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在中法大学

2021-05-17 17:22宋传信
百年潮 2021年3期
关键词:蔡和森陈毅国民党

宋传信

1921 年归国时的陈毅

北京西山碧云寺,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怡人。很多人知道,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鲜为人知的是,陈毅在坐落于此的中法大学就读,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职业革命的漫漫征途。

中方动员法方退还庚子赔款,

合建两所中法大学

民国肇始,西学渐进,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前身)。1916年6月,他们又联系法国热心教育的知名人士,在巴黎成立华法教育会,合力推动中国有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蔡元培为中方会长,巴黎大学教授欧乐任法方会长。后来,华法教育会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地都建立了分会。

北平中法大学旧址

1917年1月,从法国归来的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李石曾也应蔡校长之邀,回国担任北大生物系教授。他们继续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这一年,他们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落户西山碧云寺。经与寺院住持协商,校方把寺院配殿及厨库廊舍改造成教室和教员办公室,并出资修缮早已破损的寺院。寺院50米开外,建起学生宿舍。宿舍旁的一块空地,整修成了运动场。

为动员法国退还庚子赔款,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留法勤工俭学会领导人倡议建立中法大学,得到法国里昂的积极响应。拟议中,中法大学由北京大学、广东大学、里昂大学三方派代表负责筹备。1920年,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这标志着北京中法大学正式成立。蔡元培兼任校长,贝熙叶为法方校董。

1921年7月,里昂中法大学(简称“里大”)注册成立,并于10月开学。中方校董为吴稚晖。管理工作以法方为主,招考工作由中方负责,绝大部分学生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公开招考,并以“呈验文凭或经过考试”招录留法勤工俭学生。广东中法大学未能成立,北京、里昂两地中法大学结成“姊妹校”。里昂中法大学也被称为北京中法大学海外部,北京校区优等生可保送至里昂校区深造,借助法国教育资源成为专家或教授,以便回国投身“教育救国”。

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参与领导进占“里大”,陈毅被遣返回国

1919年底陈毅和胞兄陈孟熙抵达法国首都巴黎后,前往巴黎南郊的蒙达尼(也译作蒙塔尔纪)中学补习法文。在蒙达尼,陈毅与蔡和森成为亲密好友,同在一个教室里听课,陈孟熙与蔡和森还是同桌。

此时的陈毅,崇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决心认真学习西方,把主要精力放在补习法文上,还劝哥哥孟熙不要轻易接受什么主义和思想。1920年4月中下旬,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陈毅兄弟等人进入巴黎近郊施耐德公司的一个分厂工作。工厂内等级森严,他目睹了法国工人所承受的严重压迫,对西方文明的美好印象破灭了。蔡和森介绍陈毅阅读《共产党宣言》,让他感到豁然开朗。陈毅后来曾说:“蔡和森对我起了很重要的影响。”

入厂三个月后,陈毅被提为技术工,工资从每天12法郎增至18法郎,开始有点积蓄。他打算在法国读个正规大学,“当个文学博士”。每天下了工就补习法文,广泛涉猎法国和西欧文学作品,不大愿意与搞革命的人来往,要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辛苦劳作攒钱,不舍得吃穿,却能花上几法郎去巴黎歌劇院赏乐。然而,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他的梦想很快又破灭了。

由于法国经济不景气,很多勤工俭学生失业。而且,华法教育会宣布不再提供资助,北洋政府也拒绝救济并准备把无钱无工的学生送回国。一下子,勤工俭学生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有的甚至客死他乡。作为技术工,陈毅的处境比其他同学要好,但他毅然投入斗争,并成为四川同学的代表。

1921年2月28日,400多名勤工俭学生在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陈毅等人的带领下,齐聚巴黎,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即要求政府救助,无条件开放“里大”、录取留法勤工俭学生,遭到法国骑警的驱赶。饥寒、鲜血,让学生们信奉的工读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纷纷破产。陈毅也因旷工参加这场斗争,被厂方解雇了。

6月至8月,周恩来、赵世炎、陈毅、蔡和森等人又发起“拒款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借款买军火。中国政府发现,勤工俭学运动已偏离当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宗旨,成为海外版的五四运动,于是将“里大”入学权给了新从国内招收的另一批学生。蔡和森、陈毅等人奋起抗争,进占“里大”,遭到拘禁。1921年10月14日,法国当局以“参加布尔什维克活动”的罪名,将其中104人武装押送至马赛上船,遣送回中国。

归国途中,被遣返的学生组织起来,由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负责。为以防万一,当时因领导学生运动而引人关注的蔡和森、李立三提前在香港下船。11月下旬抵达上海后,陈毅带领同学们奔走呼吁,争取到转入北京中法大学读书的权利。萧明、颜昌颐以及陈孟熙、同学金满城等,旋即北上,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陈毅则留下为同学们的权益继续斗争。

1921 年,由法国勤工俭学被迫归来的部分学友合影,右三为陈毅,右二为陈孟熙,右一为陈修和

进入北京中法大学,陈毅转为中共党员

萧明、颜昌颐到北京中法大学后,与湖南老乡、中共党员邓中夏、陈为人建立了联系,先后被介绍入党。在李大钊的指导和支持下,1922年下半年,中法大学党支部(也称中共西山支部)成立,党员有萧明、颜昌颐、彭健华、王斐然等十余人,萧明任支部书记(后由颜昌颐接任)。

