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5-17 03:10:24张冬玲孔秋燕赖勋耀农月婷
哈尔滨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抢救室胸痛急诊科

张冬玲 孔秋燕 谭 利 赖勋耀 农月婷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清远513000)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急性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气胸、急性心肌梗死(AMI)等,其中AMI 最为常见。 AMI 是一种冠状动脉闭塞,使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持久性缺血甚至坏死的疾病[1]。AMI 发病2h 内是再灌注的黄金时间,为了保证急性心梗患者能尽早进行心肌再灌注,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因此胸痛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越短越好。抢救室停留时间越长,就意味着医疗资源使用地越多,诊室外还有其他患者在停留抢救,我院要实现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这个转变[2]。PDCA 循环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该法是由休哈特博士率先提出,戴明认为PDCA 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执行、处理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现我院急诊科为更好为介入科医生争取手术时间,需要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少于50 分钟,拟采用PDCA 模式进行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9 年第一季度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019 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收治的采用PDCA 管理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含量明显增高(≥参考值的99%),以这一条件为前提,同时存在下列新发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任意一项即可);存在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心电图显示存在病理性Q 波;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活性丧失和(或)心肌室壁运动异常。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系统严重或传染性疾病者;有过多次心肌梗死抢救经历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第一季度:男79 例,女75 例,年龄(61.3±3.4)岁;第二季度:男73 例,女72 例,年龄(62.5±2.1)岁;第三季度:男89 例,女86 例,年龄(60.3±3.6)岁。三个季度患者梗死部位均为单一、且位于冠状动脉前降支。

1.2 试验方法

1.2.1 计划:①发现问题 统计2019 年第一季度在我院急诊科就诊心肌梗死患者共154 例,在急诊科停留时间≥50 分钟的占39 例,其中因急诊处理延迟占15 例,抢救室忙占10 例,会诊延迟占4 例,病情变化占2 例,拒绝住院占2 例,心内科无床位占1 例,其他相关因素占5 例;②找出原因 鉴于胸痛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过长这一现象,我院成立了PDCA 小组,召开讨论会并查找原因,将找到的原因进行分类。胸痛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过长的原因有:患者(家属)方面:患者家属情绪焦急易怒,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处于陌生的医院环境,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等;医生方面:医护沟通不到位,由于规培和实习等原因,部分医生急救意识和时间观念不强,缺乏胸痛专科知识;护士方面:急诊科年轻护士居多,不能辨别危及病情,抢救时技能操作不熟练;抢救药物及器械方面:药物与器械不足,上次抢救完成后,补充不及时;医院相关制度:取药流程繁琐耗时、缺乏完善的胸痛抢救流程;③制定计划 基于上述问题与原因,从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医院相关制度和抢救药物及器械四方面着手,对2019 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施行循环管理,希冀可以减少胸痛患者在急诊抢救室的停留时间。

1.2.2 执行:通过查阅急性胸痛抢救的相关资料,PDCA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根据上述整理出来的原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详见表1。

1.2.3 检查:PDCA 小组成员不定期地抽查胸痛专科知识;针对演练中的不足,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记录患者在急诊抢救室的停留时间。

1.2.4 处理:根据该方案在我院施行的实际情况,总结该方案的优势之处;针对该方案在施行过程中新发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召开讨论会,商讨解决措施并改进,而后进入下一个PDCA 循环管理,希望缩短胸痛患者在急诊抢救室的停留时间。

1.3 观察指标:AMI 抢救时间超过50min 的人数与急性胸痛的抢救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诊胸痛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大于50min的例数,从第一季度的25.32%,下降至第二季度的18.62%,第三季度为12%;抢救时间,从第一季度的(62.3±4.5)min,下降至第二季度的(55.4±6.5)min,第三季度为(49.3±2.3)min,F=32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9.715,P 值<0.05),详见表2。

表1 缩短胸痛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解决方案

表2 三个季度抢救时间过50min 的人数对比分析 [n(%)]

3 讨论

冠状动脉血栓、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及冠状动脉口阻塞等,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狭窄且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冠脉血流急剧下降或中断,心肌持久性缺血≥1 小时,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不稳定斑块破溃、出血,其内容物暴露,诱发血小板聚集,急性血栓形成,完全堵塞冠状动脉,会导致冠脉持续痉挛、休克等危急情况发生。

规范有效的急诊护理可简化胸痛患者的就诊流程,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再灌注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4]。本研究结果表明,PDCA 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可能的原因在于:①患者及家属: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窗口,具有人流量大、患者发病急等特点,急诊医务人员工作量繁重,不能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家属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加上患者病情危急,情绪焦躁易怒是在所避免的。本研究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胸痛的基础知识,介绍抢救室、缴费窗口的位置,缓解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以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②医务人员:对护士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和严格考核,提升护士的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严格挑选分诊护士,力求准确识别急性胸痛;医务人员不定期进行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演练,增强医务人员的抢救意识和时间观念;③抢救药物及器械:我科增加了抢救设备,每班对抢救药物进行交接,检测抢救仪器是否正常运作,确保抢救时间不会因抢救设备及药物问题而延长;④医院相关制度:首诊负责制可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若患者出现危急情况,可电联上级医师给予指导。“一医二护”的抢救流程,要求护士一旦发现患者急性胸痛发作,马上通知医生实施抢救。为急性胸痛患者开设绿色通道,缩短了缴费、取药的时间。PDCA 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的过程[5]。针对该方案在施行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及时反馈,召开讨论会,商讨解决措施并改进,而后进入下一个PDCA 循环管理。我院PDCA 循坏通过组织培训等一系列措施缩短了胸痛患者在抢救室的停留时间,加强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PDCA 可以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抢救室胸痛急诊科
这样运动直接进了抢救室,还要切肠子,必须警惕
祝您健康(2024年2期)2024-02-05 02:32:14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医药前沿(2020年10期)2020-12-04 01:02:18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急诊抢救室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当代医学(2016年17期)2016-06-13 03:36:59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