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
文前提要:过去2年,许多基民并没有在基金热潮中赚到钱,却陷入了投资误区中。网络中充斥着各种有关基金投资的“教条”,在实践中并不可行,反而让投资者缴了“智商税”。这次我们通过生动的解释,帮你走出基金投资的六大误区。
过去2年,基金成为很多人投资的首选。对于理财小白而言,买基金可以省去选股的麻烦;而对于一些在股市拼杀多年的老股民,也有将资金交给基金公司打理的趋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1.78万亿元,而在2年前这一数字为14.29万亿元,5年前则仅为4.86万亿元。可见近年来,公募基金的总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那么投资者储备基金知识的“账户”是否充足呢?
回顾一下,你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是否有以下烦恼?
第一,选择困难症。现在总共有多少只基金可供投资者选择呢?截至2月底,市面上共有8202只公募基金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好处是产品的选择更丰富了,坏处则是也会犯“选择困难症”。尤其是对于90后新基民来说,日常选口红色号也要“纠结”半天,何况是有真金白银投入的基金呢?
第二,没有靠谱的学习渠道。投资者无从下手,市面上涌现出了不少投资教育文章,这些文章会告诉投资者:选基金就要选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定投是“傻瓜式”投资方式,指数基金的收益好于主动基金,等等。这些基金投资方法,有些来自于课本上的“教条”,有些是一些机构营销带货的需要,还有一些则是各路自媒体、博主、网红等为了博取眼球人云亦云的说辞……然而,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吗?是否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以至于很多人跟风买基金不仅没有赚到钱,还缴了智商税呢?
第三,基金赚钱,我不赚钱。牛年以来,市场经历大幅调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成为了市场的热点话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基金赚钱”往往指的是基金的长期业绩,在大盘下跌阶段,大部分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佳,但如果拉长时间到三五年看,一些优秀基金的长期收益仍然非常可观。第二,亏损较大的基民大多是今年在高点入场的新基民,缺乏投资经验;第三,一些投资者缺乏基础的基金投资知识,陷入了投资误区之中。
那么,如何解决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这些烦恼呢?答案还是要从“学习”入手。
不过,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人云亦云,而是要理解各种说法背后的道理,赚钱要赚得理直气壮,亏也要亏得明明白白。我们将从6个常见错误着手,来一一拆解基金投资中的智商税。
No.1 定投可以让“小白”轻松赚钱?错了!
先说结论:在现实的市场上,定投并没有那么神奇,过去2年,定投的收益率远远不如一次性投入,原因就在于股市的波动没有理论上那么大,定投降低成本的作用没有那么强。
定投,就是定期定额买入基金,也是一种经典的投资策略,常见于各类传统教科书和网文中。一些金融机构推出智能定投,理财类自媒体也喜欢推出所谓的定投计划,并在宣传中让投资小白相信:傻瓜式定投,就可以赚到钱,甚至赚到大钱。但实际上,定投并没有那么容易赚钱,任何策略都有其局限性,滥用一种策略只会让你不知不觉地就缴了智商税。
No.2 选基金就选明星基金经理?错了!
今年春节前,明星基金经理受到了市场的热捧,有些基金经理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援团。然而,春节过后,这些基金经理则纷纷遭遇滑铁卢,他们管理的基金普遍遭遇了较大的回撤,有些甚至超过了20%。“明星基金经理”更多只是基金公司的一种包装,目的是为了促进基金的销量,而在宣传过程中,许多公司只注重宣传短期业绩,而不强调长期业绩和风险因素。因此,明星基金经理并不能成为收益保证。
那么,基金经理怎么选呢?(1)长短期业绩结合看。判断一名基金经理是否优秀,不能仅仅看短期业绩,而是需要综合来看,长期短期结合,近期远期结合。有的基金可能在某一段时间表现不错,其他时间段表现欠佳,这样的基金缺乏业绩稳定性,并不是好的投资产品。(2)收益和回撤结合看。有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成功”来自过分追求短期效益,重仓押注单一行业,如白酒、芯片等,即短时间的投机,但是他们忘记了基金经理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控制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时,不能只看基金的短期收益,也要关注基金的回撤率。
No.3买新基金比老基金好?错了!
很多投资者认为,新基金要好于老基金,因为老基金的价格(单位净值)比较高。殊不知单位净值的高低并不意味着价格的贵贱,新基金本身存在诸多劣势:没有历史业绩,无法知道风险和收益情况;认购费打折少,交易成本高;建仓时多会购买同一基金经理名下其他基金的重仓股。
No.4相比长期持有,择时买基金能赚更多?错了!
择时,其实比在空中接飞刀还难。据统计,过去10年,如果躲开10个跌幅最大的交易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会从68%升至268%;错过10个升幅最大的交易日,收益率将从68%跌至-2%。躲过下跌很有价值,但错过上涨伤害也不小——如果真的能择时,我们还买基金干什么?直接买股票算了。
此外,在买基金的时候,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基金当前的持股情况。虽然基金每季度都会公布十大重仓股名单,但信息是滞后的。所以,当你择时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买入/抛出了哪些股票。
No.5要听理财师的,及时进行“止盈止损”?错了!
很多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要设好止盈和止损位,这样既能避免出现深度套牢的情况,又能保住胜利果实,看上去非常有必要。但在真实的投资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可能让你经常处于小盈小亏之间,而赚不到应该赚的钱。
还有个问题,止盈止损位怎么设置呢?是10%?15%?还是20%?基金净值在10%~20%内波动是比较正常的范围,短期内出现20%及以上回撤的概率并不大,如果设置的止损位过低(如10%),会频繁出现止损的情况;设置的止损位过高(如20%以上),则很可能止损在底部区域。而止盈位更难设,过去2年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40%以上,如果赚10%~20%就止盈,就会错过这2年的大行情。
No.6 ETF基金可以无脑买入,收益还比主动型基金高?错了!
ETF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基金,可以通过证券账户直接买入,交易费用较低。一些不專业的文章会告诉大家:长期来看指数永远会涨,只要买入并持有,还可以跑赢主动型基金。然而,如果用A股的历史数据回测,就会发现结果远非如此。
此外,ETF基金也分很多种类,有宽基指数ETF,也有行业ETF。其中行业ETF中龙头股占比较高,买行业ETF与买行业龙头股的风险差不多,由于投资过于集中在某一行业,风险相对较高。宽基指数基金虽然持股较分散,但也可能出现估值过高的情况,前一段时间创业板ETF的市盈率超过了50倍,泡沫不小,无脑买入会遭受巨大损失。
知道了基金投资中存在的这些误区,也许很多投资者还会继续发问:那么到底该怎么投呢?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选择合适的基金,如长期闲置的资金可选择权益类基金,追求稳健的应选纯债型基金,想要仓位灵活的应选择混合型基金,等等。其次,要结合基金的长短期业绩,以及历史的回撤数据,来选择长期业绩稳健、风险控制良好的产品。最后,要有成熟的投资心态,要知道一时的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亏损,或是高估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下跌的时候耐得住寂寞,才能在牛市的时候守住繁华。最后,相信只要通过一些学习和思考,大多数基民就可以从此走出投资误区,在未来的人生中,少缴智商税,让基金投资为自己带来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