期间,为处理本省留法勤工俭学后续事务,陈毅返回四川。1922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任主编。陈毅一直与蔡和森保持着联系,并负责《向导》在四川的发行,这使他有更多机会了解党的主张。秋天,由蔡和森通信介绍,陈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陈毅任重庆《新蜀报》主笔。他在《新蜀报》发表大量文章,有篇文章抨击军阀政治,惹怒当地军阀,被“礼送出川”。

胞兄陈孟熙和同学金满城到北京后,多次向陈毅写信介绍中法大学的情况,劝他尽快入学。当被“礼送出川”时,陈毅便决定去北京。1923年10月,正是西山层林尽染、红叶胜火的时候,陈毅来到西山碧云寺。李石曾以“过时太久”为由,拒绝陈毅入学。幸好有学友帮忙奔走,李石曾才收回成命。

在中法大学文科,陈毅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11月,经由萧明、颜昌颐介绍,陈毅由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4年七八月间,颜昌颐从中法大学毕业,被党组织派到莫斯科学习军事,所遗西山支部书记一职由陈毅接任。这是陈毅在党内的第一个职务。

1924 年,陈毅(左一)与同学在北平香山碧云寺

这个时期的陈毅,认真贯彻中共北京地委指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之中去,整天奔波忙碌,朝气蓬勃。后来曾任北京中法大学校长的李书华回忆说:“陈毅作为学生,哪儿是读书!读书是掩护,其实是在搞革命。”

为了反对校政的腐败,陈毅等七人联名上书校方,要求撤换贪腐的教务主任。为压制学生斗争,校方宣布开除这七位同学。陈毅又率同学们开展罢课,迫使校方采纳建设简易澡堂、安装热水炉等改善办学条件的意见。最终,校方也撤销了对陈毅等人的处分。

当时,党的经费困难,党员要资助党的事业,还要帮助困难的同志。陈毅拼命地为报馆写文章、赚稿费,但苦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依然清苦。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回忆说:“每天生活费仅两角钱,常常买点馒头就开水充饥。后来,进北京城里做工作,也是在艰难中挣扎……到火车站、图书馆去取暖,还曾深夜在大街上踯躅,被警察疑心为小偷,饱尝了穷苦生活的屈辱”。

助力国共两党合作,踏上职业革命道路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作为共产党员的陈毅,真诚爱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2月31日,孙中山抱病抵达北京,陈毅和北京各界群众约两万人在前门车站欢迎。

两个多月后,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陈毅非常悲痛,听说孙中山的灵柩要移到碧云寺时,便组织中法大学同学成立迎殡队,扶柩接灵。移灵结束后,陈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撰文写道:“你是光明的战士!你是民族的母亲!亡灵啊,你亡了!你不能由死回生。我只愿青年头上,寄托着你的精魂!你长休罢,我们起行!你长休罢,我们猛进!”

1925 年,陈毅(前排左九)等在香山碧云寺参加孙中山的迎丧会

1925年九十月间,中法大学的文科从西山碧云寺搬进城里的东黄城根,成立了文学院,并以法國著名文学家服尔德(今译伏尔泰)命名为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陈毅搬进城里后,住在靠近学院的文华公寓里的一间西耳房。10月初,陈毅根据党组织决定,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任北京学生总会党团书记,但名义上仍保留中法大学学籍。

陈毅毕业证书存根

在陈毅的带领下,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各省市中很有影响。至1925年底,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已成立9个区党部,90个区分部。其中,农业大学的国民党第9区党部,就是陈毅、郭春涛等人亲自创建的。

然而,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迅速分化,右派活动日益猖狂,特别是“西山会议派”,他们片面决定开除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党籍,分裂国民党的北方领导机构,并在汉花园1号另立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正值酝酿产生国民党二大代表的紧张时刻,陈毅既要提防右派分子纠集流氓暴徒的捣乱破坏,又要忙于筹备大会,工作极为繁重。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在北大三院礼堂选举国民党二大代表时,李璜、曾琦等右派分子为反对李大钊等入选而大闹会场。陈毅带领身强力壮的同学采取有力措施,把右派分子气焰压了下去。

1925年底,陈毅通过了北京中法大学的毕业考试,自此踏上职业革命的道路。但他一直未忘记中法大学这个他迈上革命征途的地方。1955年春,陈毅全家从上海搬到北京,很快他就带着家人到西山碧云寺游览,次子陈丹淮曾回忆:“到了北京不久的一个星期日,父亲就带我们全家到西山碧云寺游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拜谒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后来我慢慢知道西山碧云寺原来是父亲完成学业的地方,是他入党的地方,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地方,是他迈向职业革命家的地方。难怪他要急着带我们来,父亲是在怀旧,也是在让我们逐步地靠近他的事业和他的生活。”(责任编辑 黄艳)

猜你喜欢
蔡和森陈毅国民党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快过关了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