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洋 图董欣
“如今,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家家户户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大红本’,心里真踏实!”拿着不动产权证,抚顺县汤图满族乡鲍家村村民马学信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提起前些天村里集中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事,鲍家村村民至今还难掩兴奋之情,“现在国家真是千方百计为百姓办实事,没用老百姓花一分钱、跑一步路,就把证给咱们送到了家门口。”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制度改革、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等工作的基础,也是保障农民权益、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性工作。辽宁省始终将该项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各级政府年度重点考核工作目标。形成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乡镇村组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地分类施策、缜密组织、强力推进,建立了全省高标准、高精度的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和登记成果,为全省今后农村宅基地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国家部署,到2020年底,各地要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颁证率达到90%以上。面对工作起点不同、进展不一的情况,辽宁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工作思路,借助不同工作途径全力推进确权登记工作。
抚顺县汤图满族乡作为最后划入抚顺县的乡镇,因历史遗留问题,全乡2065户村民持有房地一体不动产证的仅占8%,成为全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点地区。为此,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组织精干力量进驻汤图乡鲍家村、百花村开展现场办证。为加快工作进展,配合群众时间,工作人员采取白天逐户上门宣讲政策、收集材料,晚上加班制证,周末不休息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进缮证工作。经过工作人员的全力以赴,仅用20天,就为全乡符合办证条件的农户100%办理了不动产证,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啃下这块“硬骨头”,全县发证工作势如破竹,工作战果不断扩大,到12月中旬,全县完成宅基地使用权发证29980宗,发证率达96%;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证509宗,发证率达95%,在全省率先高质量提前完成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房屋登记档案和土地档案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基础。没有档案就无法确认不动产登记记载的真实性、准确性。沈阳市充分对接各区县政府,在各区县街道办事处全力配合下,顺利完成房屋档案和土地档案移交工作。对移交档案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地区档案灭失、台账上数量与实际不符、内容缺失等问题,采取先移交、档案整理和电子化同步进行的方式快速推进档案移交工作。全市先后完成接收、整理、电子化土地登记档案、房屋登记档案共计90余万卷。
在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沈阳市一方面进行了成果的标准化处理、分析、核查与错漏修正,另一方面采取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助力房地一体权籍调查工作。
在浑南区王士兰社区和辽中区徐家屯村的试点地区,无人机利用实景三维模型对农房与新增宗地图形进行采集,利用高精度影像进行比对,对已灭失、未调查等情况进行清理和标记,使测量更精准、成果可追溯、覆盖更全面,提高了成果的可利用性。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共完成土地补充调查969宗、房屋采集与调查2236幢,试点村庄总面积11平方千米。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在提高精度的同时,把对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降到了最小,为我们如期完成确权调查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确权登记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开展农村不动产登记工作较早的地区,大连市从工作起步之初就狠抓落实。市政府于2012年即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市筹集农村确权登记发证经费1.49亿元,有力地保障了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大连市采取高精度解析法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同步进行,以村为单位召开工作部署会,以作业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现场实测绘制宗地草图,登记宗地信息,详细测量每处土地房屋的面积、结构、权属和空间分布等情况,确保高质量完成房地一体登记。 2016年底,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两次对全市8个涉农县级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相关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各地根据验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再次对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清理,并修改完善相关成果资料。2017年至2020年全市再次开始陆续对农村房屋开展补充调查。截止2020年底,完成全部宅基地权籍调查761689宗、27626.26公顷,已完成房地一体地籍调查436228宗、18171.71公顷,已发证703011宗、23784.98公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98.04%,基本实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全域覆盖。
2020年,辽宁省各地纷纷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争分夺秒全力冲刺。截至12月底,全省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达到511万宗,农村当年新发不动产权证书55万本,总体发证率达到95%,14个市和沈抚示范区登记率全部达到90%以上,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