,开辟工作。”

9月上旬,皮定均等率豫西先遣支队从林县出发,历时20余天,行程千余里,抵进豫西登封、临汝、偃师一带。当时的豫西,日伪军控制平原地区和交通要道;土著武装的“司令”多如牛毛,占山为王;一些群众对八路军不了解,心存疑惧和戒备。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开展斗争?

皮定均在党委会上指出,现在的形势印证了邓政委对豫西形势的判断,靠我们支队这点力量,想在豫西打开局面实属不易。特别是那些土著武装,推一把,他们就会帮日伪军;拉一把,他们就会成为八路军依托的力量。因此,我们要用好两把“武器”:一把是“武装斗争”,一把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把“武器”,是我们的拿手戏,但目前这点人马势单力薄,必须花更多的精力用统战这把“武器”,采取灵活方式做那些“司令”们的工作,把他们拉过来,壮大我们的力量。

皮定均还说,用好统战“武器”,我军要以良好形象示人。到豫西之初,他果断下令三团突袭正在兴建中的登封日军机场,歼灭日军一个中队,解救出修机场的近3万民工,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接着,他决定兵分两路,开展武装大宣传。三十五团以东西白栗坪为基地,主要活动在登封、偃师、临汝、伊川、洛陽、禹县等县,三团以巩县琉璃庙、茶店、米河为基地,主要活动在巩县、荥阳、汜水、密县等地,开展群众工作,揭穿敌伪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污蔑宣传,扩大八路军政治影响,展示部队真实形象。指战员纪律严明,行军“日不进村寨,夜不宿民房”,风餐露宿,赢得了豫西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为开展统战工作、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偃师县府店乡乡长、联保主任裴子明,手下有人有枪,绰号“裴大炮”,曾干过欺压百姓的坏事。日军入侵偃师后,裴子明组织“杆子队”,九龙角一战,他带领100多人与日伪军300多人对峙三天三夜,硬是把日伪军阻止在寨堡之外。裴由此名声大震,队伍一下扩张到500多人。裴子明与原西北军五十五师师长孔从洲过往甚密,孔部撤退时,把装满了八个秘密窑洞的枪支弹药交与裴子明保管。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军都找到裴子明,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交出军火。裴子明不为所动,一概回绝。了解这些情况后,皮定均亲自到裴子明家拜访。可裴子明误信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对八路军心存疑忌,避而不見。皮定均两次登门都吃了闭门羹,第三次登门时,裴的大哥被皮定均的诚意打动,告之裴子明藏身少林寺。皮定均直奔少林寺,与裴子明坦诚相见,讲明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对他过去做的错事既往不咎,并以缴获的日军指挥刀相赠。裴子明对皮部袭击登封飞机场、解救出近3万民工等抗日之举很钦佩,决心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并将其保管的所有弹药全部献出。裴子明所部改编为抗日队伍,并接受支队委任,担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武装科长和县独立团团长。独立团后来发展到1000多人,裴子明带领这支队伍历经数十次战斗,对开辟偃师抗日根据地起了积极作用。

收编裴子明部在豫西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土著武装纷纷向豫西支队靠拢,接受收编,转化为抗日武装。巩县五指岭号称“山大王”的程子川四个中队土著武装被支队收编后,对建立豫西根据地后方基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偃师顾县镇关仰之的80余人的土著武装被改编为清河独立大队,为支队筹军粮、送情报、袭击日伪军、铲除汉奸等做了大量工作。临汝县大峪店秦光善的地主武装,被改编为支队的一个中队,把守大峪店南山石界岭关隘,保障了豫西根据地南大门安全。大地主李汉臣、李菊五因担心日军报复,不敢公开靠拢八路军,支队通过反复做工作,促使他让出了大峪店地盘,还给八路军留下一部分枪支弹药。收编的各土著武装实力迅速壮大,成为各县独立团的基本力量。

