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辅助微创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

2021-05-17 05:48王永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阿替普血肿微创

王永照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为临床危急重症[1]。其中自发性脑出血主要是因为各种非外伤原因如高血压、先天性血管瘤、凝血障碍等诱发毛细血管破裂类脑内出血、静脉破裂类脑内出血、动脉自发性破裂类脑内出血,该疾病症状严重,且起病急促,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2,3]。保守治疗方法适用于较轻症状脑出血患者,但对于较多出血量以及无手术禁忌证者,临床主张尽早清除血肿,从而有效缓解脑组织受压[4]。在微创条件下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能够有助于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同时给予阿替普酶辅助治疗,能够有助于加快血肿块溶解。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阿替普酶辅助微创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 月~2019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 例。实验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55.45±8.35)岁。对照组男35 例,女15 例;年龄47~79 岁,平均年龄(55.65±8.1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保守治疗方法:①亚低温治疗;②常规降颅内压治疗(酌情使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③给予脑保护剂治疗(依达拉奉药物,2 次/d,30 mg/次,静脉滴注);④给予常规血糖管理(酌情使用胰岛素,静脉给药);⑤给予常规脑细胞代谢改善治疗(胞磷胆碱,0.25~0.50 g/d);⑥给予常规血压控制治疗(酌情使用硝普钠,静脉滴注);⑦使用抗菌药物积极预防并发症等。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替普酶辅助微创术治疗:在患者发病后6~7 h 执行操作,给予局部麻醉;选择CT 定位选择穿刺点,操作者选用电钻驱动将穿刺针送到血肿腔,进行常规负压抽吸(调整0.5~1.0 ml),给予常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选择0.5 mg 阿替普酶与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并注入血肿腔,夹闭4 h 后,进行开放低位引流。其中,首个24 h 严格依照上述操作3 次;第二个24 h 则酌情操作2~3 次;3~5 d 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酌情拔管。在实施引流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5]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手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肿量、颅内压。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 评分[6]以及ADL 评分[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肿量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两组患者血肿量均少于本组手术前,且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两组患者颅内压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DL 评分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ADL 评分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肿量比较(,ml)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肿量比较(,ml)

注:与本组手术前比较,aP<0.05;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比较(,mm Hg)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比较(,mm Hg)

注:与本组手术前比较,aP<0.05;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手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比较,b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致出血现象,该疾病发生率约为脑卒中的20.00%~30.00%,其中该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00%~40.00%[8,9]。头颅CT 检查方法与临床症状联合分析,能够快速明确诊断脑出血,并且有助于脑出血具体部位的确定[10]。自发性脑出血是脑出血类型之一,目前临床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或者是选择实施手术治疗方法依然存在一定争议性。近年来临床相关研究学者发现[11,12],运用阿替普酶辅助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基础治疗手段是保守治疗方法,对于无明显意识障碍患者、出血量较少患者均能够得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13]。但是,对于占位效应较明显脑出血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不理想。作为严重的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脑出血目前依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14]。在国际上目前针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最佳治疗手段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需寻求经济、方便及合理的多学科结合安全有效治疗方案。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操作者在CT 引导下能够精准定位,能够使血肿得以快速清除,解除占位效应[15,16]。对于血肿块而言,通过给予阿替普酶溶栓药物注入,并引流,从而使血肿及其造成压迫得到最大程度清除[17]。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辅助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能够有效减少血肿量,降低颅内压以及术后NIHSS 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阿替普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