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毅
随着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我国进口冷链食品的新冠病毒输入潜在风险不断增大,冷链食品的消费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相关单位须加强国外输入食品新冠风险防控力度,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冷链食品消费风险。
一、高风险企业和人群的应对措施
新冠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成为新冠病毒跨境传播的载体。目前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当前媒体报道的涉疫产品多来自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巴西及北欧。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目前感染事件都发生在低温冷冻食品的流通环节,如卸货、搬运等操作过程,若做好消毒处理,则食用进口冷链食品的风险很低。因此,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高风险从业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穿好工作衣帽、戴好口罩和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和面屏。在整个搬运过程中要防止皮肤接触物品表面,切忌在脱下工作服和洗手消毒之前就触摸口、眼、鼻。此外,还需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的定期核酸检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也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严格进行“两消”,即进口冷链食品进入企业后要进行首次全面消杀、产品出厂前要对外包装进行二次全面消杀。企业需积极配合做好定期的核酸检测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冷链食品有關的人、物、环境同检必要性的认识,加强食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全链条管理,筑牢“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坚强防线。
二、消费者的自我防护
进口冷链食品数量庞大,且种类复杂,虽然我国疫情防控效果良好,但仍有病毒输入风险,国内消费者仍需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消费者在购买冷链食品时应严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在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因为正规超市有更严格的管理要求,对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更为全面,人员管理更为严格,能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二是外出时携带消毒纸巾或酒精。超市的购物篮或推车常被触摸,有可能成为交叉污染源,接触前可用消毒纸巾或酒精对扶手进行消毒。三是在购买肉类、海鲜等鲜冻冷藏食品时注意个人防护,一定要佩戴一次性手套,或将一次性购物袋套手上,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冷链食品,一旦接触应马上按照“六步法”洗手。四是关注冷链包装食品的储存条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物仍处于保质期内。
对于消费者购买冷链食品后应如何正确处理,有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是购买冷链食品后使用75%的酒精消毒外包装,并最好采用独立封闭包装储存,避免交叉污染;二是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冷链食品后,要注意用清洁液洗手,避免没有洗手就触摸眼、口、鼻;三是海鲜、冻肉要彻底清洗,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花溅洒而造成污染,可将食物放到盆中清洗,从而减少交叉污染风险;四是务必注意生熟分开,家里最好准备两至三份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容器,分别处理生食、熟食和可直接生吃的食物,不要混用;五是在烹调鲜冻食品时应烧熟煮透,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在充分加热熟透后再食用,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对我国冷链食品的流通安全仍具有威胁,为提高疫情防控水平,社会各单位应因时因势科学调整防控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的检测力度,严格做好消杀处理工作,彻底避免携带病毒的冷链食品进入我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