皮定均还积极做豫西社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与八路军合作。偃师的知名人士李光五积极支持支队抗日工作,支队委任他为偃师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偃师进步乡绅胡亚卿带头捐献小麦20石,充做支队的军粮,被支队委任为景阳区民兵联防总指挥,后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担任过北洋政府议员的任召鲁、国民党老党员王三江,以及清末秀才李丽庵等,也都积极投身或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活动。

豫西支队灵活用好统战这把“武器”,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部队主力与地方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用好武装斗争这把“武器”,与敌人展开反“扫荡”斗争,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他们亲切地称豫西部队为“皮支”。

豫西支队独立奋战三个月,先后进行白栗坪突围战、口孜保卫战、佛光峪战斗、石道战斗,粉碎了日伪军“扫荡”,建立了以嵩山为中心,陇海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北界邙岭,南近汝河,东至荥阳,西达洛河近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组建了洛阳、偃师、伊川、登封、临汝、巩县、荥阳、汜水、禹县、密县、伊洛11个县政府和数十个区政府,嵩山、箕山两个行署。1945年1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称赞该支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中,即获得了不小建树”。

鉴于豫西支队已站稳脚跟,八路军总部陆续从延安、太岳、太行等地派出一批干部和部队进入豫西,加强豫西根据地建设。1945年2月中旬,王树声、戴季英率领豫西抗日三、四支队由延安远征到登封,在白栗坪与豫西支队会合。2月26日,河南军区在白栗坪成立,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委。

皮支队改编为河南军区一支队兼一分区,辖区为登封、偃师、洛阳、巩县、伊川、荥阳、汜水等县,皮定均兼任军分区司令员,徐子荣兼任军分区政委。3月中旬开始,皮定均指挥一支队及密县、偃师、巩县、荥汜等独立团,在四支队等兄弟部队的策应下,发起密(县)南、偃师缑氏、汜水高山寨战斗,巩固了嵩山根据地,为四分区开辟根据地铺平道路。

1945年初夏,河南军区发起伏牛山战役。皮定均任前指司令员,率领第三十五团、三十七团直插伏牛山西段九道梁,先歼灭傅店之敌,再杀个回马枪,消灭龟缩在车村之敌,最后攻打背子街,皮定均靠前指挥战斗,甚至冒着密集弹雨,跟随突击队冲上围墙,取得了三战三捷。

6月上旬,河南军区发起登封战役,皮定均任野战支队司令员,指挥三个团攻打敌伪在豫西的最大据点——大冶镇。敌酋刘光华率1000余人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围攻20余天未果,皮定均命人找来煤矿工人挖掘地道,实施爆破,炸开城墙,攻克了大冶镇。8月初,皮定均挥师北上,直取日伪据点陈庄寨,大、小金店,肃清登封城南之敌。

李先念题词

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执行总部准备受降的指示,皮定均率第三、三十五团集结在登封城南待命。8月19日,登封日寇撤退后,军区即令一支队接受登封伪军投降,并相机占领荥阳、汜水县城。但驻登封伪军2000余人企图固守待变。20日凌晨,皮定均指挥第三、三十五团分别自西东两面将该城包围,23日拂晓发起总攻。三团从西门冲上城墙进入巷战,三十五团同时攻入城内,经一个多小时战斗,全歼守敌2000余人,登封宣告解放。

皮定均率一支队进入豫西后,先后进行战斗200余次,共毙伤俘敌8600人,为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与豫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8年,皮定均回到阔别多年的登封看望老区群众。乡亲们奔走相告:“皮司令回来了!”皮定均循着当年的足迹,专程到白栗坪寻访当年的老房东。

1976年7月7日,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在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1992年,应豫西人民的强烈要求,他一半骨灰安放在他曾战斗的土地上,与牺牲的战友们共眠。(责任编辑 杨琳)

猜你喜欢
豫西伪军八路军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豫西山区‘玫香’杏高效栽培技术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豫西“三软”煤层支护工艺研究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八路军留守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